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高职扩招100万人! 院校如何接招

今年,对于全国所有高职院校来说,压力与机遇前所未有。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个数字——“100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

8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有关情况。今年,高职院校为何要扩招100万人?如何确保扩招工作顺利稳妥实施?报名、考试、录取等具体工作如何做?

1.100万背后的供需逻辑

“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社会关注】

从教育部的数据来看,我国高职招生规模保持相对稳定,从2015年348.4万人小幅增长到2018年368.9万人。为什么在今年会大幅度扩招100万人?

【权威解读】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王继平:

经济结构变革有要求。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变革、增长动力转换的攻关期,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这就需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优化人才结构、扩大有效供给,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支撑。

职业教育改革要深化。今年1月,国务院印发“职教20条”,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高职扩招,就是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和技术技能人才保障政策,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推动高等教育结构优化。

区域经济发展须升级。据统计,在现代制造业、新兴产业中,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近70%的毕业生在县市就近就业,成为支撑区域产业迈向中高端的产业生力军。当前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高职院校主动融入区域发展,培养一大批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邢锋:

当前,广东省经济结构转型和新旧动能转换正在加快,2018年新经济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9%,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62.9%,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56.4%。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高职扩招,可以有效缓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问题,更好地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当前受多种因素影响,广东省用工需求趋紧。高职扩招,让更多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有利于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高质量就业。

2.100万落地的关键几招

“中央统筹、地方主责、系统化推进、质量型扩招

【社会关注】

《实施方案》将如何确保扩招工作稳妥实施?

【权威解读】

王继平:

《实施方案》贯穿一条主线,即中央统筹、地方主责、系统化推进、质量型扩招

中央统筹,由教育部牵头,多部门协同推进。一是分省确定招生计划,重点布局在优质高职院校、发展急需和民生领域紧缺专业、贫困地区。二是改革考试招生办法,取消高职招收中职毕业生比例限制,允许符合高考报名条件的往届中职毕业生参加高职院校单独考试招生。三是向中西部倾斜,发挥“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作用,将2019年高职协作计划扩大至20万。四是落实同等待遇,推动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五是强化保障力度,中央财政加大对高职院校扩招的支持力度,今年中央财政安排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237亿元,引导地方政府落实生均拨款制度、奖助学金提标扩面政策等。

地方主责,发挥地方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施方案》提出的高职扩招方向性、指导性意见,还需地方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实施方案,把国家政策落实落地。比如如何吸引更多生源,如何有机组合教学资源,如何扩大学位供给等。

系统化推进,明确八项工作任务。一是合理安排扩招计划,综合考虑各地生源情况、办学条件、经济支撑等因素。二是扩大服务面向,面向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开展高职扩招的补报名工作。三是实施灵活考试,适应不同生源群体特点和受教育状况的需要。四是严格考招纪律,严格执行高校考试招生政策规定,加强考试招生监督管理。五是分类教育教学,做到“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六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推动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七是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推动职业院校毕业生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八是加大财政投入,落实生均拨款、奖助学金提标扩面政策,对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群体予以倾斜。

质量型扩招,做好三个保证。一是用优质资源保证,用优质校拉动一般校,提高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使用效率,加强办学条件薄弱公办高职院校改造,整体提升办学水平。二是用师资队伍保证,通过资源整合挖潜一批、专项培训培育一批、校企合作解决一批、“银龄讲学”补充一批、社会力量兼职一批,加快补充急需的专业教师。三是用教学改革保证,针对不同生源特点,分类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采取弹性学制和灵活多元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组织和考核评价,加快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有序开展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巡视员楼旭庆:

按往年高职招生报到率推算,要实现2019年高职扩招100万人的目标,至少应安排高职招生计划增量114万人。根据各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经济支撑、办学条件、生源和入学机会等因素综合测算,并通过年度常规申报、集中紧急部署、点对点定向商议等工作举措,目前已落实2019年全国高职招生计划增量115万人。

3.100万考录实施的重点事项

“将面向不同群体单列招生计划”

【社会关注】

由于这次扩招群体比较多样化,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如何考试?退役军人和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有何区别?考试结束后,将如何开展录取工作?

【权威解读】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

目前,各地2019年高考报名工作已经结束,考虑本次扩招的生源群体中,部分有报考意愿的群体(如部分中职毕业生、退役军人和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没有参加前期高考报名,各地将组织两次补报名工作。一次在高考前,主要面向普通高中、中职毕业生、退役军人和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具体时间由各地确定。一次在10月份,主要面向今年9-10月份退出现役的军人。

考虑各地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工作进度不同,考试工作由各地根据实际合理安排。考试时间可在高考前,也可在高考后。对于考试组织而言,原则上以高职院校单独考试为主,鼓励高职院校通过联合考试或成绩互认等方式,减轻考生考试负担。

而考试形式和内容,对于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可采取现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方式,文化素质成绩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或使用本省或各校组织的文化考试成绩,职业技能成绩使用本省或各校组织的职业适应性测试成绩或职业技能测试成绩。对于退役军人和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可免予文化素质考试,由各校根据学校基本培养要求,组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职业适应性测试或职业技能测试,依据测试成绩录取。对于符合免试条件的技能拔尖人才,由高职院校予以免试录取。鼓励有条件的省份,对于取得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生,报考相关专业可免予职业技能测试。

此外,录取的基本原则是,根据技术技能专业人才培养要求,针对不同群体考生特点,分类确定录取标准,择优录取。录取中,将面向不同群体单列招生计划,一部分面向退役军人,一部分面向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新生入学时间由各地各校结合考试招生安排确定。10月份以前录取的新生,可在2019年秋季入学;10月份以后录取的新生,可在2020年春季入学。

4.100万的未来筹划

“敦促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做好分校招生计划编制”

【社会关注】

未来,教育部还将采取哪些措施,推动高职扩招的顺利实施?

【权威解读】

王继平:

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好高职扩招专项工作。一是切实履行职责,尽快制定出台考试招生、教育教学等配套文件。二是分省推动落实,与各省份签订《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备忘录》时,将落实高职扩招任务作为重要内容。三是组织督导检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将组织督查组,对各地扩招组织实施情况进行事中督查,并将各地落实情况作为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的重要内容。

楼旭庆:

全国分省、分部门高职招生计划总数下达后,教育部将组织力量敦促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做好分校招生计划编制,将高职扩招计划重点布局在优质高职院校、发展急需和民生领域紧缺专业、贫困地区。同时,考虑到高职招生计划审批管理权限已经下放省级政府,教育部将积极鼓励各地在国家下达的指导性计划基础上,根据办学条件、生源,以及高职扩招补报名情况,积极扩大高职招生,使更多城乡劳动力接受高等职业教育,为国家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记者 晋浩天)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扩招  扩招词条  高职  高职词条  院校  院校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  100  100词条  
教育

 小升初“拼爹”是最大的教育不公

 如果谁想全面地了解中国当下教育上的种种弊端,那么请他去参加北京“小升初”的“拼爹”游戏。一项原本想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体现义务教育基本价值的改革,为何最终成为损...(展开)

教育

 浅谈教育数字化对高校未来的影响

 一、概念解释  相对于数字化教育的概念而言,教育数字化更加具有广泛性和彻底性。除了具有与数字化教育同样的内容外,它还应包括教育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如教育技术装备...(展开)

教育

 郑永年:中国的教育哲学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把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放到优先的位置。邓小平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教育的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从政府的政策话语来说,全世界很少有像中国政府那...(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