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歧视”作为市场行为,是供给稳定而需求不稳定所致,可谓规律使然——
价格歧视是指商家将同一商品以不同价格出售的行为,西方经济学者称为“pricediscrimination”。国内有学者认为经济概念不宜带情感,故不赞成翻译为“价格歧视”而主张用“价格差别”。英文“discrimination”确实也有差别的意思,不过我倒觉得还是用“价格歧视”更贴切。
其实,叫什么名称无所谓,重要的是把握内涵。在我看来,价格歧视有三个要点:产品相同;成本相同;价格不同。若按此三点判定,当今市场上许多差别定价行为并非价格歧视。至少教科书通常列举的飞机头等舱与经济舱的定价差别就不是,头等舱与经济舱定价不同,是因为产品与成本不同。
那么现实中真有价格歧视这回事么?当然有。电信长话收费是一例。白天是电话高峰期,凌晨电话比较少,无论白天还是凌晨,产品(电话服务)与成本皆相同,可白天通话的价格却要高于凌晨。另一个例子,国航同一飞机从北京飞海口,提供的服务(产品)与成本也相同,但白天航班与红眼航班比,即便是同一座位,前者的价格也要比后者高。
学界有一种看法,认为对产品与成本相同不能作绝对理解,若产品变化不大,只要价格比成本上升幅度大就是价格歧视。比如出版商将《国富论》印成精装与平装两种,平装每本定价50元,精装的成本比简装多5元,若精装定价60元便是价格歧视。实话说,我不这样看。精装本与平装本是两种产品,尽管成本差别不大但毕竟也有差别。
是的,在经济学里,价格歧视就是指这样一种特定现象,它不同于一般的差别定价。一般的差别定价,产品与成本可以不同;而价格歧视则要求产品与成本都必须相同。这是说,由于产品与成本不同引起的价格不同是差别定价;只有产品与成本都相同而价格不同才是价格歧视。两者不可混为一谈,此点读者务必牢记。
弄清了价格歧视的内涵,跟下来我们再讨论第二个问题:市场为何出现价格歧视?目前我所看到的权威解释,是供应商为了争取最大化利润。这解释当然没有错,不过太过笼统。要知道,所有市场行为都是在追求利润最大化,也都可用利润最大化去解释。但若往深处问,既然厂商都争取利润最大化,可为何不是所有厂商都搞价格歧视呢?
对此,斯蒂格利茨在他编撰的《经济学》中作了补救,他认为除了厂商追求最大化利润,再一个原因是厂商垄断供应。不错,垄断供应确实是价格歧视的必要前提,不然产品相同而价格不同,定价高的商品没人会买。但反过来想,假若厂商垄断了供应,消费者别无选择,产品定价高也得买,这样厂商就会一律定高价,没有必要再搞价格歧视了。
由此看,价格歧视用垄断供应也不足以解释。事实上,价格歧视需要垄断供应,但垄断供应未必会有价格歧视。市场之所以出现价格歧视,原因有三:第一,厂商争取利润最大化;第二,垄断供应;第三,供给稳定而需求不稳定。第三点是由本人提出,至少我没见有人讲过。而且我认为前两点重要,但第三点更关键。一个厂商是否实行价格歧视,最终要取决于供给与需求的状况。
所谓“供给稳定”,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在相对长时间(如一年),供给不会随时间改变而改变,产品保持均量供给。而所谓“需求不稳定”,则是指需求会随时间变化而改变。通俗地讲,是需求有淡季旺季之分。请注意,影响需求不稳定因素很多,而我这里所说的“需求不稳定”,是特指那种由“时间”引起的需求变化。
读者也许要问,为何供给稳定而需求不稳定会有价格歧视?为方便理解,容我结合案例来分析:
以铁路客运票价为例。在一年内铁路运力(供给)会相对稳定,但顾客需求却不稳定。有数据说,国内春运高峰期每天的铁路客票需求要比平时高五倍,而铁路公司却又不可能增加五倍的运力,因为春运高峰一过,增加的运力就会闲置。怎么办?可取之策是提高春运期间的客票价格,而如此一来,价格歧视也就出现了。
留心观察,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其实不少:如旅游景区的门票,旅游景区的供给常年稳定,而节假日(如国庆长假、春节等)的游客要比平时多很多,故景区门票通常会实行价格歧视。再有,航空公司、电影院、饭店、酒店、电力公司等,也都会因为需求有淡旺季而实行价格歧视。
写到这里,让我对本文作一小结:歧视一词本身虽有贬义,但在经济学里“价格歧视”却是中性概念,不含好与不好的判断,读者切莫望文生义;价格歧视作为市场行为,是供给稳定而需求不稳定所导致的结果。规律使然,政府当坦然面对,断不可用行政手段去干预。■
(作者为中央党校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