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学导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学导式教学法案例4-19 学导式倡导者学导创转载251019
3]学导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学导式教学法案例4-19
学导式倡导者 学导创 转载251019
【转载=摘编者注:学导式教学法创始人:哈尔滨师范大学刘学浩1982年5月最先提出开发智能学在导前的学导式,突出了-自学-解疑-精讲-演练4环节,提升人才五元智能(素质)是启发式的发展创新,见《黑龙江高教研究》1982-3;黑龙江省版权局082005A027】
本文来源:互联网
学导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Study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Mode of Learning-guided SUN Ying, WEI Zhongxuan, GU Juan (College of Defense Engineering, PLA Univ. of Sci. & Tech. , Nanjing 210007) Starting with conception and meaning about teaching mode of learning-guided, didactical fundamental is studied, suggestion of didactical structure is presented, the merits of didactical research is analyzed. By way of theoretical mechanics and its learning-case, direction of study method and ability cultivation of self-determination learning is focused, better teaching effect is gained.
20世纪90年代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实践教育等热潮在我国广泛兴起,自主学习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高校在教育观念、政策制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资源建设以及校园环境等方面的发展都考虑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关注教师“如何教得更好”的较多,而围绕学生“如何提高学习能力”关注不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仍是目前许多大学生在“学”的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们以理论力学课程为平台,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尝试,实施学导式教学,核心是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学案引导学生进行目标明确的、有序的自主学习,注重学法指导和学习能力培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 学导式教学模式的概念与内涵 所谓学导式教学,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教材、参考资料和必要的讲解,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学导式教学强调学在导前,先学后教, 让学生“学”在前面,进行“自学—解疑—精讲—演练”,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知活动视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充分利用“已知、已会、已能”去主动获取“未知、未能”。①从而达到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基础上,渗入教师的正确引导,使教学双方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根据学导式教学的特点,必须进行学案设计。学案是教师在学习理论、教育原理的指导下,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从学生的角度设计的,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导学材料。与教案不同,学案是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它着眼于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它侧重使学生“会学”。②学案既是学生自导(预习)、互导(学生课堂讨论)的依据,又是教师课堂教学实现师生互动合作的依据;是师生共同拥有的学习方案。
2 学导式教学的基本原则
教育专家叶澜说过:“课堂教学的丰富性主要是在过程中展现。若要使其丰富性发挥积极效应,则必须改变课堂教学只关注教案的片面观念,树立课堂教学应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过程的新观念。”③笔者认为学导式教学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关注整个教学过程,把工作重心从研究如何讲好课的“教案”转变到研究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的“学案”上来。要充分考虑安排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增加其课堂上获得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去感知、观察和思考问题,使其处于一种能动的学习状态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其学习的主体意识和自学能力,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2)灵活性原则。教师在了解学情,实施课堂教学时,要有针对性,形式上应丰富多彩、灵活多样,不能生搬硬套,更应根据课程性质、学习对象和学生自学能力等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
(3)创新性原则。创新需要思考、需要思维的自由度。因此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创新,要允许学生冲破规范。问题设置要科学、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并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探索中创新。
(4)取舍性原则。课堂教学一方面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把问题议深议透,另一方面,教师要控制好节奏和方向,不能天南海北随意乱侃,跑题太远。哪些内容讲、哪些内容议,哪些内容完全自学,都要认真设计进行取舍。学案也不能包罗万象、面面俱到,内容要有取舍,不能过细过全,要适当“留白”,要留给学生思维和探索的空间。
3 学导式教学的组织实施 学导式的教学程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引导自学、研究深化、巩固提高。④
(1)引导自学。变传统的课后练习为课前作业,即课前学生根据教师精心设计编写的学案提示进行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查阅参考资料,了解学习目标,初步理清教材基本内容,思考、探索学案设置的问题答案,记录学习中的难点。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学导式教学的重点在学案编写上,高质量的学案是成功实施学案导学的基础。编写学案没有固定的模式,应该是怎么样有利于学生主动学就怎么编制学案,怎么样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感悟方法、养成习惯、提高成绩、健康成长就怎么编制学案和使用学案。⑤我们根据理论力学课程特点设计以下内容: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背景材料与准备知识,学法指导与重点解析,思考与讨论,学习效果检测,拓展与提高,学习体会及难点记录等。由于有了充分的课前学习,在课堂上教与学都有了明确方向,教师只要帮助学生释疑解难,对重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而不是面面俱到。例如动力学中,动力学普遍定理(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的内容,原来用传统讲授式教学至少需要14~16学时,而且因为这部分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在物理课程中已学习过,学生没有新鲜感,上课不愿听,但课下又不会做题。实际上这些内容是理论力学的难点内容,研究方法和思路与中学物理和大学物理是有区别的,而且题目千变万化,十分灵活、难度较大,教学效果往往不大理想。采用学导式教学,这部分内容学生根据学案指导,自主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比较容易的。课堂上教师重点解决大学物理较少涉及的内容,比如动量矩定理侧重“相对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和“刚体平面运动微分方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侧重“刚体和刚体系统”以及“普遍定理综合应用”,只需10学时就可完成,效率较高,学生在课堂上也较少厌倦感,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
