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大众媒体对科学的当说与不当说

大众媒体对科学的当说与不当说

大众媒体应当宣传科学,这大概应当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支持。我国的宪法也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既然如此,为什么本文要提出当说与不当说的问题呢?

本文所说的是大众媒体,也就是面向全体大众的媒体。如果媒体说得好,那么全体大众都受益,如果说得不好,很可能就无益,甚至有害。

对于科学问题,哪些可以说得好,也容易说的好呢?那就是科普,也就普及科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科普可以请有关专家做,也可以由科学记者做,实际上每一个掌握了一定科学知识的人都可以在某一个方面做科普工作。

应当说,我们现在大众媒体上的科普工作,不能够说做得很好了。在某种问题上,甚至可以说做得很不好。

说做得不好的第一个理由是绝大多数科学家不愿意在大众媒体上对现实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发表意见。

一位记者朋友曾经这样写道:

“最近,在采访疫情相关的科学话题时,有十年科技新闻从业经验的笔者遇到了无数次的‘婉拒’和‘直拒’:

‘千万不要说是我说的,否则很快就会“人肉”我了。’

‘还是不要提我的名字了!’

‘这个问题别正式发表啊!’

‘你这个话题太“敏感”了。’

‘因为之前接受过采访,单位已经提醒我了,所以……’

甚至为了一个科普话题,笔者联系十位科学家,最后只有一位同意发声。”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的呢?原因当然很复杂,但是,很多科学家在大众媒体是曾经遇到过不愉快的遭遇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第二个理由是我们很少有优秀的科学记者。科学记者需要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广泛的科学知识以及较高的人文素质。好的科学记者写科普,往往比专家更加容易被大众接受。

在缺乏优秀的科学记者的情况下,如果要对某一个问题做科普工作,当然可以请专家做。这里,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要知道谁是合适的专家,要让合适的专家来说。如果不是合适的专家,说错了或者说得不够准确,那就容易起到相反的作用,还害了专家的名声。

即使对于合适的专家,最好是让之专家亲自写文章。如果不能够请专家自己写,那么最好让接受采访的专家一次把问题讲透彻。

现在的问题是,往往为了一个问题记者采访好了几位专家,记者根据自己的理解,这里摘某一个专家的话,那里再引用另一位专家的话。结果问题没有说透,专家的只言片语又容易被误解。

无论是科学家自己写文章记者在文字上的修改,还是科学家接受采访,最后的文字稿一定要让科学家过目校对。千万不要因为时间仓促,不让科学家过目就发表。科学问题的表述有时候是很严格的,记者理解得不好,往往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对大众、对专家都造成不好的印象。

本文要说到另一个问题是,大众媒体要做的工作是科普,而不要对科学家的论文进行炒作。

科学家的学术论文,主要是写给同行的科学家看的。发表者报告他们对于某一个科学问题的研究过程、得到了什么研究结果。这样可以使得全世界的研究工作者能够对某一个问题在一起切磋讨论,以得到关于这个问题的一致认识。由于现在学科的分类很细,一般情况下,一篇科学论文只有少数同行才能够大致看得懂,只有极少数小同行才能够真正在一起讨论,作出判断。不是这个行当的人,看这个论文,很难看得懂,更不要说能够插上嘴比发表意见了。

有的媒体不懂得这一点,他们表扬“这些相当专业的医学论文屡屡获得‘10万+’的阅读量”,号召科学工作者都要这样做。我不知道这10万+的阅读者中间,是否有百分之一的人能够真正读懂了这些“相当专业的医学论文”。

那我本人来说,在没有退休之前,也忝在化学教授之列,大概还不能算差的。但是,坦率地说,我对于绝大多数的化学专业论文看不懂,即使是本人所在的物理化学专业,大多数论文也不能完全看懂,我能够看得懂并可以提出意见参加讨论的只是一部分理论与计算化学和量子化学的论文。

