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打卡文化的是与非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即时通信用户规模不断扩大。当前,即时通信不仅是聊天的工具,也成为集交流、资讯、娱乐、搜索、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的综合化信息平台。好像突然有一天,人们的距离被拉近了,他人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尽在掌握。

  美国传播学家乔舒亚·梅罗维茨曾经提出“媒介情景理论”,认为新媒介可以导向新情境、引发新行为。也就是说,在现代社会,媒介的变化必然导致社会环境的变化,而社会环境的变化又必然引发人类行为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最为显著和典型的便是网络通信媒介对人们生活方式的重大影响。网络通信媒介可以说是一种新的情境,它要求参与其中的行动者重新诠释自己的行为,并且将内在脚本付诸实践,建构一套自己或他人的全新社交行为体系。“打卡”便是如此,其充满了仪式感和效能感,能够使人们从大跌眼镜到淡然处之,从啧啧称颂到索然无味。

  在一定程度上,打卡文化有助于形成正向自我强化,产生积极效能

  关于行为保持的理论认为,人保持某种行为的原因在于从结果中获得了积极反馈。当收到积极反馈时,人的大脑“奖赏区”会发送肯定信号,进而形成正向的自我强化,使人们表现得更好,更愿意坚持。无论是来自于自我的积极反馈,还是来自于人际的积极反馈,都可以在大脑“奖赏区”激活行为驱动力,从而使人们展现强大的行为动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天必签的打卡记录就是一种正向而积极的反馈,能够不断鼓励人们坚持某种行为

  “打卡”能够使人们致力于做更好的自己。一方面,能够督促习惯的养成。心理学相关研究显示,重复某种行为会在大脑中留下记忆印痕,进而形成习惯。比如,学习驾驶需要在有意识的层面反复练习,由此在潜意识中留下印痕,成为习惯性动作。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指出,习惯的形成包含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顺从,需要开始新行为、接纳新观念,外显行为与内在意识保持一致;第二个阶段是认同,需要主动接受新理念,形成新习惯;第三个阶段是内化,需要将习惯变成必须,彻底接纳、养成习惯。与此类似,通过“打卡”,人们能够重塑新习惯,形成全新的自我。可以说,坚持“打卡”能够帮助人们更加自律,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不断的学习。

  另一方面,能够适当打破舒适区,体验更好的自己。舒适区虽然能让人们感到舒适,但也容易导致不思进取以及故步自封。因此,只有适当打破舒适区,才能获得进步。比如,可以尝试多读一些书籍,多做一些健身运动。当人们接受了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后,便会产生积极的自我效能感。“打卡”会让人们产生积极的效能感,而拥有积极的效能感会让人们更具韧性、更加自信。

  “打卡”缘于人际需求。首先,“打卡”有利于形成积极的印象管理。印象管理是社交生活的题中之义,人们都倾向于在他人面前展现更好的自己。而展现自身积极的一面,晒生活中的“积极点”,会让人们觉得自己更优秀,自己的人生更与众不同。当他人通过朋友圈看到自己的自律、不懈和努力,投来的一定是钦佩和赞赏的目光,这无疑是一种人际奖赏。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指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前台”和“后台”,“后台”属于自己和亲近的人,是人们最真实和最不装饰的一面;“前台”是展现给世界的一面,人们需要在前台展示优雅、显现勇敢、彰显强大。“前台”要求表演的是理想化和社会化的自我,而“后台”是与表演场所隔离的、观众不能进入的,是人们暂时放下理想化面具的地方。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朋友圈就是“前台”。一些人渴望在他人面前展现自身努力上进的一面,进而在虚拟的环境中虚构一个安享生活和不断进步的自己。因此,“打卡”不啻为一种表演符号,人们通过这一行为展现自律和自控。符号化表演的目的是赢得观众的认可。事实上,每个表演者都有自己的剧本期望,期待别人更好地认知自己,因而会精心地装扮表演场景,打造社会生活的舞台结构,参与脚本的写作和完成。