(2)研究深化。学生通过小组研究的方式自己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进行合作性学习。在自学的基础上独立思考、进行解疑,也可以思考题为依据,选择重点问题和有分歧的问题展开讨论。 当然教师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要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学习中遇到的障碍、薄弱环节等等。教师就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解疑释惑、做好归纳总结,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准确、系统化。对于难点问题要抓住要害,讲清思路,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寻找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比如运动学的研究内容无非是各种运动量,如速度,加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等等,这些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不少人往往有思维定式,解题喜欢依照原有的大学物理甚至中学惯用的思路和方法,有些学生按照过去的解题经验,对概念的理解往往过于片面甚至错误,这些错误的概念(比如认为角速度就是“某点的角速度”,见到圆轮就认为是定轴转动等等),在处理过去的特例时也许不会显现什么问题,但推广到现在的一般情形就行不通了。因此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新的思路和方法。否则的话,越往后就越会感到寸步难行。教师的引导要有的放矢,切中要害。比如告诉学生虽然有些概念是过去熟悉的,但不等于你对它的本质有准确的理解。多数情形下,出错原因往往就是某些基本概念的理解有偏差。所以,对基本概念要认真理解,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特别要改正以前已经先入为主的错误概念。理论力学课程各章的内容是相互关联的,一步没赶上,步步赶不上。因此从一开始就要养成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课堂讨论的习惯,大家一起讨论可以澄清模糊的概念,容易找到自己错在哪里。实际上影响解题思路的“坎”+++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比如运动学的研究内容无非是各种运动量,如速度,加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等等,这些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不少人往往有思维定式,解题喜欢依照原有的大学物理甚至中学惯用的思路和方法,有些学生按照过去的解题经验,对概念的理解往往过于片面甚至错误,这些错误的概念(比如认为角速度就是“某点的角速度”,见到圆轮就认为是定轴转动等等),在处理过去的特例时也许不会显现什么问题,但推广到现在的一般情形就行不通了。因此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新的思路和方法。否则的话,越往后就越会感到寸步难行。教师的引导要有的放矢,切中要害。比如告诉学生虽然有些概念是过去熟悉的,但不等于你对它的本质有准确的理解。多数情形下,出错原因往往就是某些基本概念的理解有偏差。所以,对基本概念要认真理解,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特别要改正以前已经先入为主的错误概念。理论力学课程各章的内容是相互关联的,一步没赶上,步步赶不上。因此从一开始就要养成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课堂讨论的习惯,大家一起讨论可以澄清模糊的概念,容易找到自己错在哪里。实际上影响解题思路的“坎”往往都是一些最基本概念的误解,把这点弄清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3)巩固提高。学生通过对疑难问题的积极思维、探究、讨论和练习,对学习内容进行较深入的理解和挖掘。理论力学是一门十分注重细节的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可能死记硬背”,因为题目灵活性非常大,每个问题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题目只是所给条件或约束稍稍改变一点,就有完全不同的解题方法和结果,所以死记硬背每一道题求解过程或公式是没有用处的。求解问题的关键是“掌握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习题训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例题学习和习题训练,注意细节和概念的准确,养成良好的解题规范,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受益一辈子。要引导学生从例题和自己做过的习题中总结归纳,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理解。这就是学案中设计“学习体会及难点记录”一栏的目的。这是一种思维的训练,也是学生将来在工作中所必须具有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训练。
4 学导式教学的研究价值 理论力学内容经典、逻辑严密、程序化很强,教材表述规范,参考资料较多,比较适合在“学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采用学导式教学,让学生知道教师的授课目标、意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数学物理基础,对有交叉的内容自行选择取舍,避免课堂上重复“炒冷饭”。课堂教学中,学生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还可节省做课堂笔记时间,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问题的理解和深化上,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不再是机械地听讲和记笔记,而是需要自己阅读、自己思考,自己查资料,自己动脑筋钻研,才能在课堂上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学生自主、直接、快速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比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思考更积极主动,思维也更科学,自学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中学乃至大学物理中,一直不习惯应用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去进行逻辑推理,而是采用简单的主观想象去代替理性思维。对基本概念和理论往往仅从感性方面去理解和分析,不注意掌握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仅急于算题对答案,重公式套用、轻图形分析,对所得到的结果也不分析其力学意义。这种用主观臆断代替理性思维的不良习惯,严重阻碍了学生在理论指导下,有目的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用学案引导学习是改革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学案为学生提供了一系列引导性材料,学生根据学案进行有序可控的自主学习。学案中精心设计的有层次有梯度的思考问题及学法指导可以使学生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减少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偏差,逐步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学生经过课前的充分准备,已获得了对新知识的初步认知,课堂上具备了展开充分讨论的前提条件,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双向交流的场所,而且交流互动可以更加深入和拓展。此外,学案还弥补了应用多媒体课件信息容量大,不便于学生笔记和长期记忆的不足,使课堂效率大幅提高。教学过程中师生间更加民主和平等,课堂教学更加有活力,教学不仅是传承书本知识,更成为充满激情与智慧碰撞、张扬个性、创新发展的活动过程。
5 结语 学导式教学模式以学案为载体,教学重心从“教”移到“学”上,强调学法指导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符合现代教学理论和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11年获得第八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个人赛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和优秀奖55人。⑥
运用学导式教学模式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加强,“学会学习”的目标初步实现,为学生进一步开展研究性学习创造了条件,也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释 :
① 张大生,刘学浩.再谈学导式教学法[J].中国教育学刊,2009.8:63-65.
② 谭金锋.实施学案导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3):69-71. ③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师之友,2004(1):49-53.
④ 张宝书.军队院校教育学[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4.
⑤ 王海峰.从“教案”到“学案”如何转变[N].中国教育报,2007-11-8(6). ⑥ 第八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个人赛获奖名单[J].力学与实践,2011(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