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硕士研究生指标的突然扩招,让一部分学生有幸进入高校和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这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也给予一些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为更多的导师带来了招生指标和生源,充实了研究队伍,可以开展更多的课题研究;也为一些新硕导提供了指导机会,也为培养单位赢得了更多的拨款指标。
博士生指标总量控制下,各个学位点的博士生指标都非常紧缺,多数培养单位无法保证每个导师每年1个完整的博士生指标,导致导师人数多,博士生指标少,一些导师虽然持续有科研项目和经费却无法招收到博士生,或者说没有博士生报考。于是乎,要求上级主管单位不断增加博士研究生指标的呼声日益高涨。
2020年是学位点申报和学位点审核评估的年份,各个单位一方面积极准备现有学位点评估审核的基本材料,另一方面则积极汇聚各个方面的力量,积极申报硕士学位点和博士学位点。相对而言,硕士学位点的申请条件都比较低,但对于没有科研平台、科研成果、充足科研经费和足够师资的地方学院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有网友和老师们调侃,这样四流的地方学院和大学有必要建设硕士学位点吗?能有学生报考吗?毕业的研究生能求职成功吗?这的确是一个实际问题,当然,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调剂来解决的。只要是研究生毕业,还是可以找到工作的。
从博士学位点申报的基本条件来看,基本的师资力量、研究平台、培养目标和特色、充足的科研经费、前期学位点的培育(如在现有硕士点建设基础上升级),过去5年代表性标志性科研成果、获奖和人才培养等。最重要的一条是,在师资力量填写的时候不能出现成果重复和人员重复,比如某个教授出现在07代码的学科,就不能同时在08学科申报的材料中出现,即核心骨干和带头人不能在多个学科申报材料出现,也不能把现有学科博士点的带头人和骨干用于新的学位点申报材料中。这一点显然是存在质疑的。
为响应上级部门的号召,鼓励交叉学科的研究,基金委都增设了新的学部--即第九大学部,交叉学科部。实际上,很多方面的科学研究都涉及到交叉学科,查看和检索博士毕业生的学位论文,可以看到很多博士学位论文的内容都是跨学科的。如果一个导师的知识和研究方向只局限于自己那个小学科,难免显然是视野狭窄的。
个人以为:博士学位点的申报就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导师愿意一起建设一个学位点,整合研究方向,发挥集体的力量在协作中培养合格,优秀的未来科研人员,为我们国家的科研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每个人都同时扮演国民角色,扮演家庭成员角色,在公司和单位扮演职员角色等,我们很多时候是社会服务的享受者,也是提高社会服务的劳动者。一群不同身份和角色的导师,可能其中一些人还在其他学位点是核心骨干,愿意重新建设一个学位点,只要时间、精力、学术指导能力等允许,那么是可以重新组合的嘛。一个足球运动员也可能是一个很好的篮球运动员,难道足球运动员就不能参加篮球竞赛和运动了吗?
个人以为,只要申报者符合学位点申报对导师学术和品德的要求,那么至于怎么组合都是可以的。比如A原来在某个学位点当博导,申请到新的博士学位点,A也是可以放弃原来博点招生资格和机会的嘛。如此的话,为甚要限制申报学位点的主要成员不能重复呢?加强对现有学位点的审核和动态调整,该淘汰的淘汰,该解散的解散,动态组合和整合,才能促进合作,提高培养质量。对于参与新的学位点的成员要参考基金申请制度,依托单位必须在制度上保障这些导师在学位点批准授权后的5年和10年有足够的经费和精力来建设这个学位点,也要给新的学位点提供足够的博士生指标,加强对学位点申报成员的管理和引导,落实目标责任制度,不能只依靠这些人申请到了学位点就和他们没有关系了。在一定周期内要确保每个参与申请的骨干成员能获得招生资格和招生指标,切实全方面考核其对博士生的指导和培养质量。对现有博士点要强化考核,允许学位点的导师互相流动,加强毕业学位论文环节的审核,而不能眼看着一些学位点培养质量低下却不积极挽救。只有动态竞争才能产生压力,确保每个学位点有持续生命力而不是苟延残喘,浪费资源,误人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