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疫当前,全国上下众志成城为战胜该次疫情做出各自的贡献。 老实讲,即便在家睡个浑浑噩噩,也算为国分忧。(别笑,这句话在这里是绝对的正确!)
疫情肆虐之下,又似乎感觉被人撞了一下腰,因为突然之间我们发现我们不能生产ECMO。 ECMO在此次挽救濒危生命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这是台可以暂时代替心肺功能的仪器。病人的血液不在肺部交换气体,而是被泵到ECMO中进行气体交换并输回到病人体内。
当然,我们国家在投入ECMO方面确实也算让世界侧目,单武汉市内大概上百台不止。
其实,我们的腰被撞何止这一次,数十年来,动不动欧美限制某些产品的对华出口,无不是对我们腰部的持续打击。中国人的腰在一次次打击之下,却屡屡变的越来越硬。 如果这样的腰放到任何一个小国,例如意大利,比利时之流,可能真的够用了。 但是作为GDP体量国际第二的大个子,腰还是要更硬一点才过得去,否则外部世界总是存我们某一天会腰折的幻想。
ECMO的设备应该是集先进的科学理念和技术设计于一体的高端医疗设备。 其实,何止ECMO,我们在CT, 核磁, 甚至B超等常用医疗设备方面,在心脏支架,化学药物等方面无不是在“拿来主义”。国产的设备由于复杂的原因,并没能在这些领域得到发展。(想指出的是,由于经济小康化,国内的消费需求也在从国家建设向大众消费转变。 长期的国家战略使得我们在大型国家需求方面具有国际竞争力,例如航空航天,军事技术等,但是在民生方面,尤其是民生需求的小康化方面,却落后于人。)
类似于ECMO这类高端设备,其研发到产品可以参考化学药物的开发过程,可以算得上是九死一生。 对于我们小富之国,对于这类设备的需求才算得上刚刚开始。可以想象当更多的富裕人群被抬到ICU之后,为了生命的挽救,ECMO的需求会有多大。因此,此时算得上是恰当其时,展开这些高端设备的开发。
以我们国家过去在各个国家需求层面“赶英超美”的能力和国家意志的执行能力,ECMO的国产化可能会和C919类似,会很快实现。
但是, 我们不得不把眼光放的更长远一些,那就是支持高端设备制造背后的基础科学研究。按照一般估计,从基础研究有所发现到实现可应用,往往会待到几十年之后。
目前,我们在高端个人消费型设备,医疗设备,研究用分析设备, 数字化设备等方面的能力不足其实是前几十年基础研究落后的结果。这种落后应该是多方面的,即便目前有所改观,但是并没有从整体上改善。
首先,真正投入基础研究的人员不足。虽然我们有众多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但是绝大部分的科研人员并没有发挥出科研的能力。换句话说,真正把脑子用到研究上的人太少。如果用一个量化指标“脑投入”来评价,我们可能不必印度强多少。
真正的研究投入不足。 虽然目前北上广等大城市在科研方面确实一日千里,但是好汉难敌四手。以美国为例,即便经济发展并不突出的中部大平原的州立大学,随便挑一个出来都在科研方面有可圈可点的领域。因此,这些领域往往也有雄厚的联邦或州财政的支持。我们目前在地方高校或研究院所中的情况,可能才刚刚有所起色,代表性的表现就是人才招募中开始舍得投入了。
社会氛围没有研究型社会的底蕴。 还是以美国为例,这样一个消费型的国家,以金钱为导向,使得无数的人都在竭尽全力的想要开发可赚钱的东西。这也就是为什么无数的人都在为得到精明的idea而殚精竭虑。 这种推动力是无穷的,表现在产品方面就是创新。 例如我们关注的某些电视节目,表现方式就是创新的产物。 当我们享受阿凡达3D电影的震撼的时候,我们是否意识到这种拍摄方式恰恰是创新的产物?这种全民找idea的氛围,反映到科研上,就是科研领域的人在找idea。(这种氛围的形成受到历史,文化等的影响的,并非一朝一夕可学习的。)
在评价科研水平的时候,往往跳不开SCI这个东西。 同样的,在评价高校的时候,高校排名又是个紧箍咒。 虽然这些量化指标不无诟病,但是很少有人敢于反抗,因为这个东西是个“合理的混蛋”。 要知道,连美国都在受到SCI的影响。当然,美国受到的影响远远小于其对我们的影响,因为欧美国家的科研在SCI出现之前就已经形成了成熟的评价体系,SCI充其量算得上是最新的一种而已。事实上, SCI只是给外行看的罢了。
遗憾的是, 我们的科研几乎是在SCI发明之后才开始起步的,因此受其蛊惑的程度自然更深一些。另外国人的国民特色也导致这种简单量化成为了大家最乐意接受的工具,因此才会出现SCI和高考经常被相提并论的现象。 有鉴于此, 这几天网上还是有人在提SCI不可缺席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