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地科班的区域实习今年安排到10月底进行,按照学校的防疫要求,我们这次实习也不能在外面留宿,所以只能在徐州周边的县市进行实习活动。第一站我们来到新沂,主要参观学习这边的新农村建设。参观了四水农场,所谓的四水就是水稻、水产、水果和水生蔬菜共作,据当地的领导介绍,这样重新组织的农业生产方式,亩均年产值达到15000元,亩均年利润有5000元左右。通过公司+农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积极打造“沂河龙虾”、“骆马湖稻虾米”等知名品牌。紧接着下午我们又来到新沂的棋盘镇杨庄新村的改造现场参观这一区域的新农村的改造现场。进入改造后的杨庄新村,眼前的景象让我想起了在英国的看到乡村园林景象:一户户独立的二层小楼,区别于苏北普通农村家庭自建的二层筒子楼,这里的房子更接近于别墅,有阳台,有二楼纳凉晒衣服的平台,前面草坪,侧面有自家的小园地,每家每户头都通上了燃气。村落旁边就是新修的直通市区的山水大道。关键是这里的价格真是美丽,房子均价仅有1100元/平米,政府还要补贴一半左右。也就是说几百元/平米就可以买到这样的小别墅。难怪,学生在参观杨庄的时候都感叹,要能有一张杨庄的户口该多好啊。为了满足不同家庭农户的居住需求,改造中有三种户型,分别是220平米、110平米和90平米可供选择。借助美丽的新农村环境,还配套建设了书屋、休闲中心、宾馆等配套设施发展农村旅游。
紧接着我们来到泗洪,到界集镇参观规模蚕桑养殖。泗洪是苏北地区少有的还保留蚕桑养殖的地方。由于已到霜降时节,蚕桑已经到了结茧时节,我们没能看到蚕桑养殖忙碌的情景与过程。但是,热情的村老书记给我详细讲解了这一地区的蚕桑养殖的现状、过程与未来规划。这一地区在政府的支持下蚕桑养殖标准大棚建设蓬勃兴起,今年受到疫情的影响,蚕茧的价格掉到了30元/斤。蚕桑养殖所谓的风险也就在于此,市场的波动比较大(主要是蚕桑产品大部分销往国外,外国人喜欢中国的丝织品,国内好像更喜欢棉织品),如果让农民能有效规避这样风险很重要,发展蚕桑保险?是一条可选的路。后面我们又参观了这一地区的花卉生产,一眼望去几十亩的花卉大棚,大伙们蜂拥而上,争相拍照,脸上疲惫的阴云和心底的疑惑陡然间烟消云散。聊天中了解到,这是一对大学生村官运作的,他们说今年的销售很好,基本上他们的花供不应求。但他们需要紧抓市场变化,每隔两年就要改变花卉种植品种,否则就会影响销售。后面我们又来到梅花镇参观一个稻蛙共作基地,在这里我们真是开了眼界:一排排长条形的土地被白色的网子从五面罩了起来,3米宽、10余米长的地块中,中间被堆成了平整小高地上面种着优质的水稻品种,小高地四周是挖的半米宽的沟渠,里面都是青蛙。走进基地,真是听取蛙声一片(大的连近距离交谈都要受到影响)。据这里负责人介绍,这里优质大米都被江阴各大单位收购(对口帮扶)、青蛙主要是活体卖到广东福建供餐饮材料使用(养殖青蛙已经被剔除出野生动物保护名录),价格在12-20元/斤左右,每个地块(3m×10m)每年可以养殖3000-5000斤的青蛙。下一步。他们准备建一个青蛙深加工厂,将青蛙变成青蛙肉,并从青蛙皮里面提取青蛙油(他们说这是一种堪比黄金的美容养颜神品),可以进一步提升稻蛙共作的经济效益。
两天的参观受益匪浅:目前农村的发展最核心的还是基础设施的改善,特别是居住环境与土地资源的改造利用。这主要表现在居住环境的改善,农村垃圾的收储与处理、农村畜禽养殖的改造(目前都是集中取缔,还有待改进!)、农村产业的建立以及农民身份及其认同的改造。首先,通过农村居住环境的整体改造,可以建立比较集中的农村垃圾的集中收储和处理设施,也一并取消了农村畜禽养殖带来的环境不佳的现状。农村居住用地的集中化可以节约大量的土以便开展土地的大规模集约使用与开发,进一步提升土地的经济效益。土地农业生产的现代、专业化和机械化使得农民由传统的自给自足的生产者,变成了规模农业的参与者,既免除了农业生产的风险也提升了自身的社会身份(农民向工人转变)。
从农业生产模式来看,现代农业的改造主要有一下几个特点:
(1)技术要求高
