4月7日至4月11日,协作者启动了对46个困境农民工家庭的第三轮动态监测评估(其中3个家庭因特殊情况没有参与回访,本次分析实际样本为43个家庭)。本次回访,主要围绕家庭复工情况,儿童线上学习情况及复课安排,疫情对家庭影响情况,以及对外出务工的看法、社会保障享有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访谈。
本次回访发现,超过八成的困境农民工家庭已经复工,但其中超过五成的工作和疫情前相比发生了变化;儿童进入常态化线上学习的模式,但家长依旧反馈学习效果不尽人意。随着疫情的持续,困境农民工家庭的脆弱性(“脆弱性”,具体见《灾害面前看我们——从灾害管理的角度诠释农民工的脆弱性》)更加凸显,如非正规就业者的工作机会和收入减少,生计发展不确定性更大,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等。评估还发现,受疫情持续影响,困境农民工家庭对在城市务工的信念已经没有在第一次访谈时的坚定和自信。
我们也发现,对于未来,经过本次疫情,农民工家庭希望在稳定就业、加强子女教育和注重卫生健康等三个方面积极改变。
一、疫情影响情况
(一)超过八成的困境农民工家庭已经复工,疫情是导致未能复工的主要原因在2月底3月初进行的第二轮调查访谈中,只有不到四成的农民工家庭(39.13%)复工;在本次调查中,83.72%的家庭主要劳动力已经复工,其中,有13.95%的家庭是部分家庭成员复工,有16.28%的家庭仍然没有复工。
1. 16.28%的家庭仍未复工
在未复工的7个受访家庭中,有2个家庭主要劳动力暂时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我自己找过中介公司问过了,现在这个情况没有开学,家政工作也不太好找。条件比较优先的先找到……要求比较高,也就暂时没有找到工作。
——案例44
其余5个家庭中,1个家庭因为疫情前在北京没有办法维持生计已经回到老家,目前还未找到工作;1个家庭长期是靠收废品为生,受疫情防控影响,没有办法进社区和工地回收废品;1个家庭是因为家庭主要劳动力年前送外卖出车祸一直在休养无法出去干活;1个家庭因为刚返城仍处于隔离期中;1个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是打工子弟学校老师,因为学校暂时没有复课所以还没有复工。
2. 13.95%的家庭的劳动力未能全部复工
在已复工的家庭中,有6个家庭(13.95%)是家中成员未能全部复工,其中有的家庭因为孩子还未复课需要留守家中照顾,也有的打工者所在服务业未能恢复至节前情况而未能支持全面复工。
刚刚联系了一个要小时工的,照顾两个老人,老人不能自理,要全天都在,这个做不了,我还要照顾孩子。前两天老乡介绍了一个在大厦做保洁,一天8个小时,做到凌晨1-2点,这个时间不行,让孩子自己一个人在家不是很放心。
——案例3
店里原来有4个人工作,现在营业额不好,疫情前日常收入有700-800元,周六日有1000元,老板说要是一天能够营业600元,我们四个人的工资就够了,就可以正常开始,要是不够,上班就会赔本,所以还要等一等。
——案例1
(二)已复工的家庭中,超过五成的工作发生了变化
尽管有83.72%的家庭已经复工,但有58.33%的复工家庭的工作和疫情前的情况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1. 28.57%的受访农民工换了新的工作
受疫情防控影响,有受访对象表示因为未能及时返回打工地,加上所在单位经济不景气而被裁员。
(因为)疫情紧张,村里就封了,回不到北京。之前在的公司经济不景气开始裁员,因为没回来就被辞职了。
——案例23
有受访对象表示因为自己是湖北籍所以找工作屡屡碰壁。
我都快愁死了,不知道哪天才能上,我看湖北那里啥事都没有了。我也找过,但是特殊时期,谁敢用你。在虎坊桥那块找过,做保洁(的工作)呗,人家一看是湖北的就不用。
——案例46
也有受访对象是因为原单位受疫情影响人手紧缺,加上新工作需要上夜班而选择调整工作。
之前做保安,现在做保洁。因为那份工作天天上夜班,公司4月2号开始上班,之前的工资也给发了,因为疫情好多春节回家的都没回来,我们公司也缺人,就叫我回来上班吧。