  其次,“打卡”有利于增强自我控制力。打卡行为本身是一种超级自控的显现。自我控制力是指当抽象的远期目标与具体的近期动机发生直接冲突时,人们可以将抽象的远期目标放置于具体的近期动机之上的能力,即可以为了远期目标的实现而放弃近期动机的诱惑。也就是说,它能够帮助人们克服近期短暂的欲望和干扰,实现长期的目标。比如,拒绝懒惰,每日背单词;拒绝高热量食物,坚持素食主义;等等。心理学家发现,自控与成就具有较大的关系。拥有较高成就的人更容易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甚至可以与冲动购物、网络上瘾、药物成瘾、暴饮暴食等绝缘。拥有自控能力是人类的标志性美德,能够自控的个体会拥有更多的幸福感、进行更好的自我管理、展现更强大的自信心。可以说,自控能够让人们抵抗及时享乐的诱惑,让短期行为趋向于长期目标的实现。

  最后,“打卡”有利于在比较中提升自我。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遇到类似情况:一些人在朋友圈中不停地“打卡”,有人背单词、有人做运动、有人学知识……周围的人跟比赛似的不停地向外界炫耀自己的努力、刻苦、敬业。此时,一些人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与他们进行比较的心理,进而认为自己的生活枯燥、无趣。然后在与他人比较的漩涡中开始“打卡”。事实上,每个人都需要更好的自己和更好的人生。与那些拥有更好生活或者更好条件的人进行比较,是典型的向上比较。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比较不能过量亦不能盲目。

  “打卡”有时也会走向“异化”,成为一种虚假的努力

  “打卡”有时也是一种免费广告。人们对于某款APP的了解很可能来自于他人在朋友圈中的“打卡”展示。哪里有用户,哪里就有营销。平台庞大的用户量,让各类企业和营销机构欲罢不能。越来越多的人披着心灵鸡汤的外衣,告诉你要坚持某件事情、培养某个习惯、追寻某种梦想,然后深植营销套路。比如,要想使用或者获得某些APP的优惠方案,就必须要在朋友圈中不断“打卡”。对于这一现象,微信安全中心于2019年5月发布《关于利诱分享朋友圈打卡的处理公告》,明确指出,某些公众号、APP软件等主体通过以返学费、送实物等方式,利诱微信用户分享其链接到朋友圈打卡,严重影响朋友圈用户体验,违反了《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

  事实上,人们的需求不是单线的,而是并行的。人们有短期需求也有长期需求(一般而言,长期需求是学业成功和事业进步,短期需求是暂时享乐和珍惜当下),长期需求的实现需要强大的意志力。而在意志力很难维系的情况下,打卡文化便应运而生,激励着人们面对长期需求、暂别当下享受。人们之所以缺乏自控能力,是因为其大脑中总会有及时行乐的念头。它会影响人们的决策,从而导致非理性行为的出现。当然,出发点很好的打卡行为有时也会成为一种假努力。比如,有人把记录步数的手表戴在招财猫上,看着每天的记录成就感满满;有人每天在朋友圈中展示自己的英语学习记录,想让身边的人知道自己有多努力……此间种种,内心想法不一而足,但总体来说无非都是一些无伤大雅的小得意、小聪明而已。当然,也有人把打卡“异化”了,即本来打卡或者不打卡(坚持或者放弃,展示或者不一定要展示)是主体自我决定的行为,但“登门槛效应”(即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让这种自我决定变得“被决定”,即一旦开始了,就不得不坚持。马克思说“异化”是人的受难,对于一些群体而言,定期打卡也成为一种“受难”,本来是充满意义的自我享受,却在无形中变成了精神和肉体的多重折磨。

