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30
今天适合写写这个话题,因为各种评审越来越多,各种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举贤是否避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我支持不拘一格降人才,但是也有个经典的故事分享给大家,也许有一定的启发。
从2007年起我做了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发展得很好,后来收到日本中学生参赛的刺激,我特别希望把iCAN推广到中国的青少年中去,让更多孩子早点儿开始创新。正好我自己的孩子那时候上中学,热爱科学,热衷于各种科技活动,于是我就动员TA:
“宝贝儿,组织你的小团队参加iCAN比赛吧,和全世界的青少年同台竞技呢!”
没想到孩子很不买账:
“妈,不行,我不参加你组织的比赛。”
我很诧异,以为是孩子逆反:
“为啥啊?全世界都参加,你为啥不参加?再说了,又不是妈妈当评委。”
“那也不行,你不是评委,可是你组织的比赛啊,我参加算什么?得奖不得奖都不对!”
“为啥啊?谁也不知道你是我娃,你正常参赛就行了。”
“那不行,别人不知道,我知道啊,就算是得了奖说起来我也不光荣,我不得奖别人也觉得不对,所以我不能参加。做志愿者可以。”
我仔细想想,孩子说得对:参加得奖了,万一别人知道是我孩子,不管我是不是评委都难以逃脱这个关系,还说不好听。万一没得上奖,一方面是肯定会替孩子感到遗憾和可惜,另一方面万一传出去岂不更加尴尬:自己天天讲创新,孩子创新搞得那么差!
所以,我们娘儿两个就这事达成了共识:TA不参加任何我组织的比赛,有时间会来这些活动上做志愿者帮帮忙,我也不干涉TA的任何活动,跟TA有关的事物我也都敬而远之,保持距离,避免互相影响,大家相安无事各自成长和发展。
今天写下这个故事,在各种评选活动中,如何才能做得更好,让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需要有一定的规范和纪律:鼓励举贤不避亲,但是选贤必须要避亲,否则不管结果好不好大家都很尴尬,实在不有利于人才的选拔和正常成长,更不会促进形成良好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