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演变
编辑
“大”的字形演变 [2]
大,象形字。在图形文字里面,“大”(图A)是一个张开手脚顶天立地的人的形象。这个象形字在甲骨文(图B)里面,已经瘦化了人头,瘦化了肢体,变为线条化。在金文(图C)里面,又以肥笔(写得比较粗重圆大)大致上恢复了人的形象。到了秦代小篆(图D)阶段,字的形体便已讹变到只见人头、手和特长的两脚,不见人的躯体了。至于汉隶(图E)时,又进一步把字体从线条化演变为笔画化,人的两手已变成一横,头颈和双脚已变为一撇一捺。最终发展成为今天的楷书“大”字。
六朝以前,没有“太”字,“大”即是“太”,
古音也读“大”为“太”,如“大守”、“大上”、“大后”,亦即“太守”、“太上”、“太后”;六朝以后才另造“太”,把“大”和“太”两字的形、音、义区别开来。
“大”的本义,原是在数量、面积、容积等方面与“小”相对的概念,
后来才引申出“范围程度深广”(如“大干一场”,“大鸣大放”)、“年辈较长”(如“老大”、“大爷)和“再”(如“大前天”)等意义;
又作为敬词来使用(如“大作”、“大帅”)。 [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