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学院教师交流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首先感谢学院给我这个机会和大家学习交流,感谢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和同事们对自己一直以来的支持、帮助和鼓励,我结合自己一些教科研的情况跟大家汇报交流。
自己的一点收获:
自己算比较幸运,近3年,论文连续得以发表,其中在IEEE TOP期刊、IEEE Transactions等发表中科院JCR分区 1区论文2篇,2区论文1篇(影响因子分别为:4.43, 5.55, 20.23);2017年获得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首位)1项;2018年获得1项授权发明专利;2018年自己参与的1项教研项目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8年入选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高层次紧缺人才计划。2018年最令自己意外的是,在CCF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第150期纪念刊上发表《浅议如何度过中年学术危机》的文章,引起科研工作者的共鸣和较大反响。
自己的一点体会:
我知道,咱们学院很多老师非常勤奋,教科研做得非常优秀,并获得了很多高水平的成果。在这儿,我抛砖引玉,结合自己的成长体验,交流几点自己粗陋的看法,请大家批评指正:
高校教师,如果离不开科研的话,及早做好自己的科研规划,有助于科研成果的持续产出,及科研创造高峰期的延长。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一名教师也应该像学生一样,时刻保持一颗年轻的科研心态,努力克服科研倦怠感,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真正做到终生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做好科研规划,也要注重自己的科研成长过程,逐步培养科研兴趣,保持科研信心,不断增强内在的科研驱动力。科研也像升级打怪,不仅要不断升级进阶,也要注重科研登峰的体验过程。只有敢于不断超越自我,才有机会获得科研带来的额外福利——因为良好的学术研究能够增强生命本身的韧性和力量:就如那些仍然活跃在科研一线的,国内外很多优秀的老科学家,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是一种精神力量。
(2)耐住寂寞,潜心研究,厚积薄发。
科研过程是艰辛的,若想获得科研成功的喜悦,需要不断破除内心的浮躁,长期潜心研究,投入足够多的科研精力与体力,注重积累,厚积薄发,力争突破。同时,要保持科研创新活力,保持对科学问题强烈的好奇心。因为科研活动是一场全世界科研小同行的同台竞技,是一个不断“找兔子,打兔子”的螺旋上升过程。而丰硕科研成果的收获,往往需要持续付出足够的时间:不断的辛勤耕耘、孕育与耐心等待。我看到我们学院很多老师,坚持早起晚归待在实验室,周末甚至从来都不休息,长期努力、潜心研究,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科研、教研和教学能够互相促进,互相影响,互融共通。科研的历练可以反哺教学,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及时更新专业课程内容,补充专业发展前沿技术信息,不断丰富学生的专业课堂。此外,通过课堂教学、课外科研实践、大赛指导等,能够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大量高质量的计算机专业优秀学生。
我们看到很多国内外优秀的专业教材,动辄800-900页,体现了很好的专业治学和敬业奉献精神。我也看到周围,很多优秀的老师,他们不仅仅科研好,并且治学严谨,对教学充满激情:他们的专业教学内容更新颖、更生动、对学生更有吸引力。他们不仅仅是在传递知识,更是培育一代新人,传承一种精神。我们可以学习他们将科研、教研、教学活动、工程实践、教人育人等有机融合在高校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一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路上,共同的“筑梦人”。
各位老师,当今社会,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融合发展、共同推动创造智能化社会的信息化新浪潮正席卷全球。当前,我院发展蒸蒸日上、突飞猛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省级唯一一个一流建设培育学科和各种创新科研团队及平台的建立等,为我们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为教科研开展提供了更好的平台。我会跟大家一道共同努力,抓住我院发展的大好机遇,勇于拼搏,奋发图强,争取获得更多、更好的教科研成果,共创山东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的新辉煌!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