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科学课,请先把安全放心头!
——记我在科学课堂中所遇到过的安全事例
“别动,你举着别乱动!”说话之间,我已经疾步走到那个女生面前,一只手从她手里接过摔破的半截烧杯,同时另一只按住她那只手下面正在要慢慢抬起来的一个小男孩的脑袋,算是及时化解了可能发生的危险。
这一幕发生在下午最后一节下课之时。其实,我已经说清楚了我指令:老师点到哪个小组,哪个小组的材料员才能起立送材料。其时,班主任已经站在门口准备放学,对学生的行动有一定的约束,然而,意外还是可能会发生。幸亏我已经养成一个习惯——学生在有序送材料时,我要扫视全班。
有人说,两种职业的人做事最小心:一是医生,要小心地面对病人的痛苦;另一个是教师,总会担心幼小心灵别因为自己而受到伤害。而作为科学老师,则还要加上一条,别因为课堂上的实践而让学生受到身体上的伤害!这也是关乎自己职业生涯的大事。
我自己评价自己也算是一个非常细心的人了,但人算不如天算,实践中很多因素并不是都能如你所料或是把控,比如学生的性格、操作的不小心、材料的质量、其他的干扰等等。这些事情列数出来,是经验积累,也是不断提醒自己安全永远第一。
第一个印象深刻的事情是在太原教书时发生的。那一次课讲物质的溶解,我特意提前从网上购买了高锰酸钾,想给孩子看看美丽的扩散现象。刚开始教科学那会儿,特别希望能尽量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能亲自观察或操作实验。但这一次感觉存在一些风险,就决定只在每个小组的烧杯里放一丁点儿高锰酸钾,是我亲自放而且是在快下课的最后5分钟。学生观察一下,我就会让他们起立有序离开(不用上交材料)。当看着学生们一个个有序出门,我心里也在为安全完成教学任务庆幸时,最后出来了两个女生和一个男生,而其中一个女生已经是泪眼婆娑,大颗大颗的眼泪往下流。我急忙问是怎么回事。旁边的女生说,同组的这个小男生在起立时,把桌面上的一根一次性筷子扔进烧杯里,液体溅起来进了哭的女孩的眼睛里。由于害怕,女孩子就哭个不停。我急忙看她的眼睛,泪水早已把眼睛冲洗的差不多了。我把她就近领到厕所水龙头上意思了一下,然后好言安慰。那天正好是周五最后一节课,学生们回家放假两天,我也提心吊胆了两天。等一开学,我悄悄到她们教室后门观察,看到小姑娘一切正常,这才放下心来。(看来有时候防护镜也是必需的。)
上个学期,在某班做实验过程的中,让小组的材料员去后面各自接一小杯水,没想到一个女生就撞到另一个女生的胳膊,导致她的手碰到自己的嘴。麻烦的是她的口腔刚做过手术,好像还没拆线,害怕与轻微的疼痛感让小女生开始哭了。赶紧指派班长把她送到班主任那里,还好并无大碍。这更加坚定了我的想法:科学课上学生的一举一动都要有序,都要各组独立操作,不能几个小组同时行动,学生更是不能随意离开座位,一切都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去年江苏那个女老师的酒精灯事件可是让我自己反省了很久,坚定了决不让学生操作酒精灯的立场。然而,我自己在使用时却发生了一次小意外:教学生制作棉花糖机后,我用酒精灯作为热源来制取棉花糖,孩子们当然很开心,喜欢围过来看。谨慎的我只让轮到的小组上来卷糖丝,灯的底部还粘了点双面胶固定。然而,那次课有点儿疏忽大意或是心存侥幸(其他班级都平安完成实验),没有把湿抹布放在手边。当我要准备取瓶盖盖灭酒精灯时,一个女生的脚不小心踢到了箱子,酒精灯倒了,火顺着流出的液体开始着起来。还好我心里有所准备,急中生智,盖住箱子后端起来扔到远离学生的地方,吼着学生不要靠近。然后,边用脚踩边叫旁边的男生给我把拖布弄湿。但学生们发呆了,听不懂指挥,我只好自己过去把拖布淋了点儿水,对着余火使劲儿捅了几下。随着一股黑烟升起,火完全熄灭了。这次事故给我的教训是,如果没有把安全措施做到位就是对课堂的不负责任,绝对不应当有侥幸心理。
对于用到类似于火、化学药品等的实验,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就绝不冒险给学生分组操作,而是尽量保守,如观察烧热水时温度计的变化,可以在讲台上统一放置装置,学生逐个上台观察,报给全班读数。这样既完成了实验教学,又考查了学生读温度计的能力,还增加了师生互动。
发现问题必须及时调整。在上六年级《能量的转换》一课时,我用铁丝做了支架,把花生插上去,点燃花生来给一杯水加热。在第一个班上课时是让学生插的,没有什么问题。而在第二个班我示范给他们看时,自己现场插花生,却没想到铁丝穿透花生后把我的手指划破了。我马上意识到这里是一个存在风险的地方,果断决定要自己提前给学生插好。四年级测量冰的升温过程,我在方形水槽里将冰砸碎时,飞起的冰屑溅到旁边学生的脸上,学生叫了起来。我立即调整了位置,减缓了砸冰的力气。这些再一次提醒自己,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老师都要亲自操作一遍才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如加热冰块用蜡烛也是可以的,没必要像课本上用酒精灯)。即使我们不想让学生变得那么“娇气”,但也需要把可能存在的危险(如铁丝划破手的情况)告知他们。
但有些还真是让你防不胜防的。前些天在四年级讲“固体的热胀冷缩”,请学生上台用酒精灯烧铜球,看加热后能否穿过铜环,而我在旁边拿着湿抹布伺候着。“啪嗒”一声,铜球掉落下来了,我急忙盖灭酒精灯,让学生回到座位上去(还好灯的底部粘了双面胶,灯没被打翻)。仔细观看,原来挂铜球的手柄是塑料的,被火焰的热量烤化了。这套材料是我从网上买的,价格便宜,可商标盒上明明写着通过国家安全检验了哇?!这时,我回想起以前用过的材料是木手柄与金属杆的结合,但这才是合理的结构。有时贪便宜不是好事啊,还是要结合科学常识来辨识真假!
除了课前的安全措施准备、实验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以及对实验材料的严格把关,教学过程中的手疾眼快也是需要的。上周带领学生在操场上发射气动纸火箭时,一个小组提出作品存在问题,两个女生就蹲在篮球场旁边修整纸火箭。突然,远处的初中生向这边抛出了篮球,直直地冲着女生的后背弹跳着过来。我正好扭头看到,延迟1秒后,我立即箭步冲了过去,在球离女生不到1米的地方一掌把球击开。晕,化险为夷后,旁边看着的初中生还为我鼓起了掌。
面对自己经历过的事情,我只能说,小学科学老师,千万别迷信你的学生已经很听话或是成熟了,他们就像你开车在路上时看到的行人,总有个别人会突然有新动作,我们需要随时准备处理潜在的危险。也提醒学校的管理者,科学课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聘请专业的人来做才是正道。(注:封面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