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弄清影响和制约乡村发展的根本问题是什么,然后按照问题靶向,对症开方下药,方能取得实效。牵牛牵鼻子,“三农”问题很多,不必面面俱到,只要抓住主要问题和矛盾,其他次要问题和矛盾就会迎刃而解。
乡村振兴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实现这个目的并非易事,需用作长远谋划,即按照“20字总要求”和“五个振兴”来规划乡村振兴愿景,然后再围绕这个愿景制定具体政策和推进措施,这样实施推进会更加扎实和具有科学性。
充分认清农村人多地少这个根本问题。农业,农产品生产加工的产业;农村,农民集中居住地;农民,农业生产经营者。三个问题都离不开土地,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人多地少这个最大国情来研究乡村振兴问题。据资料显示,我国人均耕地1.3亩,远低于3.25亩的世界人均耕地水平。同时,我国人多地少,土壤质量较差,多以散小碎的方式分散在亿万农民手中,规模经营水平低,这是与农业发达国家和我国农业落后的主要原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工业对农业依赖程度的日益提高,土地产出与人们需求矛盾只会加剧,不会减弱。我们的饭碗能否端在自己手中,取决于土地产出的质与量,而日趋严峻的土地减少形势又是提高土地产出的最大制约。
充分认清农村设施短板这个基础问题。农村落后的主要原因是过去城市一直无偿从农村吸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又僵化了农村发展,让城乡发展分割处在两个层面,即: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基础设施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发达国家城市建设水平;农村无力发展日渐败落,教育、医疗、养老等基础设施远不能满足农民实际生活需要。后来,为提高城镇化水平,全国进行城乡户籍制度改革,部分城镇户口对农村放开,让农民到城市打工、创业和生活成为可能,一时间,农村大量人口涌入城市。而农民进城后的第一感受,就是农村落后的面貌和务农微薄收益与城市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较高的打工收益,这种强烈对比是农民留在城市不愿回农村的直接原因。国家想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等政策调整,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然而由于农村零落散布,多年来的投入效果和作用并不明显,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落后状况。
充分认清农村“失能”这个关键问题。农村靠谁种地问题已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实际上,我们应辩证看待这个问题。农村不是缺人,是缺人才。“三农”的希望就在于减少村庄、减少农民,让不愿种地的剩余劳动力离开农村,让想经农的人才安心留下。乡村“空心化”问题的出现,实际上正是农村实现大整合、大发展的大好时机。农村人口可以自由迁徙,本身就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不仅解放了多数不愿种地的农民,还能释放出更多土地资源,有利于规模经营,实现农业机械化。农村之所以留不住人才,主要原因是农村没有供人才施展才华、实现人生抱负的舞台。农民成为人才的目的,就是离开农村到城市去发展和生活的,留下来的多为老弱病残,是支撑不起农业农村发展的。
从以上问题分析中,我们可以梳理出这样一个逻辑关系: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富裕是目标,人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土地规模化和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是吸引人才的前提和条件。三者之间关系中,土地规模化和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是重要环节,也是基础工程。实现乡村振兴,就应从打基础、留人才做起。留住了人才,产业、资金、技术等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树立正确乡村振兴观。凡事欲速则不达。乡村振兴是长期性的战略工程,非朝夕之功就能实现,更不可能一招见成效。火急火燎推进、追求速效,最后会搞成形式主义。必须按照中央部署要求,以“20字总要求”为目标,统筹“五个振兴”,落实“四个优先”,健全“五级书记”组织体系,树牢长期作战思想意识,坚持规划引领、机制推动,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村长远建设发展根基,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代接着一代干,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情怀担当,久久为功、步步为营,久之,乡村振兴定能水到渠成、如期实现。
对乡村进行全面规划整合。没有规划,搞工程建设就会不扰自乱。应成立专门队伍,坚持集约用地原则,对镇村人口、规模、分布以及学校、医院、交通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规划整合,多规合一,一张蓝图绘到底。整合推进机构和政策资金,变千条线为一根线,一线穿到底;变“撒芝麻盐”为集中使用,干一件成一件。整合减少村庄数量。只有村庄整合、农民集中居住,才能腾出更多土地,成片流转,实现规模经营;才能将城市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乡村,彻底改变乡村落后面貌;才能有效吸引各类经农人才汇聚乡村施展才华,发展现代农业,带领农民增收致富;才能有效组织农民发展集体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整合乡村,应坚持能合尽合的原则,尽量减少村庄数量和零散分布。对确有保留价值的生产村落和古村落,应给予保留和保护,鼓励支持发展乡村旅游,发挥传承记载讲述农耕文明载体作用。
建设拴心留人良好环境。乡村人才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基层组织带头人,是乡村振兴的具体组织实施者;一类是经农“能人”,是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者。留住人才,必须为人才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一是提高“带头人”的工资报酬。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必须先让“带头人”成为有吸引力的岗位,提高“带头人”的工资报酬,缩小与公务员的收入待遇差距,让村两委一班人成为经农人才的竞争对象,让有能力的年轻人担当振兴大任、成为主角,组织和带领农民发展产业、增收致富。二是让“能人”经农有利可图。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必须先让农业成为有利可图的产业。农业有利可图,人才、先进生产技术、城市资本等要素就会主动流向农村。农业是补贴产业,这是农业发达国家普遍做法。我们应借鉴国外农业补贴做法,提高经农收益,让“能人”经农有钱赚。三是改善生产生活环境。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必须先把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建好。村庄整合、农民集中居住后,应配套建全医疗、教育、养老、交通等基础生活设施,让农民在乡村也能享受到同城镇人口一样的待遇。农田整合后,应配套建全水、电、路等基础生产设施,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政府该提供的服务。四是深化农村制度改革。盘活“三块地”,最大限度释放土地权能,使土地资源变成农村发展的资本,需要向改革要答案。提升土地规模经营水平,就要巩固和扩大土地确权颁证成果,让确权证真正成为亿万农民土地流转的“护身符”,调动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积极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办法,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激活农村沉睡资产,为农村发展提供新动能。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特别要改变过去城市扩张挤占农村建设用地指标做法,保证农村发展产业有足够建设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