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结束,一个朋友打电话给我:
张海霞,找你帮个忙,我小孩现在大学毕业在北京工作了,你周围优秀人才多,帮忙留意一下给娃介绍个对象……
正好我小孩在家,听到了我们的对话,直接在旁边给我一句:
妈,你省省吧!你忘了咱们在天津路过的那个相亲公园了?
当然记得了,那天去找吉鸿昌故居误打误撞闯进来一个十分热闹的公园,一看,竟然都是家长给孩子找对象的:各种条件、照片贴在展板上,现场真的跟菜场有一拼!太颠覆三观了!
当时我和先生两个人就立誓:以后坚决不干这种事!
我娃也是直白:你们给我介绍的,我会去见吗?!这些家长咋就没想过孩子的心情?都这样,谁还愿意回家啊?!
哎,真是的。可是我同学不是这样的啊,就是找我给介绍一下,也是关心孩子啊。
妈,你们这一代人真的都差不多,看看你们天天忙活啥:今天管补课,明天逼相亲,后天催三胎......你们累不累啊?!
还真是这样的。确实身边太多这样累死累活的老母亲了,把自己搞得灰头土脸、把孩子养得越来越懒,把老公推得六离八远……
啊?!我不是这样的啊!
你确实不是,那是被我姥姥教育过来的,你不记得了,我姥姥说你的话:别瞎操心,孩子都是在你看不见的地方长大的。
简直了,这事确实应该感谢我妈,要不是她及时提醒和训导,我可能是有过之而无。其实想通了这个道理,把心放平了,让孩子自己去折腾,反而长得更快、过得更好!
张海霞┃孩子都是在你看不见的地方长大的
2017-06-01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按说已经上高三的女儿早已不是儿童,不该过儿童节了,可是这个节日我还是像很多妈妈一样惦记着,期待孩子幸福快乐!从一早上就开始了,今天是她的三模考试的第二天,这是最后一次全真模拟考试,七点准时叫她起床,我准备出发去学校上课(今天早上8-10点的课),走到半路想起来,今天她吃早餐没人付钱(前几天都是我带她去对面早餐店吃饭,我付钱的,孩子从来不拿手机、也不带钱),怎么办?回去?不行,上课就来不及了,不回去,心里真的很纠结!
其实,这是绝大多数家长的纠结,作为孩子的妈妈,我很多时候真的不知所措:
孩子很小的时候:怕她生病吃药,怕她被别人欺负,怕她难受……
孩子长大了以后:怕她交友不慎,怕她万一走错路,怕她孤独……
在国内读书怕她视野不够,送她去出国交流怕她人生地不熟……
……
像最近她要高考了,我们真的是希望全力以赴地陪伴她,已经是全家总动员去协助她走好高考前的这段路:大到选择专业和学校,小到穿衣和吃药……就像这早餐付钱的小事一样:我是不是要赶回去给她付钱?!我真的是好纠结,这时突然想起我妈的话:
别瞎操心,孩子都是在你看不见的地方长大的!
忽觉心头释然,豁然开朗!其实仔细回想过去十几年里女儿在成长过程中的几次重大变化,真的都是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发生的:
5岁那年在美国送她进学校的第一天,仿佛羊入狼群(美国孩子都长得高大,而且班里只有她一个中国孩子),我当时在外面就哭晕了,这怎么办啊?小小的她能够撑住吗?没想到她放学后第一个快乐地跑出来跟我说:妈妈,我最棒了,只有我知道“3+4=7”!这就是她在学校的第一天,离开我的视野独自面对这个陌生世界的第一个胜利!
9岁那年送她去加拿大参加一个四个月的游学项目,住到一个加拿大人的家里,在一个教会学校里上学,送她走之前我也是万般犹豫不决,这么小的孩子,一个人到异国他乡能行吗?没想到她在那里度过了一个无比快乐的学期,除了外语的进步,还竟然学会了演话剧、做了精美的Scratch book回来,那快乐的笑脸瞬间就把我们融化了!
14岁那年她跟科考团去北极,一个小人背着巨大的单反相机,连带队的老师都说这没有必要,可是她一个人又当翻译、又做科学观察、还跳到北冰洋里游泳,不仅写了完整的科考日记,带回了美轮美奂的北极动植物照片和标本,成了全团的科考明星,团长说以后这种活动都要以她为标准来招募青少年,回来还在中国科技馆做了科普报告!
上高中后她在学校发起影响很大的诚信水站、组织长达一年每周末到奥林匹克公园考察鸟类栖息的科学研究小组……每一项都没有事先跟我们商量过、也没有咨询过我们的意见和建议,但是这些事却是让她的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为她赢得了内在的自信和同学和老师的赞扬!
……
想想这些,还有啥好担心的呢?早餐付费对她来说还不是小菜一碟?!
其实,每个孩子的能力都远远超出家长的想象,而且他们都在热切地盼望着自己长大,做为家长,重要的不是我们多么事无巨细地关心和帮助他们,而是要学会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