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前四年,几乎每年都上新课。大部分的课程以前都没有接触过,所以大多数的时间与精力都花在备课上,留给科研的时间少之又少。
据统计这四年总共上了七门课程,分别为《信息应用技术》、《互联网+引论》、《网络工程与系统集成技术》、《互联网+引论与Python》、《Python语言程序设计基础》、《高等代数》以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随着上课次数的增多,对课程越来越熟悉,对课程的理解也越来越深,所以备课的时间相对会少一些。
眼看就见曙光了,然而一直在黑夜中徘徊。不幸的是,七门课中有五门课被取消了,课程被取消的概率高达71.43%。忽然一夜之间又回到解放前,似乎又得从头再来。这些课程被取消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专业停招。
根据学院的发展规划以及专业的就业情况和社会认可度,原有的网络工程停止招生,进而取消。当然与原有专业相关的课程自然而然就被取消。《网络工程与系统集成技术》这门课仅仅上过两次,就由于这个原因被取消了。
第二,专业培养计划修改。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专业的培养计划一般是两年一小改,四年一大改。小改一般只对部分课程做调整,幅度比较小。大改的话很可能对大部分课程做调整,而这调整一般包括课程的学分设置,课程的课时做相应的修改,最坏的情况就是直接将课程取消了。《互联网+引论》这门课上过两次,而《互联网+引论与Python》这门课仅仅只上过一次,终究是逃脱不了被取消的命运。
第三,学校政策的变化。
有些学科的基础课程如《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一直以来都由其相应专业所在的学院承担。随着学校政策的变化,突然将这些课程收回,交给其它学院来上。尽管这些课堂依然还在,但对任课教师,在与不在已经没有本质区别了,反正大概率是不能上了或者就算上了也不算聘期工作量,所以算是形同虚设。
花费了很多心血的课程,突然之间就被取消了。这是幸呢,还是不幸呢?不管是幸,还是不幸,木已成舟,这已经是既定的事实,无法改变。只能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应对,也许这正是践行“活到老学到老”的一次好机会。
更多精彩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文忆天下”或搜索ZYWH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