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公益职场】你是为公益而生,还是靠公益而生?

 

导语

 

正值一年毕业季,又一批莘莘学子即将踏入职场,迈向人生新阶段。为此,我们群访了6位职业公益人,就入行缘由、职业能力和个人职业规划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希望为进入公益行业的“萌新”们带来一些启发。

 

成文分两篇发布,上篇为:这届公益年轻人在想什么?你知道吗?。本期人物是3位在行业工作多年的全职公益人,来听听他们的真心话,欢迎大家评论区交流。

 

 

不建议将公益作为第一份工作

 

知更鸟  某公募基金会  合作主管 

(从业5年,项目&筹款)

 

 

你是什么时间进入到公益行业的?是机遇使然还是主动选择?

 

我是2015年尼泊尔地震那年成为全职公益人的,之前在企业工作。上份工作离职休息调整的时候,在新闻里看到有些公益机构在为尼泊尔地震难民营的人做一些事情,甚为触动,觉得它能产生更多的社会价值。然后第二份工作就选择了公益行业

 

我比较信奉缘分,我所有的事情都是在一个一个点去爆发。所以确切来说应该先是机遇,然后是主动选择。

 

让你留下来的原因是什么?是否有一些因素曾让你有要离开公益行业的想法?

 

我一心向善,去解决一些社会的问题是我愿意为之奋斗的一个方向,这是我留下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或者说初心在此,现在的工作既能够满足我的内心,还能找到个人存在的价值。

 

离开的想法肯定有过。作为一个从企业里出来的人来说,整个公益行业相对于商业而言,还处于初级阶段。一方面,从做事的态度、专业性、员工的待遇来说。商业可以只讲待遇,更看重结果,要求产出更优质的结果。而公益更多在讲情怀,对人员的职业约束相对少些。而且,有些人在做事时,职业性和专业性不够,导致一些事情的结果不尽如人意,获得成就感也小很多。

 

另一方面,个人生活需要金钱作为支撑,尤其在北京。结婚后,还需要考虑家庭,目前的这份收入无法完全满足生活。而且你会发现,想获得更高的学历,报考公益相关的硕士学位,现在的工资都不够交学费。

 

整个公益行业,现在这种初级阶段,会让很多优秀的人慢慢选择离开。从职业长远规划说,作为一个30岁的人,在35岁之前我需要考虑选择后半生到底要留在一个什么样的机构?既能给我带来更好的收入,让自己的生活更好,同时我也能坚守自己的公益初心。

 

就你目前所从事的工作来说,你认为更需要哪方面的能力?

 

所有的工作都是一样,都需要一些基本能力,包括:态度、沟通表达、写作、项目总结复盘、项目执行、管理等能力。如果说专业能力,我认为对公益价值的态度是最核心的一个工作能力。比如,作为公益人,需要了解慈善法以及行业相关政策等。

 

其次,自我学习能力很重要,要想着发现新东西,去学习,迭代更新。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多思考,对自己要求高一点,争取每次的产出都比上一次好一点,有所不同。

 

从职业发展上来看,你觉得在公益行业工作的这五年有哪些收获?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是怎样的?

 

这5年,我确确实实学到很多东西,让我对公益有了更多的认知,对公益项目流程有了深入的了解。从结果导向上看,也决定了自己的工作方法或工作态度——应该如何做事。

 

另外,我个人的性格的也有了很大改变,譬如:脾气和秉性上的变化,机构对个人很包容。

 

这些年看到行业里一些中小型机构一步一步的成长,我觉得只有整个公益行业的繁荣才有可能带来整个行业的改变。我期待机构变好,或者说行业往好的方向去发展,这样给个人层面会带来更多东西。

 

关于未来的职业规划,希望有机会能去企业基金会做些事情,或者选择企业CSR(企业社会责任)部门,或UN联合国系统驻中国办事处的岗位工作。

 

作为一个公益行业的“资深”从业者,如果请你对要进入公益行业同行说几句“真心话”,你最想表达的是什么?

 

我不建议将公益作为一个人的第一份工作。经过企业的洗礼,企业会给新人带来很规范的工作上的认知,这个认知包含职业中你需要的一些基本技能。而在公益行业没有太多的人可以教会你这些东西。在一个成熟的或者说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社会里经历过来的人,会具备更多的能力与认知,再来到公益行业去做事,他的成长和发展会更好。

 

 

 

别觉得“做好事”没有门槛

 

李欣欣  南都公益基金会  

(从业8年,资助和支持型工作)

 

 

你是什么时间进入公益行业的?是机遇使然还是主动选择?