——案例15
2. 非正规就业的工作机会变少,收入减少
受访家庭中,从事非正规就业的打工者占比超过七成。本次访谈中,尽管各行各业陆续恢复生产,但对于受访对象来说,他们感知到的是目前他们能找到工作机会变少。
以前每天200多元,工作时间和现在也差不多,就是看能做多少天,3月十几号到4月6日也就做了七、八天。做工的地方不固定,每次活要做多少天也不知道,做完为止,说不定明天就没活了。
——案例27
疫情前自己有3份固定的小时工,目前只有1份周末打扫卫生的小时工在继续(做),一个月也就几百块钱,是之前的三分之一。
——案例3
因为工作机会减少,有受访对象表示有些原来不做的工作,现在也不得不做了,还得搭人情托关系。
搞卫生、搬东西、驾驶员,反正什么都干,都(是)逼的,以前看孩子什么活不干。都是人家(熟人,家里亲戚)介绍的,但是你不给人家(介绍费),下次人家不想着你。也有中介介绍,中介提成有20%-30%。
——案例21
3. 制造业逐步恢复生产,但前景堪忧
在第二轮访谈中,受访对象反馈工厂未全部复工,生产也没有完全恢复,所以工作时间比疫情前短,减少了加班。在本次跟踪访谈中,尽管随着上下游供应链复工,工厂逐步全面恢复了生产,但工作和原来的情况也发生了变化,主要是因为订单量少了。
2月10日复工,刚上班那段时间收入减少大概有10%-20%,基本上没有加班了。3月中旬,提供材料的厂复工了,我们就恢复正常了。因为疫情影响,工厂老板没往常那样好,导致我们员工工资还是有所减少。我们工作是基本工资加绩效,基本工资就2000元出头,其他都是绩效,现在订单量少,绩效也少。
——案例28
有受访对象所在的工厂做的是外贸单,受国外疫情影响,目前工厂在做的订单都是年前的。
现在的订单都是年前的,今年还没有订单……我们合作的很多厂都是做国外的订单,现在疫情的原因国外的都没有单了,这些单差不多做到5月份做完。就要看5月份之后疫情的情况,能进出口就好,如果不能拿到订单,就没事做了。
——案例47
也有受访对象表示因为订单量减少,收入方式由原来的计件改为计时。
我在3月上了21天班,每天都是8小时。本来我们是按照计件算工资的,比珠海基本工资多一点,工资的底薪是1980元。现在我们的工资是计时算了,因为没订单。
——案例35
4. 随着社会活动和消费的恢复,服务业逐步复苏
随着居民逐渐恢复外出,社会活动和消费也随之恢复,在交通运输、餐饮等服务业工作的农民工工作逐步好转。
最近这2周跑车(滴滴)正常起来了,好的时候一天可以跑300-400元。
——案例22
已经复工,每周值班一天。店面还未正式营业,因为是给孩子洗澡的店铺,孩子还没来,所以未营业。最近也做装修的换了老板,转手给了同事的姐姐,应该会近期营业,希望到时能有活儿干。
——案例12
(三)困境农民工家庭的儿童线上学习常态化,对线下复课安排保持关注
1. 儿童线上学习常态化,但家长依旧反馈学习效果差
受访家庭的儿童通过学校提供线上课程、教师布置作业、自己报网课、电视上课等方式,都参与了线上学习。比如在北京,4月13日,初三、高一、高二和高三作为第一批启动的年级开启了线上学科教学;4月14日,初一、初二年级市级课程资源上线;4月15日,小学各年级市级课程资源上线,保障了线上学科教学开展。
和第二轮访谈情况比较,学习效果并未改善,家长普遍反馈儿童学习通过线上学习的效果不如在校学习,一方面是线上学习的方式比较局限,缺少互动,学习效果一般。另一方面是儿童缺少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家长监督。
老师通过视频来讲,老师基本上叫不到我家孩子,孩子太多了,老师没办法每个都叫到,孩子只是在听老师讲,不会和老师有一些互动。
——案例33
孩子希望在学校上课,我们这里用电视上课,有时候还没听完,电视上就演过去了。
——案例27
两个小孩子网课上的不太好,孩子学不进去,我也不会教,我只能督促着上课。不盯着她就去玩了,老师说9点10分上课,9点就要打开网页进去,超过了9点10分没进去签到老师就会打电话找,老师都很严很负责任,有时候我去打扫卫生,孩子就开始玩游戏了,老师会打电话找,还是不太自觉,得家长看着。
——案例12
2. 各地陆续公布线下复课安排,受访家庭保持关注
