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新书——20世纪的谨慎原理:早期预警的迟到教训(2002)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in the 20th Century: Late Lessons from Early Warnings)
编者:Poul Harremoes等,出版社: Earthscan,2002年5月出版
(发表于2002年11月29日《科学时报 读书周刊》“域外新书”栏目)
布什总统在说明为什么不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时说:“我们必须非常小心,不要采取可能危害消费者的行动”。这句话其实就应用了谨慎原理。本书对谨慎原理的定义是:在存在危害的强有力证据出现之前就采取行动,尤其是当危害可能延迟出现而且其影响不可逆转的时候。布什担心,环保政策可能影响经济发展,而京都议定书的拥护者认为,只注重经济发展的政策可能会破坏环境。可见,谨慎原理对行动的指导作用是有限的。本书援引了14个案例:渔业,辐射,苯,石棉,抗菌素,二氧化硫,五大湖的化学污染,激素,疯牛病,等等。这些例子都是关于人类活动(主要是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最终对环境造成了损害的,但是编者没有讨论这样的案例:某些活动至今尚未发现是弊大于利的,但不敢保证今后不出现弊端。对于这种情况该怎么处理呢?
尽管本书的案例选择不太客观,但书的最后提出的12条政策建议还是相当有见地的。
(武夷山根据2002年10月3日《自然》杂志上的书评和网上资料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