 

我是在2012年4月初以专职的身份加入公益行业的,第一份工作供职于恩派公益组织发展中心,从事公益创投。进入公益行业,是主动选择之下赶上了好机遇。

 

我大学学的社会工作和秘书学,研究生阶段读的是社会学,研究方向为发展社会学和性别社会学。学生时代,我认为我和我的专业社会学是互相选择的。那么从业方向上我没有踟蹰过,要么是继续深造做一个社会科学研究者,要么是扎到一线去做社会服务(民间的),比如社工。我似乎很少犹豫,因为你选择了一条路,就不要留恋另一条路的风景,看好脚下,好好走路。

 

所以,能把兴趣和专业结合的比较好,这是我的幸运。

 

目前你进入公益行业有8年多的时间了,有过要离开这个行业的想法吗?

 

我还没有真正地思考过是否要离开这个行业,当然也有自嘲和摇摆的时刻。

 

比如人到中年,在收入方面不足以满足生活要求的时候,在声望方面不及自己做官为商的同学的时候,或者当个人发展跟这个行业的前景一样是模糊甚至暗淡的时候……焦虑和危机感总是来源于比较,但是我处理这个问题并没有经历很艰难的过程。

 

马克斯·韦伯在《学术与政治》中论述以政治为业的方式时,就提出过“为政治而生”与“靠政治而生”的不同,换到我们的行业也是一样的——你是为公益而生,还是靠公益而生?这两者的区别在于你的精神价值和使命感在何处,这项事业是否让你觉得自己的生命富有意义?是否让你坚定地认为你是为这项事业而生的?你是否不仅仅靠它吃饭?你也不指望做这个工作而有个好名声受人仰慕?如果你的回答都是“是的”,那么这个“选择题”和彷徨的感觉也就不存在了。

 

我说这些并不是要将我们自己崇高化,也不想这个行业“孤芳自赏”。要知道有优越感的职业生涯可以让人产生权力感,你知道自己在影响着别人。做公益慈善相关行业,首先你也是利己的,满足自己的一部分需求,这诚然是理性的。

 

另外,中年的时候再去跳转其他行业,其实比青年时难度更大,那不如选择继续深耕,在某一领域去做一个专业甚至资深的角色,这样比较“划算”。

 

你提到中年跳转行业难度很大,未来更多的是在专业性上面的发展,你认为进入公益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专业性能力?

 

如果你觉得做一件事很有天赋,那么你需要付出100%的辛苦和努力,如果你没有天赋,那就放弃。做公益和慈善还需要天赋和能力?当然!别觉得“做好事”没有门槛。你的服务对象不是一个物件和产品,你可调用和消耗的资源也很有限,你的工作可能会对受益对象造成不可逆的影响,我们没理由低估这份工作的难度和专业化要求。

 

比如我8年一直在公益领域工作,并且是在公益支持型的子领域工作,帮助一些NGO孵化和成长,包括现在所在的基金会做资助都没有离开这个角色。从分工细化和相关机制建设的角度讲,我们这个行业发展相对不是很成熟,有很多路没有开采,在非常混沌和模糊的前景下是可以尝试做一名开创者和创造者。

 

所以,我个人认为进入公益行业需要耐得住寂寞、经得了彷徨、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富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和行动力。由于行业特殊性,我们肩负着价值影响和对公平正义倡导的职责,那么拥有一定的领导力和感染力就更好了。

 

为什么做这个工作比做第一部门(政府)和第二部门(商业)的工作还难呢?

 

因为没有现成的东西可以照搬,没有现成的模板,没有现成的人才,没有现成的机制。你可以搬一些工具、理念,但是你得“翻译”之后才能用到你的工作里去,所以你要有敏锐的感触去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需求,然后借鉴并再创造去解决问题,一个行业的生态就是如此发生的。说起来非常理想,但是何其有幸做一个开创局面的人呢。

 

无论你是做直接服务的工作还是资助型工作,首先你必须具备社会化的视角,具体为对社会问题的判断、对社会需求的识别,对解决方案的设计和判断,兼顾对社会系统功能影响的判断。我认为这些是入行的前提,要知道社会学在国内不是通识学科,亟需我们在入行前后去弥补这方面的知识空缺。

 

还有一项能力,就是舍弃的能力,舍弃什么?我们应该抛开做这份工作的“虚荣心”(韦伯说“虚荣心”是一种职业病),以及抛弃一直以来大众强加给这份工作的光环。这是一份工作,和任何行业平等的工作,使命感让你去更好地做事,把事做好需要你的专业技术和能力。

 

所以,保持学习,保持谦恭,多向一线公益机构学习,多向受益人本身学习,他们会告诉我们该干什么。

 

 

 

参与公益的12年,是我人生中最好的12年

 

康雄  逆风飞翔·事实孤儿同行计划  

(从业12年,秘书长兼筹资联络部主任)

 

 

你是什么时间进入到公益行业的?是机遇使然还是主动选择?

 

我是2008年参加汶川地震救灾,然后进入到公益行业的。在救灾的时候碰到一些事情,触及了自己内心深处一些价值观的东西,然后选择做公益,想着做点有价值的事情。那次在一个坍塌学校的废墟下,看到许多死去的孩子,觉得生命太过于脆弱,就想着能为孩子们做些什么。

 

让你留下来的原因是什么?是否有一些因素曾让你有要离开公益行业的想法?

