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国人的饮酒文化

  在中国,饮酒的历史十分久远。去年3月,外媒评出世界十大最爱喝酒国家,中国更是高居第二。接近年关,每个饭桌上都少不了酒,那么,如何健康饮酒?到了酒桌上,面对亲友的劝酒,想不喝或少喝一些的方法有哪些?

  在中国,酒的历史几乎与人的历史一样久远。早在汉字成熟之前,中国人就已经掌握了酿酒技术。约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约一千年前的宋代,中国人发明了蒸馏法,从此中国人喜欢“来点白的”。

  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创作、到饮食烹饪、再到人际社交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2013年3月,外媒评出世界10大最爱喝酒的国家,中国更是高居第二。

  文人嗜酒

  文人嗜酒,似乎酒能激发灵感,酒后吟诗作文,每有佳句华章。饮酒本身,也往往成为创作素材。一部中国文学史,几乎页页都散发出酒香。李白和杜甫,中国文人的杰出代表,都终生嗜酒。李白自称“酒仙”,杜甫因有一句“性豪业嗜酒”,被郭沫若先生谥之为“酒豪”。酒醉而成传世诗作,这样的例子在中国诗史中俯拾皆是。

  “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杜甫《独酌成诗》)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俯仰各有志,得酒诗自成。”(苏轼《和陶渊明〈饮酒〉》)

  郭老还煞费苦心地统计出,在他们现存的诗作中,言及酒的,李占17%,杜占21%。假如没有酒,我们今天读到的《李太白集》、《杜工部集》,一定会薄了许多。

  不仅为诗如是,在绘画和中国文化特有的艺术书法中,酒神的精灵更是活泼万端。“吴带当风”的画圣吴道子,作画前必酣饮大醉方可动笔,醉后为画,挥毫立就。“元四家”中的黄公望也是“酒不醉,不能画”。

  酒令是筵宴上助兴取乐的饮酒游戏,酒趣富于酒令之中,酒令则纯是以文化入酒的,是酒文化中的文化精粹。饮酒行令在士大夫中特别风行,他们还常常赋诗撰文予以赞颂。白居易诗曰:“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后汉贾逵并撰写《酒令》一书,清代俞效培辑成《酒令丛钞》四卷。

  节日与酒

  中国人一年中的几个重大节日,都有相应的饮酒活动,如元旦饮椒柏酒,端午节饮菖蒲酒、雄黄酒,重阳节饮菊花酒,中秋饮酒赏月等等。

  江西民间在春季插完禾苗后,要欢聚饮酒,庆贺丰收时更要饮酒,酒席散尽之时,往往是“家家扶得醉人归”。

  每年秋收之前,居住在云南元江一带的哈尼族,按照传统习俗,都要举行一次丰盛的“喝新谷酒”的仪式,以欢庆五谷丰登,人畜平安。

  朝鲜族在过岁首节前酿造岁酒。岁首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岁酒”以大米为主料,配以桔梗、防风、山椒、肉桂等多味中药材。用于节日期间自饮和待客。

  自古以来,酒是祭祀时的必备品之一。祭祀活动中,酒作为美好的东西,首先要奉献给上天、神明和祖先享用。出征的勇士在出发之前,更要用酒来激励斗志。

  劝酒,不喝就是不给面子?

  与酒文化一样久远的是劝酒文化。中国早期的劝酒风气源自宴会,中国古代的餐饮担负着极为重要的社交功能,持续时间都很长,贯穿宴饮活动的,除了丝竹歌舞外,就是酒。一顿饭吃的时间太长,话题必然枯竭,干喝也无趣,便发明了很多劝酒技巧。

  中国历史上逼酒最绝的算是西晋的石崇。据《世说新语》记载,石崇宴请达官贵人,让家里养的美女给客人敬酒、劝酒。如果客人没喝干美女敬的酒,就把美女的头割下来。很多客人碍于人命关天,不得不多喝,直到酩酊大醉。

  在古代,人是以等级来区分,社会上并没有平等的大多数,所以在喝酒的过程中,就会有强制性的劝酒或逼酒。对位高的人来说,这是彰显权力的机会,对位置低的人来说,不喝就是不懂规矩。你不尊重别人的位置与权威,也就相当于不给别人面子。

  在当代中国劝酒文化并没有随着中国的国际化而有所收敛,内化为中国人的价值、习俗与习惯。敬酒成了对他人的尊重,不接受就是瞧不起人。如果不回敬更是没有教养的表现。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劝酒文化是糟粕,应该去除,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喝酒才是享受。■

  [责任编辑:李金芳]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国人的饮酒文化  饮酒  饮酒词条  中国人  中国人词条  文化  文化词条  中国人的饮酒文化词条  
人文精神

 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中国道路

 对于中国道路,不仅要从“特色”的角度来理解,同时应从历史观上来把握。这就自然涉及历史发展普遍规律与各个国家具体发展道路的关系问题。  普遍规律与具体道路的内在...(展开)

人文精神

 师者,人之模范也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古人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在学生眼里,老师是‘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都给学生...(展开)

人文精神

 我们该有什么样的文化自信

 我们讲文化自信,说到底就是中国对源远流长精神家园的自信,更是对生生不息文化创新的自信。  我们有资格自信  文化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生命体现,否定自己的文化就...(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