别的专业大抵也是如此。

专业论文要解决的是目前人类对于某个(或大或小)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它只是极少数这方面专家的讨论,而不是针对大众写的。大众科学论文,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研究背景,不知道前人已经有了哪些成果,没有理解论文所必须要有的专业知识储备,即使认识论文中的每一个字,也不知道论文在说些什么。较好的结果是白白的浪费时间。如果走火入魔,自以为看懂了,还想插嘴发表意见,那就只能给别人、给世界添乱。

所以,专业科学论文的读者总是极少部分人。大众媒体不要拿科学家的科学论文进行炒作。即使是大家都在关心,似乎也都有一点知晓的医学领域如现在的抗“新冠病毒”的论文,也是如此。

比如,由于媒体的炒作,不少人对解剖死于新冠肺炎患者的结果(这也是很专业的报告,相当于专业的科学论文),提出了种种看法。

对此,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对大众说,“我个人建议不要太追求解剖的细节,你搞不懂的,真的是这样,在这个专业里面,我们不是搞解剖的人,要理解它的解剖的报告,我们还得要解剖的病理主任,给我们再解读一个多小时,我们再进行沟通,最后才得出这个结果。” 张先生是对媒体的谈话,所以说得比较客气。

中央指导组专家成员,重点指导和负责武汉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救治的呼吸危重症专家童朝晖教授整天忙于救治危重病人,但是还是被打扰。他说:“国家有难、有疫情,应该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抗击疫情,救治患者。可每每这个时候牛鬼蛇神都跑出来,心怀鬼胎地推荐各种离奇的治疗方案、不着边际的药品、设备。尸体解剖出现痰栓、出现化脓性改变,这是很正常的现象,……ARDS患者如果不给充分氧疗,不给正压通气就用吸痰机吸痰,那几乎100%死亡,你自己试试。”

童朝晖教授认为:“在临床试验没有结束时,课题组不应该发布未经审核的研究结果,一是避免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引入偏倚,二是避免媒体过度炒作影响公众对研究的期待。此时更需要国家与地方行政部门加强管理,相关政府管理部门门应该科学、规范、有序地组织此类研究,呼吁有关部门应该实地现场检查、督导与调研。”

张文宏和童朝晖教授的意见无疑是非常正确的,是一线优秀科学家的真知灼见。

但是,我们的大众媒体还是常常在炒作科学家的论文。

比如,很多媒体也不搞清楚科学家的专业,大肆炒作发表在《柳叶刀》上面的某一篇论文,硬把某些研究学者去与从事临床医学的学者相比较,谴责他们不去武汉救人而只管为自己的名利发论文。然后用恶毒的语言去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先入为主地把这些科学家定在耻辱柱上。其实,那些跟着在网络上辱骂专家的人根本不知道专家们的论文说了些什么,更不知道这些论文对于人类抗击新冠病毒起了什么重要的作用。

又如,在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的主页上有黄色的提醒:任何人都可以在这个网站上传文章,最后是否能正式发表还未知。最重要的一点是:“不应被视为结论性的、指导临床实践/健康相关行为的信息,也不应作为既定事实在新闻媒体报道”。

然而,很多媒体仍然在炒作那些预印本论文,从那里莫名其妙地推断出新冠病毒出自哪个国家,或者哪个实验室,甚至指名道姓地污蔑某一位多年艰苦工作研究冠状病毒的科学家。而这些有害的文章却在网络上特别在微信的聊天群里被无知的群众一次又一次转发。

总之,科学论文不是为大众的阅读而撰写的。大众媒体不应当炒作科学论文的内容,特别不能把科学论文中间的只言片语拿出来歪曲和污蔑攻击。如果这样做了,对于提高全体民众的科学水平毫无益处,反而让那些反科学分子和某些别有用心的家伙有可乘之机,对于国家、对于人类都没有好处只有害处。

大众媒体要多做科普,绝不要看大众需要科学而把科学问题进行无原则的炒作以增加点击率。如果为了点击率而这样做,那就与那些抬高物价发“疫难财”的不法商人没有本质的区别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大众媒体对科学的当说与不当说  大众  大众词条  不当  不当词条  科学  科学词条  媒体  媒体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