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就现象论现象学习模式

《人民日报》和共青团中英微信曾刊发题为《沉睡中的大学生:你不失业,天理难容》的文章,同时配图大学课堂睡倒一片,看着令人扎心,于是网上一片倒的批评大学放水、大学生放纵,批评容易,但怎么改,怎么干最难,否则纸上谈兵、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于事无补。

最近带实验课《高温合成制备特种陶瓷》共2学时,1学时讲课+1学时实验的模式,讲课内容包括燃烧合成历史、发展、理论和应用,实验包括一个演示实验和一个同学亲自操作的实验,尽管只有2学时,但是理论与应用兼具、现象与原理共存,且与已经学习和正在学习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紧密相连,同学们观察到了类似火箭推进剂燃烧的实验现象,表现了兴奋和惊奇的眼神。但实验报告呢?

60+份的实验报告交上来,翻一番,让我不仅联想起前几年的实验报告,貌似没有任何进步,绝大多数同学都是把实验指导书抄了一遍,参考实验指导书中的实验目的、原理、仪器与药品、步骤,抄到了这里已经两大页了,比较好的同学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了描述,或者结合社会、环境的角度稍微有一点点扩展性思考,而老师最需要、最期待的关于实验的自然科学原理,尤其是结合具体的实验材料、工艺的分析几乎一点都没有。说明什么?同学们没有查资料,就现象论现象,就现象写现象,通过语文的手法对一个实验室设计的自然现象进行了阐述,“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点科学。”因而这种实验报告的写法,可能不需要大学生,一个高中生完全有能力完成,甚至完成的更好。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不愿意学?没兴趣学?没时间学?总之是没有扩展性学习,没有研究性学习,没有思考性学习

然而,我国大学图书馆各个超群,宽敞明亮、藏书众多,但有多少同学是到图书馆上自习?又有多少同学是到图书馆查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值得调查分析研究。

更进一步思考,学生没有扩展性、研究性学习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我自己20多年前上大学时的想法和现状的思考,总结有如下几个方面:

1、大学的迷茫。高中以前的阶段都是唯一目标导向的学习,高考指挥棒高悬、学习目标明确,走读辅导班、刷题、提前学初中、高中、大学的课程,各种鸡娃,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等等,其目标都是“好”大学,而且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公知,老少皆知,思想一致。然而,大学的终极目标是工作,工作在哪里?工作在哪行?收入有多少?看似美好前程,实则雾里看花。所以出现学习的迷茫感,这种现象在我大三的时候也出现过,大一大二还夹带着高中的余威和方式,大三突然迷茫,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

2、刷题式学习到思考性学习的方式变革。高中的内容毕竟有限,且大学一二年级的大多数知识也是既定的知识,例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都是对经典知识的学习,尽管内容多、学的快,但最多从刷题式学习到灵活运用式学习,几乎没有研究性学习发挥的空间。但是专业课的学习不一样,很多都和现场、工艺等有着密切的关联,而且在大确定的情况下有很多的小不确定,且技术、方法等随时在不断发展和更新,需要转变为思考性学习,至少是查阅资料、文献论证的发展性学习,然而,大多数同学都没有经历过这样的训练,实际学习方法也没人教,只能自我的走弯路摸索,所以不知道如何查阅文献、总结文献、论证现象。尽管我当年大一也曾经学过文献检索类课程,但是感觉并没有具体的应用,后来到了研究生阶段才学习查资料、研究课题;另外,以前小学初中高中没有图书馆,没有养成图书馆寻找论证的习惯。

3、没时间学。有的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动辄190甚至200个学分,学生整天学习很累,这个课下了赶那个课,一堂接一堂,一堆作业接一堆作业,除了应付一般的作业之外实在拿不出时间进行思考性、扩展性学习。此外,扩展性学习的确花时间,查阅、过滤、总结、归纳文献、论证现象等,都是烧脑子的活,也许曾经怀着满腔热情进行了扩展性学习,实践之后发现效果不佳,或者还不如不扩展,就事论事、就现象论现象,时间是最好的“良药”,加之有可能劣币驱逐良币,索性也不开展扩展性学习

4、没兴趣学。对某门课程没兴趣、或者假设游戏的兴趣占据了太多的时间等,尽管知道怎么学,但没有兴趣,不愿意进行扩展性学习,凑活凑活,应付应付得了。

针对这些问题怎么办?

1、加强学习方法学的研究与教学。大学好像没有专门的类似课程,尽管可能有科学哲学类课程,但是理论联系实践讲的不多,因而学习方法主要靠学生自己摸索、模仿,耳濡目染,老师的点点滴滴浇灌,但是系统性不够,感觉学习挺容易,谁不会学习,谁不知道学习,其实学习也是有技巧、有方法的一门学问,加强学习方法学的研究与教学,对于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应该很有必要。

2、每个人的道路都是自己的选择。尽管绝大多数同学的实验报告都是抄实验指导书,做搬运工,没有太多的思考和扩展,但总有那么几位同学不辞辛苦,撰写了更具阅读性、引人思考的报告,从而会得到较高的分数,因为思考、因为投入,相信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会更加出色。

3、大学要宽进严出。2020年我国高考(含大专)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54%,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查阅本校历史,1930年代大学的考核非常严格,尽管后来很多人成了大家,但是大学阶段不及格比比皆是,因而严格要求有利于培养人才。

话说实验报告,到底该如何写?查文献,对实验原理进行分析,查找热力学数据,对绝热温度进行计算,对物质的组织、结构、性能、应用进行预测,结合正在学习的材料微观分析方法,对物质进行假定性鉴定,并预判结果,并提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改性方案。

搬家式学习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只有不断思考,脑子才会越来越好使。

多思考,找出事物背后的科学道理,相信善于思考的人总会得到机会的青睐,从就现象论现象拓展到就现象找本质,就现象找原理,刨根问底,一定有助于原始创新,给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就现象论现象学习模式  现象  现象词条  模式  模式词条  学习  学习词条  
观点

 听说系里出大事了?

两个月前开始做系主任。由于之前系里的管理层交接和过渡不顺利,系里各种大小问题累积了一大堆,刚接手的时候颇有点一团乱麻、没有头绪的感觉。有次见到老领导,他嘱咐我说...(展开)

观点

 机器人三定律的矛盾

机器人三定律提出以来,倍受人工智能爱好者的推崇。其背后矛盾的地方,似乎被忽视了。机器人三定律是软约束,而不是硬约束。这就像法律条文规定,官员不能贪污,但还是会有...(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