不管是四水共作还是蚕桑与花卉生产,甚至稻蛙共作,都需要非常专业的养殖与培育技术。这就要求现代农民要有自我学习和能够接受职业培训的基本素养。不同于传统的大田生产,现代农业生产更讲求生态化、绿色化和机械化,传统的精耕细作已经完全不适应现在的社会与市场需求,特别是人们对于农产品品质与口感的要求,而非过去我们以为的数量要求。当今大学生培养也需要紧跟这样的时代潮流,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这样的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应对困难的能力和接纳新事物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不在于书本,也不在于课堂。在于老师的个人魅力与素养。如果老师在方面的素养缺失,那对于未来高素质大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将是水中月,镜中花。教与学是相互的,教师的基本素养需要提高。但是更紧迫的需求其实是在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热情上。现在的学生大部分唯考分论,唯证书论、唯实用论等,这些现象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成果。既然教师考核在“破五唯”,学生的培养是不是也要“破三唯”,这些从现在来看,我的感觉只有四个字,“任重道远”。
(2)市场信息更加重要
现在的农产品生产越来越像传统的工业产品生产。我们以前一直认为粮食等农产品是生活必需品,不需要考虑太多的市场信息,民以食为天嘛。但是现在的情况却是人们在基本生活得到充分保障之后,粮食等农产品生产失去了广大的利润空间,大量的土地被用来生产花卉、经济作物、瓜果和一些你想象不到的农货。这些农货脱胎于土地,但却紧密联系市场,以满足城里人的舌尖上的高端需求,这与城里人要求室内装修绿色环保,购买高档汽车等高层次需求一样,具有更为灵活的市场需求变化。如何需要把握这一变化,信息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财富。这让我想起大数据在我们地理科研与教学中的显示度越来越高,传统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在面对大数据的时候常常束手无策,特别是我们常用的ArcGIS和SPSS 软件,在这方面非常的受限制,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工具上,我认为目前的大学教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很多学生说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是大道理,其实所谓的大道理就是他们认为老师讲的东西书上有、网上有或者自己已经理解,不需要老师反复去强调这些所谓的大道理,而需要老师讲些干货。 在面对大数据信息的今天,如何获取并分析大数据,也是学生创业和就业必须要掌握的基本能力,这一方面我们差距很大。
(3)资金投入巨大
不同于传统的种子、化肥、农药、种植与收割这样五步搞定的农业生产。现代农业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农业机械、无人机、水肥监控设备、大棚等等,这些资金的投入不亚于工厂里的设备厂房等投入。而且农业产品不同工业产品有一个较为明显的弊端:农产品一般具有市场等待周期较短,不易保存和价格波段较大等不利因素。一旦遇到特殊时期,比如今年的疫情,农产品的成本回报周期将大大延长,这对于资本的需求将更大。学生没有钱,这对于鼓励学生创业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拦路虎。解决这一问题其实根在于社会资源的利用,包括:银行信贷、融资平台和风投等等社会资金的有效流转。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培养是专业培养。你是地理学的,你在大学里四年学的只有地理学的课程,但是大学生走入社会遇到的问题远不止这些地理学问题,还有很多繁琐,但是对于其职业生涯有重要影响的知识储备却很缺乏,比如金融融资相关知识、物权司法知识、心理塑造与培养等等相关知识。这些东西,大部分大学都是通过兴趣导引下的公选课教学解决,但是远远不够,不然不会有那么多的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几年内就走上了违法犯罪或者对生活的失去兴趣的尴尬境地。必要的公共基础课还是应该扩大,以解决学生最基本的适应社会能力的知识储备和兴趣培养。
泗洪标准蚕桑大棚
稻蛙共作(养殖场所)
学生参观稻蛙共作
学生老师和当地农户一起抓青蛙后的成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