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心目中,好的研究生导师,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1. 能让学生觉得科研工作是有趣而快乐的。
2. 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和私人空间。
这一方面是为了避免损害学生的学业兴趣,另外也是人格的尊重。例如,不会在晚间突然给学生发微信消息布置任务或者检查工作。寒暑假和法定节假日如果有学业任务,尽量避免安排加班或者先征询意见。
比如学术理念的分歧、研究计划的分歧等。
4. 站在学生个人成长和未来的角度安排学业任务,而不是站在其他角度。
研究生导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此外无他。
5. 有针对性地在学业上给以具体的指导。当学生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能扛起责任帮他们解决问题。
研究生导师之于学生,是组织内的上级领导。帮下属扫清障碍解决问题是上级领导义不容辞的责任。
6. 当学生在工作中因为经验不足等原因出现失误甚至把事情搞砸了时,能做到不去责怪。因为你深知这往往是成长的必然代价。
7. 不提出违背基本规律的要求,能把来自外部的压力顶住不下移。例如合作的甲方忽然提出要在一周内提交一个原型演示系统,这不符合正常工作节奏,那么宁可放弃项目也不把压力转移给学生。
8. 作为管理者在布置任务时要留出足够的容错余量,比如你认为一周能完成的工作量,那至少给学生一周半的时间。
9. 不说:“你还不如我勤奋”这样的话。
应明白这个道理:师生之间只是一种上下级关系,而人格是平等的,凭什么下级就应该比上级更勤奋?特别是有时候上级是自主完成任务,下级是被动接受任务的情况下,本身工作动机就不一样。
我相信,如果研究生导师参照以上的原则坚持下自我修养的功夫,人才培养的效果会更好。如果导师已在自我修养方面尽力,学生的学业表现却仍跟培养要求有显著差距,那么就是学生需要自我反思了。
如果导师常觉心有余而力不足,难有足够的心境和精力从容不迫地不断提升教书育人的业务水平和管理理念,那么可能所在单位的管理者乃至教育体系的顶层规划者也需要自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