本次调查了解到,北京家庭的儿童所在学校陆续安排领书,进行线上教学,暂时未有线下复课的通知;在南京,高三年级、初三年级在3月30日已经开学,普通中学初二、高二年级原计划要在4月7日复学,部分学校延期到4月14日开学,其它暂时未有进一步通知。
我们这里3月31日已经开学,家里买了温度计,每天在家量体温,打健康卡,把体温告诉老师再到学校,每天要发健康码。在学校戴口罩上课,只有吃饭才拿下来。
——案例21
在江西,初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除毕业年级之外,其它年级、小学、幼儿园在5月11日前做好学生返校(园)学习准备,具体返校时间将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另行发布。在珠海,全市高三、初三年级学生计划4月27日返校;5月11日后会根据珠海疫情防控情况,分期、分批、错峰安排中小学其他年级学生返校。
在青岛,目前只有关于高中(含中职)毕业年级4月15日开学的复课安排通知,受访家庭表示尚未收到需要准备复课防护物资的通知。
(四)疫情的持续对家庭生计、教育和情绪均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但也改善了部分家庭的亲子关系,“苦中有乐”
1. 超过八成家庭表示影响最大的是工作收入和子女教育
在1月底第一轮访谈中(《疫情下的深呼吸|新冠肺炎疫情中困境农民工家庭需求分析报告(摘要)》),当时的困境农民工家庭表示能够承受疫情的短期影响,担忧疫情持续发展影响生计和子女教育;在2月底进行第二轮跟踪回访后(《疫情下的深呼吸 | 新冠肺炎疫情中困境农民工家庭需求分析报告(之二)(摘要版)》),我们发现家长的担忧逐渐变为现实,不能复工直接导致收入减少,家庭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儿童学习资源跟不上,有家庭开始通过借钱、透支的方式维持生活。本次跟踪调查,超过八成的家庭表示影响最大的是工作收入以及子女教育,也印证了他们最初的担忧。
影响可大了,收废品不能出门,收入减少;孩子不能上学,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学,别人孩子有人教,我这不会孩子就没人教,只有你们这边每周的陪伴天使还能帮助辅导下孩子。
——案例26
一直以来家庭都是贫困,那也是没有办法。自己只能省着用,买什么都省着。还是生病对于我们影响很大,如果能做(工作)还是可以的,但是现在腿脚不方便。找一份工作还可以,但是我们年龄太大了,没人请工作,以前做扫路(打扫卫生)还可以做,900元,……现在都是机器操作,不用倒垃圾了。有什么计划和打算?没有什么打算,没办法。
——案例50
虽然生计和儿童教育受到了很大影响,但因为疫情,也有受访家庭“因祸得福”,家长和儿童得到了更多的相处时间和快乐。
跟孩子关系拉好了,有时间陪孩子了,天天跟孩子说话。以前六七点才到家,吃完饭就睡觉了…在家也能多陪陪老人,老人七十多岁了。
——案例52
以前没得时间教他们(孩子),现在教他们,懂得很多,家务会了很多,讲话方面也学习了一些。亲近不少,有时回家,知道倒水,吃过饭知道收碗,不用我干了。兄弟姐妹以前会吵,现在知道谦让。
——案例21
2. 超过六成的困境农民工家庭情绪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23.26%的受访农民工家庭表示从疫情刚开始的比较害怕,慢慢到能够接纳疫情带来的影响和变化,现在已经变得不太害怕了。
家人比较担心自己(老人家),病毒爆发期,到处有传染危险,这么久以来都很少外出,感觉到比较严重。现在好些,放心一些。现在还没有过去,听说最快需要半年。以前听老人家说疫情(非典时期),没经历过,感觉以前没现在那么严重。
——案例50
23.26%的受访农民工家庭表示一直处于比较担心的状态,主要是担心疫情影响到收入和子女教育。
心情有波动,担心工作没有收入,着急,人和人之间平常交流少了,希望交流可以正常,恢复经济,能够正常开工,要是不能开工,房租生活也要支持,担心怎样解决。
——案例23
有16.28%的受访对象表示因为担心收入和孩子的学习,一直处于很焦虑的状态,睡得不好,心里干着急手无足措。
