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格物致知 储“正”为上

  ●党员干部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一切可以吸收转化为正能量的途径,见贤思齐、知行合一,用正能量修身养德,做正能量的传播者和守护者。

  近日,央视播出《百家讲坛》系列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用典的思想逻辑和文化根源,透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中华民族的精神根脉,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善美,向全社会释放出强烈的正能量

  “正能量”是当下非常时髦的一个词语,通常指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行为和心态,往往能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催人奋进。虽然“正能量”这个词语本身很新,但其承载的内涵却并不令人感到陌生,世人对正能量的渴望追求更是由来已久。

  涵养正能量,须自立志始。自古以来,中国士大夫有一个共同追求,就是通过自身修炼,明辨是非、激发正气,塑造高尚人格,成就一番功业。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提出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到《礼记·大学》所述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再到著名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等等,无不清晰地描绘出一条从提升自我,到融入社会,再到担负起家国使命的路径,传递着志存高远、自强不息的正能量

  涵养正能量,须久久为功。明代大学士徐溥为不断检点自己的言行,仿照古人,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分别贮藏有黑豆和黄豆,每当心中产生一个善念或做了一件善事,便往瓶中投一粒黄豆;反之,若言行有什么过失,便投一粒黑豆,以此来不断提醒、约束和激励自己。通过持续修炼德行,徐溥最终成为德高望重的一代名臣,也留下“储豆律己”的千古佳话。曾国藩入京为官后每天都记日记,凡有一念之差、一事之失,皆记录在日记里,对自己的差失严加鞭挞、毫不留情,这种自我砥砺的态度为后世竞相学习和效仿。善于在事上磨炼、勤于反躬自省,正能量才会逐渐积聚于心、外化于行。

  涵养正能量,须祛除邪气,增强自身免疫力。正能量能够感染人,负能量也会影响人,二者总是不可避免相互斗争、抵消和消耗,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动态变化。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作为党和国家事业中坚力量的党员干部,必须在扶正祛邪、固本培元上多下功夫。党员干部无论职务高低,都或多或少掌握有一定的公权力,承担着一定的职责,如果不能时刻保持正能量以抵御各种诱惑、挫折所带来的负能量,难免意志动摇、患得患失,就容易落入腐败泥潭。只有注重通过平时点滴汲取,储备自身强大的正能量,炼就“金刚不坏之身”,才能在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挫折考验和腐蚀诱惑时,保持内心的定力和韧劲,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涵养正能量,党员干部当做表率。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并非仅仅代表自己,还代表着党的形象。党员干部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一切可以吸收转化为正能量的途径,注重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汲取、从先进典型的榜样引领中汲取、从良师益友的言传身教中汲取,见贤思齐、知行合一,用正能量修身养德,做正能量的传播者和守护者。■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格物致知 储“正”为上  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词条  
文化体制

 疫情阻击战交出“中国答卷”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这是一次罕见的全球性危机,也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作为最早向国际社会通报疫情、最早迎战疫情的国家...(展开)

文化体制

 建构面向新时代的发展哲学

 哲学向来和时代紧密相连,因为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时代。哲学必须面向时代,自觉对时代精神进行把握,进而影响和引领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