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提高学位论文质量要紧抓实在的、少做表面文章

提高学位论文质量要紧抓实在的、少做表面文章

近年来,各级领导对于提高各类学位论文质量、防止学术不端的工作都抓得比较紧,也采取了多项实际措施,例如,建立了学术论文查查系统,增加了论文盲审的比例等等。这些措施对于提高各类学位论文的质量、减少学术不端想象都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真正要提高学位论文的质量,第一位的因素当然是撰写论文的学生和他的指导教师。要指导教师指导得好以及学生努力钻研和工作才能够做到。这是谁都知道的事情,“平庸”的常识,这里且不去说它。

要把好质量关,不让“不合格产品”出笼,最重要的自然也是指导教师的“把关”。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过程中,如果都是很负责任的,那么应当不会出什么大的问题。导师审查了论文,认为可以答辩了,大多数情况下,应当是可以符合要求的——不然这位导师的水平就可疑了。

当然,这是理论上的情况。在实际上,导师也会有疏忽的时候,也会有水平不够以至于在该课题上认识不足甚至犯错误的时候,这时候,还有论文评审及论文答辩这两道关口,把关的人分别是论文评审人答辩委员会的成员。在一道关口失灵的时候,还有第二、第三道关口。这就是当初科学、教育界要设置评审和答辩的初衷。

但是,事情到了我们这里都会起一些变化的。评审人都找几位熟人、答辩委员都请来几位朋友。评审和答辩成了老朋友们交流感情或一起喝酒的机会,那关口也就虚设了。

于是,人们想到了盲审。如果真正做到了盲审,组织盲审的领导确实能够为评审人保密,那还应当是不错的。可是,实际情况未必如此。话又要说回来,只要是拿出去外审,盲审也罢,明审也罢,科学家中还是有实事求是的人,如果论文质量真的有问题,评审人还是有可能会指出来的。这就是科学人的良心。如果问题不大,马马虎虎能够过去,可能会放一马过去,但是如果确实问题比较大,还是很可能被卡下来的。也正因为如此,评审这一道关口还是有用处的。

但是,如果不给评审人足够的时间评审,评审人还能够发现论文的问题吗?有时候问题正在这里。很多单位并不把让评审人认真把关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放在眼里,而是工作拖拖拉拉,在很多非重要形式上浪费了许多时间,到了快要答辩的时候才匆匆忙忙把论文传给评审人要求在极短的时间里完成评审工作。从而让评审工作实际上只是走了一个过场。

我这里顺便举一个例子。前一个礼拜,一位较为年轻的中年骨干教师晚上在朋友圈里发出这样的文字:

“截至后天上午8点,这一天多要完成:网评六份硕士论文、上2节研究生课、修改2-3份答辩PPT、手写两份导师评语、审查并修改3份答辩相关表格、听一个40~60分钟的学术报告、参加一次研究生导师培训、还有××化学实验监考……”

我问这位朋友:“网评六份硕士论文”是你工作拖拉,积聚下来没有完成的工作,还是……?”回答非常干脆:这是今天临下班刚刚收到的,要求后天上班就交。

上面这位教师所说的这些工作中,“上2节研究生课、听一个40~60分钟的学术报告、参加一次研究生导师培训以及××化学实验监考”,这些工作在时间上都是不可压缩的,占一个工作日已经满满当当了。也且不说上2节研究生课还需要一个单元的备课时间。“修改2-3份答辩PPT、手写两份导师评语、审查并修改3份答辩相关表格”都是这位教师自己带研究生应当完成的工作,也可能是原先就安排在这一天多(实际上是一白天两晚上)内完成的工作。

而单单说这六份硕士论文的评审,如果要交给我,那就是差不多三天到六天的工作量。要认认真真地读懂一位硕士论文,至少需要半天吧。因为这是别人指导的硕士生,其工作对我说是不完全熟悉的。虽然说是小同行,毕竟研究的内容不同,任何人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真正熟悉的也只是非常窄小一个领域。评审一篇硕士生论文所需要耗费的工作量,一般不会比审查一篇学报刊物上的论文差多少。我相信,只有细细地看才可能起到评审人把关的作用。如果粗粗一看摘要,翻翻结果,稀里糊涂写一篇评审意见,抄抄论文中的几句话,那真是不负责任的放水。打个比方,就像京剧舞台上的关老爷,在华容道上把脸一背过去,曹操就溜之乎也。

一般情况下,高校教师的每天的工作都有一定的安排,如果要加任务、插进去新的工作,偶尔一天插一个单元一般还能够容忍。因此,评审论文这样的事情,至少应当给评审人留出半个月的时间(因为现在大多数教师要评审的论文数量还是较多的)。在一个白天加两个晚上的时间内,加进去评审六篇硕士论文的任务,那就是等于告诉这位教师:你马马虎虎看看就行,我们无非要借你名字,对这些论文签字放行。

实际上,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有很多是费力而低效甚至无效的。比如,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就需要填写许多表格,每一个表格都需要由有关人员签字。这种事情,各学校都抓得很紧,不能有半点遗漏和马虎。这些表格对于学生的培养有些虽然是必要的,但平心而论,对于学生教学质量的提高,真的并没有什么很大的用处。学生的各种学位论文是能够反映学生水平的,但是,对此真正有用处的还是如上面所说的,是导师的把关,是评审人答辩委员会的把关。在某种意义上,评审人的把关比答辩委员会更重要,因为评审毕竟是“背靠背”的,而答辩则是面对面的。对于中国人都在乎的面子问题,背靠背一般略微好说一点。

然而,我们的许多领导看重的却只是格式、表格之类形式上看得见的东西,表格放在学校的档案里,对于外行的人或者上级领导的检查,都是容易看得到的,表格中哪一格空白了,哪一格填错了,上下人员的姓名对不上了,都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必须重视再重视,不能出一点问题。至于,论文的质量,谁能够看得懂,那个领导能够检查得出来?

很多形式上的事情,如要有表格,这确实是必要的,工作需要有一个记录,但是,这样的事情也需要有一个限度,因为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毕竟都是有限的。学生做研究写论文的时间就已经很紧了,无法再少了,导师要审查、提出意见。学生再修改、完善都需要时间。最后一个学期真是忙得恨不得再生出一个脑袋两只手来。把精力都用在次要的、表面的事情上,必定会影响做好主要的、实质性的工作。就像我上面那个例子中,只留给评审人一天多的时间去做实际上是最重要的工作。

人们常常说,做教师是一项凭良心的工作,其实,干什么都是要凭良心才能做好的工作,在学校负一定责任的领导更是如此。要提高学位论文的质量,我们还是要紧抓实在的有决定意义的事情,不能把时间都花费在表面的、次要工作上。表面的好看固然重要,内里的实质才是关键。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表面文章  表面文章词条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词条  要紧  要紧词条  实在  实在词条  提高  提高词条  
观点

 舍入误差在aitken方法中的体...

教学相长。舍入误差对计算精度的影响,一般计算方法的教材里都有讲,但是里面的例子总感觉不够生动。万没想到的是,前几天在课上,博主遇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生动地展...(展开)

观点

 中国的创新,好多是被逼出来的

10月19日东方卫视《这就是中国》节目请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林宝军作为嘉宾,也作为其中的一位主讲人。林宝军讲的几件事给我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一个是他讲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