自己每天愁得慌,收入没有,房租要一直交着,自己瘦了好几斤,凌晨2点多睡,5点多就醒了,醒了就想一想什么时候开放。
——案例26
五味杂陈,心里着急,晚上睡不着,还做噩梦,一直是这个状态,黑眼圈都出来了。挣不着钱就是这个问题,我自己还好,一个人好过,但是得保证孩子的吃喝啊,我最愁的就是这个。
——案例46
同样,有23.26%的受访农民工家庭表示情绪没有受到什么影响,日子该过还得过。
还是那样吧,过好眼前的生活,照顾好孩子妈妈和孩子。愁眉苦脸是一天,开开心心也是一天,你拉着个脸,别人看也不开心,何必呢?
——案例48
在疫情初期,我们通过第一次访谈了解到,近七成(69.57%)的受访家庭表示会选择继续留在城市工作和生活。但在本次调查中,受访家庭对外出打工的生活信念已经没有以往那么坚定。
一方面是觉得对比起在老家的生活,在城市打工的日子太苦了。
我感觉打工者苦,老板说不要就不要你了,老板如果说要你也可以要你,我感觉我们打工者就是老板的左右手。
——案例35
外出打工生活确实没在家里好,俗话说得好:“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没变化,想开一点,不要想太多,身体好就好了。
——案例37
另一方面是失去了一些在城市通过打工奋斗生存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打工,感觉没有多大希望,感觉前途很渺茫,工作不好找,岁数大了换的工作会不如以前的工作。
——案例1
在外面打工不太容易,有家回不了,有工上不了。反正在外面飘着,我这么多年一直没有个稳定的家,可能因为自己岁数大一点,才有这个想法。自己想干点事业的想法没有变过,但现实约束着你,让你找个安稳的生活吧,所以有时候也比较彷徨。
——案例36
但对大多数受访家庭而言,外出务工依旧是目前更好的选择,也只能坚持下去。
因为孩子妈妈的病只能在北京治疗,无论怎么看(疫情的影响),我们都回不去,都得在外面打工。
——案例48
我回不去,只能在这里捡废品。回去家里也没有屋,也没有人,我都出来30多年了。老了怎么办?
——案例14
就是为了小孩没办法,创造好一点的生活,反正是为了小孩,慢慢的混呗。
——案例16
要改善下生活还是要到外面来。在外面自己能找到事情,搞点自己希望做的事情。
——案例47
(六)经过本次疫情,农民工家庭希望未来在稳定就业、加强子女教育和注重卫生健康等三个方面积极改变
1. 家庭未来改变方向主要集中在工作、子女教育和卫生健康
经过本次疫情,对未来有改变意愿的家庭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希望找到稳定的工作,更好的支持家庭;二是希望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在子女教育,希望下一代能够有更好的生活;三是更加注重个人卫生、家庭健康。
自己重新振作起来,工作打拼,挺起腰板去工作,之后孩子去上学,协助辅导孩子学习,不管家庭怎样,卫生保护做起,时刻注重生活习惯,通风给家人带来健康。
——案例23
注意卫生,改掉习惯,东西不能乱吃,疫情过后也不能放松,提高警惕,现在还是新的疫情,不能保证是否控制住了。
——案例37
针对灾害危机,也有受访家庭表示会做好防护物资的储备,以备不时之需;也有家庭表示会比以前更勤俭节约。
2. 近四分之一家庭对如何改变现状没有太多想法和信心
在参与调查的43个受访家庭中,有10个家庭(23.26%)表示对未来如何改变没有太多想法,一方面觉得自己没有改变的能力,另一方面觉得单靠自己无法改变目前的困境,缺少改变的信心。
真不知道要怎么改变,(灾害)来临的时候不是一个人的事情。
——案例22
就业能力,自己没文化,想改变也改变不了。
——案例17
有什么计划和打算?没有什么打算,没办法;外来人口没有我们可以享受的,没有可以分红,这么多年来都没有。
——案例50
二、社会保障情况
社会保障享有程度对降低困境家庭脆弱性,提升抗灾能力起着关键的作用。在本轮回访中,我们重点了解了受访家庭社会保险的参保情况,获取的社会救助情况,以及社会福利情况。调查发现:
