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后,海洋垃圾更多了。
前段时间,法国非盈利组织MerPropre发现,越来越多的口罩、乳胶手套、洗手液瓶等垃圾漂浮在地中海里。
图片来源:The Guardian
根据估算,如果这些防护物品无法得到妥善处置,地中海海域废弃的口罩数量将会超过当地水母的数量。
更令人揪心的是,一次性口罩需要400多年才能完全分解,还有可能传播病毒。
口罩只是海洋垃圾的冰山一角。
英国一项研究发现,仅仅是大西洋上漂浮的塑料碎片就重达2100万吨,足以装满近千艘集装箱货船。
如果这些塑料碎片再分解成更小的塑料微粒,将有可能被鱼虾吞食,最终回到人类的餐桌上、身体里。
已经扔掉的塑料垃圾,将被我们一点一点地吃回去。
海洋里的“杀手”
6年前,海洋垃圾监测者刘永龙创办的公益机构发起“守护海岸线”计划,开始清理、记录我国的海洋垃圾。
每一次净摊活动,志愿者捡到的垃圾都有几十、几百公斤不等。最多的一次,刘永龙记得,曾经有个活动点有1000多人去捡,一次就捡了20吨垃圾。
据统计,世界上每年都有800万吨塑料垃圾排放入海洋。在北太平洋海面,“野蛮生长”的垃圾甚至变成了“垃圾岛”,足足覆盖160万平方公里,约有3个法国这么大。
无处不在的塑料垃圾已成为海洋里的“杀手”。
2015年,一个海洋生物保育团体发现海龟的鼻孔中卡住了一支塑胶饮管,足有12厘米长。保育人员花了近10分钟才把饮管取出,海龟的鼻孔更是不断地冒血,痛得紧闭双眼。
图片来源:YouTube
2017年,一只海豹被塑胶环勒住身体,血肉模糊。塑胶环紧紧套在逐渐长大的海豹身上,一点一点地将海豹活生生勒到停止呼吸。
图片来源:英国圣玛丽海豹保护中心
2019年,一头抹香鲸的尸体被冲上意大利撒丁岛海岸,腹中竟塞满了44斤塑料垃圾。更让人心疼的是,这头抹香鲸已经怀孕,胎儿近3米……
专家表示,由于大量塑料占据了三分之二的胃,抹香鲸妈妈无法消化吃下的鱿鱼。图片来源:CNN
数不清的海洋动物正在塑料垃圾的“追杀”中死去,有的甚至经历了很长时间的痛苦才死亡。有报告显示,30年内,海洋中的塑料会比鱼还多。
烟台里蹦岛发现的鸟类尸体,“死因或许是塑料渔网”。图片来源:仁渡海洋
我们随手扔掉的塑料垃圾,对动物们来说,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人类在自杀”
塑料垃圾影响的不只是海洋动物。
“有些微塑料足够小,能够穿透鱼的肌肉系统,跑到人类的餐桌上去,最终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刘永龙说。
图片来源:纪录片《塑料海洋》
早在2018年,爱尔兰研究团队就发现,大西洋73%的深海鱼体内有塑料微粒。
不止海洋,我们喝的水、呼吸的空气都有微塑料被检出。
这些微塑料又被称为“海洋中的PM2.5”,因塑料垃圾被打碎、分解而成,直径还不超过5毫米。
已有研究指出,平均每人每周会摄入2000个、5 克重的微塑料,相当于一周就吃下了一张信用卡。2018年,奥地利科学家也在人类的大便样本中发现了塑料微粒。
“人类在自杀。”刘永龙说。塑料垃圾污染早已悄然渗入我们的生活,无人可以幸免。
“有一个人行动起来,就是改变”
面对海洋垃圾的威胁,我们能做什么?
刘永龙创立的仁渡海洋一直在试图回应这个问题。
2014年开始,他们不仅带领志愿者举行净摊活动,一个一个地把垃圾捡起来,还把捡来的垃圾进行分类、记录,监测这些垃圾的数量和来源。
图片来源:仁渡海洋
就这么在海边捡垃圾,他们也常常受到质疑——垃圾捡了还会有,捡了有什么用呢?
刘永龙不这么想。“海洋垃圾一定要继续捡下去。我们现在只有少数人在捡,这不是我们希望的局面,我们希望所有人都去捡垃圾。”
他曾遇到过靠捡垃圾成功改善环境的案例。“它就是村子里面的人轮班去捡垃圾,这在局部、一个村庄里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我们捡掉的那个垃圾,它已经被我们处理掉了,只要我们捡了它就少了很多,所以我们一定还是要坚持捡垃圾,一直捡下去。”
除了捡垃圾,志愿者还会将垃圾一一计重,把垃圾的类别、数量和重量、用途和品牌详细记录在科研检测ICC卡上。
科研检测ICC卡上的垃圾分类共 8 个大类,58 个小类,以便进行详实的数据采样。图片来源:仁渡海洋
利用这些监测数据,仁渡海洋制作了一份《中国若干典型海滩垃圾监测研究报告》,为科学研究和政府决策提供支持。
从最初只有12个监测点,到2020年,“守护海岸线”项目的监测范围扩大到了全国51个城市,共有90个监测点。守护海岸线的星火,从六年前的微弱光芒到今天,已经点亮了全国83%的海岸城市。
图片来源:仁渡海洋
数据还在一点一点地积累中。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仁渡海洋共组织了871场“净滩”活动。14830位志愿者参与其中,累计清理了1078370件垃圾。
志愿者还将收集到的垃圾改造成海洋垃圾移动博物馆,进行公众教育。图片来源:萤火计划
这是一个缓慢改变的过程。“一百个人里面十个人下定决心说,我回去要改变,有一个人最后真正行动起来,这就是改变。”
垃圾,本应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问题,却被许多人选择性忽视。刘永龙曾感慨,“我们想看到垃圾,它就在那里。不想看到垃圾,它就不在那里。”
我们为垃圾创造了来处,但只有少数人关心它们的去处。
最常用的塑料袋,有的材质需要20年才能降解。
一个塑料瓶,在海里降解需要450年。
人类社会或许可以习惯与垃圾“和平共处”,海洋却做不到。
那些随手“用过即扔”的吸管、洗面奶和牙膏里的磨砂颗粒,还有被洗衣机刮下的微小服装纤维,都可能给海洋清洁带来困扰。
但只要有多一个人愿意参与,为了海洋清洁一起努力,这片蓝色的净土就能少一份垃圾。
参考资料:
界面新闻:【为海洋发声】海洋垃圾监测者刘永龙:人类在自杀
一席:有些垃圾在我们控制中,所以我首先要请大家关注的是失控垃圾 | 刘永龙
慈海生态环保公益基金会:【爱莲说】刘永龙:垃圾捡一个就少一个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