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10日,圕人堂就图书资料职称制度改革的话题进行了较为密集的交流探讨。圕人堂成员构成较为复杂,参加讨论的有来自美国高校馆成员,也有国内各级各类高校图书馆及公共图书馆成员。交流探讨的主要作用,可能是增广见闻,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帮助可能非常有限。原因是,当前的职称话题,各行各业的职称评审权已不同程度“下放”,各家多是各行其是,较以往或许是愈来愈复杂,各自均需要立足自身实际。笔者亦参与了交流探讨,其中有一个关注度较高的问题:职称晋升有什么好处?笔者打算结合实际,闲话几句。
职称晋升的好处,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的感受是,身在职场,职称晋升真是“永远在路上”。身在高校,专业技术职称粗线条的初级、中级、副高、正高,岗位聘任与绩效考核实施之后,专业技术岗位进一步细化了成了十三级岗。评审标准、评审方式方法、评审职能部门等是不同的,甚至可以说是“千变万化”的。再加上还有高职低聘、低职高聘等说法与做法,许多时候被牵着鼻子走,身不由己。
或许我算是经历过职称晋升的伤与痛,除此之外,也在观察他人的经历,还有过不同的程度的交流。在高校环境中,薪酬待遇与职称或职务密切挂钩。对于专业技术人员,主要就是职称这条路。我的情况,已取得中级职称后脱产读研究生三年(任职年限扣除),加上所在高校出于特殊发展时期(高级职称指标前松后紧),再加上“输在人际关系”,我差一点便真的成了“终身馆员”(职称停留在“馆员”中级职称,且看不到晋升的希望)。或许叫“天道酬勤”,2015年我算抓住了青春的尾巴获得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要不然因为职称及年龄受限,获得省部级项目资助的机会印象中是没有了(注:近年有些项目的申报条件略有变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了这个省部级项目,2016年的职称晋升算是“顺其自然”。晋升副高职称,磕磕绊绊了一年一年又一年。我曾经或多或少有些“懊恼”,要是别选择脱产该多好。我当时选择脱产是比较坚定与坚决的,因为工作多年之后,获得求学的机遇亦是来之不易。我算是老老实实地读了三年书。这三年的求学时光,对我来说是值得的。我的硕士学位论文于2009年出版,并于2012年获得再版(免费),由于获得了所在学校学术出版基金的资助,再加上科研奖励,实际算是没有花钱。2021年7月13日,读秀学术搜索中,两本书分别显示为:“收藏馆:17 总被引:14”“收藏馆:715 总被引:8”。据悉,读秀学术搜索平台当前挂接的高校馆与公共馆大约为1100家,收藏比例占65%。这本书本身是稚嫩的,但这个成绩是出乎意料的。这本书先后获得过所在市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第三届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成果评奖(著作类)三等奖。这本书中内容,曾发表3篇C刊,1篇C扩,总被引60次,单篇被引最高为37次。这本书的出版,对个人来说是意义非凡的。笔者评副高时总共有12篇C刊一作论文,这本书在职称晋升时或许作用很有限。
职称晋升的好处何在?确实有多方面的好处,薪酬待遇有所提升之外,对于笔者这种劳碌型,可以更好地劳碌。我的情况算是较为特殊的,我在中级职称时,已经有学术期刊及出版社破格让我做“外审专家”角色,也有过是确认我是中级职称之后不予考虑的(我能理解),晋升职称之后,接连新增数家邀请担任“外审专家”角色。晋升职称之后,承蒙各方抬爱,先后多次被邀请做学术报告,有些场合还被尊称为“教授”(实际我是“副研究馆员”,相当于“副教授”)。晋升职称之后,项目申报机会也多一些了,有的时候是以主持人身份,有的时候是被邀请作为项目成员。晋升职称之后,人才工程申报机会也多一些了,我参加过两次所在市的“第二层次”申报。
凡事有得有失。职称晋升这事亦不例外。对我自身来说,操心的事情确实增加了不少。头发的变化是一个直观的观测点。白发率节节攀升之外,过早地拥有地中海发型对我来说真是意外。生活就是舞台,在每一处存在。职场有职场舞,无人可替代。身在职场的人们,要么是“舞者”(领舞或舞伴),要么是在通往“舞者”的路上。其它的时光,则是职场舞观众,有心也好,无意也罢。生活就是舞台,时刻充满期待,不能不在乎,也不宜太在乎。
延伸阅读:
图谋.闲话职称.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258402.html
职称话题,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尤其是曾经被职称困扰或正在被职称困扰的人群,感受或许更为深刻。有的会选择各种方式疏解情绪,有的选择将愁情烦事放在心头,有的可能郁郁寡欢影响了身心健康。当然,也会有一部分人,有的是真幸运,左右逢源,心想事成,有的是真洒脱,拿得起放得下,吃嘛嘛香,随遇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