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年12月27日举办的“环球对望·中国与世界”高端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针对“改革新局下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机遇与对策”发表了演说,他表示:近些年,中国企业“走出去”呈现一个强劲上升的势头,我们对外资金方面的投资规模增长的速度是很快的,据调查显示,2002年到2011年,年均增长率为26.9%,2012年增长了28.6%,2013年是15%,2013年投资规模要达到接近900亿美元,跟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规模正在靠拢。
王一鸣指出,中国的对外投资大体可以分为四个类别:第一,是以国企为主体的能源资源投资,就是国有企业包括中石化、中石油、五矿等对外进行的能源投资,我国早期对外投资都集中在这一部分。第二,是国际金融危机以后,民营企业迅速的崛起,跨境并购的案例在迅速的增加,对高端要素,包括技术、品牌、营销渠道等的投资在增加。第三,是民营中小企业成本性的投资,为了降低成本,民营企业把第一价值链区段的环节放到非洲,东南亚等地。第四,是我们有优势的一些制造业,包括家电,纺织等,这一方面的海外投资主要是为了绕开市场壁垒。
王一鸣认为,当前民营企业对外投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首先,国内的低成本优势在减弱,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势头很快,而出去投资的压力在增大。第二是产能过剩的压力,也促使着我们制造业扩大对外投资。第三,我国人力资本的结构也在改善,我们每年毕业700万大学生,近年来留学生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所以我们对外投资更高区段并购的条件更加具备了。同时金融危机对海外企业的冲击,也为我们的并购提供了机会。第四,新兴市场对我们的投资品需求也在增加,并且已经由从前的消费品需求,逐渐转变为投资品需求。
王一鸣说,未来我们的投资一定还有很大的空间,因而有四个领域需要我们去努力:第一,伴随着我们国家的产业升级,要学会通过对外投资,去获得高端的要素,包括技术、品牌、市场网络等,这些以并购为主要形式的面向发达国家的投资,要跟我们国内的产业升级有机的对接起来,在未来这仍是我们的一个重点战略方向。第二,以降低成本为主要目的,把核心的技术、核心的高端产业链控制住,把相对低附加值的价值链外延出去,到周边国家甚至更远的地方。第三,能源资源矿产投资还会有,但不会出现像本世纪初那样的高峰。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都有机会。第四,是市场拓展性的投资,通过一些我们有优势的产品,如通信设备等,带动关联的生产商和服务商共同走出去,联合对外投资。
王一鸣表示,随着我们经济规模的扩大,全球位次的提升,国内经济结构的变化,产业的升级,国际市场结构的重新布局,我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机会,同时我们也会面临很多新的挑战,所以我们能够有效地去应对挑战,就能在这个国际化过程中,逐步形成一个我们可以去主导的全球化生产运营体系,这就使得我们经济发展能够再上一个台阶,从一个较低的价值链区段向一个更高的价值链区段去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