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现普遍性的拟结题项目结余资金比例偏高,拟强制规定50%支出比例红线。就事论事,这是对的;但就实际情况而言,比较复杂,部分人的结余经费应该是调剂项目“荒年”的“粮”。
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科研水平普遍性在逐年缓慢上升,这导致项目竞争越来越激烈,除了少数的牛人,大部分水平其实还可以的人,也很难年年拿到经费,甚至个别年份会连续拿不到经费,只好遣散科研骨干、支撑人员,极端的甚至要减少招研究生或者将名下研究生送别人,之后即使时来运转,又拿到了经费,重新组织团队,由生手训练成熟手,其中的痛楚,唯有当事人清楚。这是因为除了极少数单位和平台,普通的科研单位包括大学在内,是没有每年都有数额固定的经费支持的,做研究的钱需要到“市场上”去争,争国家、省市和企业的钱,既然是争,当然争不到也是可能的了。
研究需要钱,没有钱怎么办!?所以,如果对各单位合格科研人员,至少过半的比例,给予长期性固定额度年度经费支持,相信经费方面的乱象一定会好一些的,科研人员也可以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科研本身,这肯定是国家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