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各位申请人的积极支持,评审人的耐心评阅,古生物与地质环境演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顺利进入第一期运行。
开放基金发布以来,服务工作收到了众多申请人的感谢,但依然感到工作中很多不足。小处分析,可能主要因为我们团队管理实验室的经验不足,尤其让我这样的热情有余,制度不熟的同志做秘书工作,难免出错。好在我这人对各种问题都用好奇心去对待,还没感觉到有多少麻烦,和一众比自己年龄小一节的申请人很快打成一片。后面的工作中继续期待各位获批人多多打扰;不管学术交流,还是野外工作、财务报账遇到问题,热情接招各位的吐槽、拍砖。
如果从大处分析我们工作的不足,可能与传统地勘单位运行和维护重点实验室的相关制度不足有关。与高校和中科院系统相比,地勘单位科研技术人员的数量与对应级别的实验室数量明显偏少;这与地勘单位的历史定位与改革历程可能密不可分。正如业内专家方克定先生所论述:“地勘单位在改革中主业结构不平衡,以劳动密集型服务为主,知识密集型服务为次,资本密集型运作属于起步水平”。拥有众多科技人员的地勘单位事企不分,改革、转制步伐缓慢;即便项目充裕的国家队伍也面临调查、勘探工作量大,研究创新少的困局;虽然科研创新的需求很大,但面向青年人才科技创新的激励和保障制度很不健全。成批的硕士、博士毕业生进入地勘单位从事劳动密集的野外工作,奉献青春;当他们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并有了好的研究思路后,往往因下一阶段的工作量追赶或项目转型而将解决问题的热情和道路堵塞。实验室开放基金平台是解决科技人员这种困局的有效路径之一;一些地勘单位近年迅速增加的国家自然基金申请和本次实验室开放基金的申请,正是科技人员主动作为,寻求解决困局的表现。作为有切身体会的科技人员之一、实验室工作人员之一,深感应当自觉积极的面对实验室服务工作;向成果管理和运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高校、企业和研究院所学习。
整理各位获批人的课题计划书,想起朱日祥院士勉励石油大学同学立志从事地学研究的一句话:回旋加速器打开原子核看到的新现象,并不比野外拿地质锤打破岩石看到的多。各位申请人、获批人,我们从事的这个项工作是非常具有科学意义的工作,是窥探我们所生活的精彩世界的探索。大家从繁重的野外勘探中回到实验室平台,回到小小的科研项目中来,正是为了人类更科学的利用资源和能源,为了揭开我们面对大自然的困惑,为了寻找我们在地球上的由来,为了生命与环境和谐相处!非常荣幸,陪伴各位开始古生物与地质环境演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第一期!
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完成的宜昌黄花场大坪阶金钉子剖面(彭善池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