 

留下来的原因跟收入、待遇肯定没关系,如果单纯看收入,我早离开这行业了。主要因为做儿童服务,自己跟这些孩子们都建立了情感,发现他们因为我们的服务变得越来越好,很开心。这个情感是最难以割舍的部分。

 

其次,这么多年下来,背后一大批的支持者给了我动力,许多人都成了好朋友,这也是难以割舍的。

 

第三,这两年,特别是加入好公益平台做规模化推广以后发现:自己机构发展中的一些经验,以及项目中的一些方法是可以给区县的公益伙伴一些借鉴,让他们少走弯路。在公益行业推动的层面能做一些事情,意义又不一样,觉得更有价值。

 

离开公益行业的想法还真没有过。虽然有段时间机构发展很艰难,放弃的想法却没有。因为我一直认为行业要想促进,要想做的越来越好,除了帮助受助人以外,其实政府与公众也需要我们这些行动者去推动的。只有我们不停去影响,去沟通,他们才能了解民间公益的本质。所以,如果你把这也看作是公益发展一部分的时候,就能够理解别人对你产生的误会,不理解也好,不支持也罢,都能坦然面对。

 

就你目前所从事的工作来说,你认为更需要哪方面的能力?

 

作为机构负责人,关于机构发展的事情都需要懂一点,负责人的能力需要随着机构不断发展壮大,不停学习。刚开始做公益时需要项目管理能力与组织能力,做到一定程度,需要与外部相关单位的协调能力,以及财务知识等。

 

以我们机构现阶段来说,我负责政府、企业、基金会资源对接,规模化推广中的伙伴机构协调,这从当初单纯的管理项目变成了资源统筹。除了清楚项目核心内容还需要沟通协调能力,这也是我努力学习的部分。

 

另外公益机构发展肯定离不开筹款,在规模化推广中也最重要。现在服务的孩子人数多了,善款数额需求变大。伙伴机构需要学习筹款,需要我们自己在实践中有一定的筹款经验,才能引导他们一起共同学习,这也是我们正在积极探索的部分。

 

需要不断的学习,才能做得更好。

 

从职业发展上来看,你觉得这些年的收获有哪些?你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是怎样的?

 

我觉得对自己的整个人生来说提升了生命的质量。现在所做的事情不论是从推动公益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也好,还是真的去改变那些孩子的命运也好,价值与意义完全不一样。

 

我们机构的价值观是:疏财予爱 度己渡人。在我们服务的过程中,既要有经济的支持,也需要付出情感给予精神上的陪伴,并且通过这个过程让我们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同时帮助他人渡过难关。

 

从个人的成长来说,参与公益的12年,应该是我人生中最好的12年。虽然在中间会碰到一些挫折,遇到一些自己也觉得难过的事情,但我自己还是能够理解的。挫折也是走向更好未来的一条途径。理解了这些,所以放弃的想法从来没有过。

 

当然,这个事情肯定离不开家人的支持,这在我自己的职业选择中显得至关重要。在机构发展的前几年,家人多少有些想法也正常。到后面这些年有了一些成果,整个家庭、亲戚、朋友,大家对这个事情就有了认可,所以自己做起来也觉得少了很多压力。

 

另外最开心的是自己孩子的成长,因为自己从事公益,也经常带他们参与,他们在这过程中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善良。这是我最自豪的部分,也是我选择这个职业的动力之一。

 

作为一个公益行业的“资深”从业者,如果请你对要进入公益行业同行各说几句“真心话”,你最想表达的是什么?

 

我觉得最重要的第一点:初心。如果你想做个纯粹的公益人是可以的。如果有一些其他想法的话,这个行业可能没有你想象中这么顺利。

 

第二点:定位。选择这个行业的时候,首先自己要做个定位。公益由三个部分组成,支持者、行动者和受助者,缺一不可。只有更多的支持者,去支持这些行动者,才能改变更多受助者。行动者与支持者还是有一定区别的,行动者需要对这个行业深入了解,有自己的服务理念,并且愿意为这个事业长久坚持。不论是支持者还是行动者,价值都是一样的。我是不鼓励所有的人都来做行动者的,如没有支持者,行业还怎么发展呢?

 

另一个定位是服务领域选择。假如你自己坚定选择进入这一行业,做一个持久的行动者,我只有一个建议,你要确定一个有需求的服务领域,越窄越好,越精准越好。最怕的是许多人都涌进这个行业,都把自己当菩萨,觉得什么都能做,结果却不尽人意。然后再来否定公益这个行业,最后伤心退出,这对整个公益行业发展来说是不利的。

 

精准地选择一个较小、有需求的领域,然后专注去做,就一定能够有美好的未来。其他专业的知识都是可以通过后期学习来达成,只有“定位”是需要在进入这一行业之前就要想清楚的。

 

-END-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公益  公益词条  职场  职场词条  还是  还是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