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精准四唯打击

去年底,国内著名非SCI杂志《系统与控制纵横》刊登了一篇文章,讲述了博弈论中的一个基本模型 ---  “囚徒困境”的前世今生。

有人问我,这位郝继仁先生是北大哪个学院的?我回答说,这篇文章是我和几个研究生写的,分上中下三部分,郝继仁是个笔名。那为什么叫郝继仁呢?

1948年,美国科学家Norbert Wiener发表了他的鸿篇巨著Cybernetics: or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 in the Animal and the Machine。这本书从信息、反馈的角度研究动物和机器中一些共性的控制问题,引发了认识论上一场革命,在前苏联甚至引发了巨大的争论。

以下是几个章节的标题,大家可以感受一下这本书的内容

Time Serie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Feedback and Oscillation

Computing Machines and the Nervous System

On Learning and Self-Reproducing Machines

Brain Waves and Self-Organising Systems

不少学者认为,这几年如日中天的人工智能其实就起源于这本书。

1956年,也就是两个28岁的年轻人M&M(McCarthy and Minsky)发起和组织Dartmouth会议的那一年,我国学者龚育之、罗劲柏、侯德彭、陈步开始学习和翻译这本书,并把Cybernetics正式翻译成“控制论”。就在翻译完毕准备正式印刷的时候,后两位翻译者被打成了右派,按规定不许署名。前两位翻译者商量之后认为他们单独署名不合适,于是用“郝季仁”这个笔名代替四位翻译者的名字,表示此书是“好几个人”一起翻译的。

科学家的趣闻轶事很多,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等都有不少故事,而这个故事对我的震撼最大、最直接。它反映了我国老一辈学者的人格和风骨。这和前些天在湖北战场抢数据发论文的极个别人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啊!

我们那篇“前世今生”文章写好后,我跟研究生商量用笔名“郝继仁”发表,把“季”改成了“继”,学习和继承老一辈学者的人品,他们一致同意了。这是我们第一次用笔名“郝继仁”发表文章,以后还会多次用。

这几天,四唯打击正在轰轰烈烈进行中。对于这个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是“控制论”的第一翻译者龚育之先生的儿子龚克的看法,我觉得很有道理

 

2017年,时任南开大学校长的龚克在接受“政事儿”专访时谈到我国论文发行数量时说,发论文多不是坏事,尤其是越来越多的高水平论文、高影响力论文出现,总体上是科研能力和水平的表现。单纯地批评论文多是没有道理的。论文是学术研究成果的主要载体,这是世界公认的。能在高水平刊物、会议上发表出来,是经过学界同行评价和认可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精准四唯打击  精准  精准词条  打击  打击词条  精准四唯打击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