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聚类分析的研究生怼导师之可行路径研究
刘良桂
XX大学 教授
摘要:通过东西方文化比较和复杂聚类分析,深刻总结了怼文化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影响,归纳分析了古今中外各怼人大神的怼人金句,指出了新形势下研究生怼导师的可行性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李敖,王尔德,爱因斯坦,罗素,研究生
近年来,一个在几年前大家都不认识的字突然火了起来,这个字就是怼(dui)。怼,汉语汉字二级字 ,读作:duì,上下结构。形声字,从心,对声。文字始见于小篆,本义为怨恨,你怨恨一个人,你就去怼他。引申义为凶狠,暴戾。
要说怼人之大神级人物,有两位一定要提一下。在东方,台湾出了个大才子李敖,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怼,整天在节目里怼天怼地怼空气,一天不怼都会觉得不自在;在西方, 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与艺术家王尔德,也算是个极品,此君一生都活在“怼天怼地怼空气”的世界里,出口就能怼,金句频出。纵观古今中外,通过复杂聚类分析,能怼的人通常都有一个通病,就是恃才傲物。传说,1881年,王尔德老兄坐船横跨大洋来到AMERICA,入关的时候傲娇地对海关官员翻了个白眼说:“我没有什么可以申报的,除了我的才华。”
在怼人的康庄大道上,从来都不乏大神的身影,也有不少怼人金句流芳百世。比如Albert Einstein就说过“只有两件事可能是没有极限的:宇宙,以及人类的愚蠢。” 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曾说过“精神濒临崩溃的症状之一,就是相信自己的工作非常重要。” Stephen Bohr有云“我无法相信你是十万个精子里面最快的那个。” 窃以为,能把怼人怼成名言的,怼出水平的,能够让人忍俊不禁的,才是“怼”的真正精髓。
通过文化比较,怼这个词,窃还以为不太适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文化倡导含蓄、委婉、谦虚。日本人也是一个很“暧昧”的民族,他们很注重“和”这种思想,为了避免产生矛盾,他们在很多事情上不会直抒胸臆,尤其是在拒绝别人的时候。所以在长时间的这种“暧昧”表达过程中,就需要有一种“空気を読む”的能力,翻译成中文就是读空气,将含蓄委婉发挥到极致。
一般而言,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老刘已经多次谈过,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学生通过导师的指点进入科研领域,导师通过指导学生来完成相关的课题,一厢通过科研训练,达到毕业要求顺利毕业,一厢通过指导学生来达到成果产出,排除一些比例极低的异常的复杂的师生关系,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原本应该是最纯洁的人际关系之一,也根本复杂不起来,要是还能跟怨恨搭上边,老刘也是醉了。但近年来,老刘也经常听说研究生怼导师的,老刘听完也只能笑笑。 一般来说,老刘不太提倡怼天怼地怼空气,还有怼导师,怨气如此之深,戾气如此之重,小的方面来讲对自己身心健康不利,大的方面来说,对郭嘉稳定有害;当然,如果到了忍无可忍,不得不怼,自己颜值又堪比潘安,才华又不输李敖、王尔德等诸路大神,更不要说区区小导师,则还是怼一下好,说不定还可以一怼惊人,直接晋级怼人大神之列,供世人膜拜;否则还是谦虚温婉一点为好,要不然就有东施效颦让人贻笑大方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