  抛开廉价的坚持,找到真正有意义的仪式感,对人们至关重要

  第一,找到有价值的生命意义感。生命意义感是构成幸福的重要元素,人们都在追求生命意义感。生命意义感不仅由意义和目的构成,还必须满足常规性的要求。有心理学家发现,生命中的常规性行为能够带来意义和幸福。常规性行为是连续动作的自动集合,比如有人每天要喝咖啡,有人每天要晨跑,有人每天要读报,等等。常规性行为与舒适的感觉、自我的信心紧密相关。常规性行为以重复模式排列反复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会让人们重复性地获得某种刺激(这种刺激随着重复性的增加而固化),进而产生一定的生命意义感。每天的打卡行为可以说是常规性行为,会让人们在潜意识里觉得自己具有持续性、更为自律,进而对自我未来发展充满积极想象。常规性行为是人们完成长期目标的重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看,抛开廉价的坚持、找到真正有意义的仪式感,对人们至关重要。“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生活的意义在于赋予,当人们赋予某些常规性行为和习惯以特殊的意义和不平凡的感受时,生命就充满了意义感和小确幸,而这些其实都来自于内心真正的满足,无需表面意义的假坚持和假努力。仪式感让人们感受到存在的真切,漫长的生活需要热枕而灿烂、精致而丰盛,但只有真正发自内心的仪式感,才能让平凡的生活具有不平凡的意义。

  第二,真正的努力无需证明。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没有面具的生活是不可想象的。但无论一个人的演技多么精湛,都不能失去自我。首先,我们不需要让自己的努力活在别人的视野中。若喜欢阅读,就可以尽情地徜徉书海,无需向世界证明自身的文艺范儿;若喜欢运动,就可以努力地雕塑身材,无需刻意展示步数和体脂率;若喜欢英语,就可以尽情地吸收语言文化,没有必要一定要证明给谁看……真正的满足来自于自己的内心,真正的勤奋不是别人眼中的形式。努力是为了自己,并非是为了表演给别人看。其次,假努力比真懒惰更可怕。假努力让一切看起来都很美好,但实际上获得的进步和成绩却如漫天飞舞的泡泡,缺乏真实性。虚假的美好会导致“温水煮青蛙”现象,即人们看不到自己未来的成长空间,沉浸在臆想出来的假努力中,从而丧失真努力的时间和机会。总之,故作的姿态总会露出马脚,真正的努力无需证明,与其让打卡行为成为假努力的作秀,不如脚踏实地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第三,发挥内心强大的驱动力。行为的改变是由一连串内容组成的连续过程,是一个整体,并不是独立性事件。改变不会一蹴而就,需要一步步地推进。内在的驱动力让人们朝着预定的方向前行,给人们带来真正的、持久的价值感与成就感。因此,比起天赋和能力,动机才是人们坚持的最大推手。通过朋友圈发布的信息获得承认和欣赏,通过与日俱增的打卡记录促使自身行为的改变,确实会产生一定的成就感,但这种成就感往往难以持久。只有那些发自内心的、鼓励人们积极行为的内在动力,才能持久地带来真正的价值感与成就感。

  第四,加强深度学习,提升工作能力。人们需要的是加强深度学习和提升工作能力,日渐增多的打卡行为不但会消磨人们的时间,也会使人们丧失专注力和思考力。在网络时代,人们不排斥碎片化的学习以及简单的运动,因为网络每时每刻都会滋生新鲜事物,但也需要沁入沉思、专注思考。卡尔·纽波特的深度学习概念一度引发人们的思考,即如何在信息碎片化时代重新思考和审视以往习以为常的工作和生活习惯,从而找到渐行渐远的自控力、专注力,更好地进行精力管理、时间管理。真正的深度学习可以激活人们的大脑,最大限度地激发认知能力。深度工作、深度学习、深度技能等都是将人们从网络垄断异化中解救出来的良药。摒弃网络中那些肤浅的行为方式,找到符合内心的精神皈依,才是生活的最终要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打卡文化的是与非  打卡  打卡词条  文化  文化词条  打卡文化的是与非词条  
人文精神

 保用并重 盘活红色资源

   《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是《求是》杂志近日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文章节录了习近平总书记自2...(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