1、大部分困境农民工家庭有参加社会保险,其中72.09%的家庭享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仅有18.60%的家庭有城镇职工社会保险。
新农合成为非正规就业农民工的主要医疗保障,但受访家庭反馈新农合只能在老家使用,且保大病不保小病,报销使用不方便。
那年孩子她爸爸看病花了30000元,在家里报销才报了6000多块,报的太少,报起来也麻烦,要找人才能报。
——案例14
没用过,不在老家也用不了啊。之前上医院开了两个月的药,治肺、肝的,九百块钱,那个都自费。
——案例46
2. 32.56%的受访家庭享受政府提供的社会救助,16.28%的家庭获得残疾补助
在受访的家庭中,25.58%的家庭是低保户,6.98%的家庭是贫困户。对于其他家庭未能获得社会救助的原因,不少受访对象表示主要是回老家办理困难,且需要找人托关系。
安徽老家可以办,家里队长给打过电话了,前两天刚又打一次,可以办。但需要孩子妈妈本人亲自回去,要拍照,要一家三人都回去才能办。孩子妈妈身体不行,太危险了,现在都没药吃,上次不是说过,一累(血小板)就下来,大出血,不敢回,也探讨了各种可行的办法,如视频什么的,大队那都说不行。再加上疫情,所以还没有回去。
——案例48
在符合残疾救助标准的家庭中,同样有受访对象反馈因为不方便返乡而无法办理。
2017年回家找村干部给孩子叔叔办一个,人家说人不在家,不能办,问别人,别人说不花钱不能办理。所以就一直没有办下来。
——案例26
三、建议
在2月底3月初进行第二轮困境农民工家庭动态评估时,疫情对经济长期的影响尚未明朗,疫情对农民工家庭造成的影响更多是短期的、即时的冲击。此次评估发现,疫情短期即时的影响在减弱,而在整个宏观经济层面产生的影响,包括在全球化背景下,海外疫情导致的国内工厂订单大量减少等因素正在加重,而这种影响直接导致非正规就业、缺少社会保障的农民工的长期脆弱性加剧。如果没有农民工的参与,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将会成为空洞的概念,农民工对未来的信心是社会发展动力的保障;他们的脆弱和绝望将会影响历史的走向。因此,结合本次动态监测评估报告的发现,我们建议:
(一)建立健全非正规就业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私人雇主与务工者灵活的社会保险缴纳制度,加快医疗保障城乡一体化改革进程,进一步简化、落实新农合医疗保障的异地医疗报销的手续,降低病患家庭的报销成本等,切实减少因病致贫。
(二)构建针对农民工群体输出地与输入地之间行政管理信息的有效对接系统,加强针对这一群体尤其是特困流动人员的社会救助支持,发挥社会救助的兜底保障功能,减少特困农民工办理子女学籍、低保申请、残疾证明等公共服务的成本,切实保障特困农民工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是确保我国社会真正达到全员脱贫标准的基础。
(三)建立与社会发展程度相匹配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教育财政投入机制,使农民工子女切实获得公平教育的机会和资源,切实阻断因教育资源缺失而造成的代际贫困传递。
(四)流动带来的不确定性与灾害风险叠加,加剧了农民工群体的脆弱性。应全面推动社会组织和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服务,通过精准的社会工作个案管理,提升农民工灾害管理的能力,降低困境农民工家庭脆弱性,提高抗逆力,是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五)加强对农民工和农村新成长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的政策扶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鼓励社会组织与企业携手拓宽困境农民工家庭的就业路径,提升其人力资本,增强其就业能力。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