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解释
相对于数字化教育的概念而言,教育数字化更加具有广泛性和彻底性。除了具有与数字化教育同样的内容外,它还应包括教育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如教育技术装备、教师培训、教务教学管理、教育信息汇总挖掘与决策支持等方面的数字化。从技术角度上讲,随着世界各国的数字化教育的普及,教育信息化将会使全球的未来教育更加融合。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美国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而新加坡、韩国、日本又领跑亚洲其他国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这些国家都陆续全面展开了国家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并逐年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大多采用中央和多级地方财政相结合的财政投入模式,起先主要是大力建设硬件环境,如购置计算机硬件、架设网络等。为了保障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和快速发展,各个国家都不断出台和更新相应的政策文件,甚至是法规,在最近16年里,美国联邦教育部更是先后4次颁布了国家教育技术规划,用以指导国家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1];英国政府制定的E-Strategy战略规划中为所有机构提供国家宽带服务,并优先发展落后地区和弱势群体;[2][3]2010年,日本国家信息技术部制定了新的IT战略五年规划纲要,进一步更新教育信息化的战略目标;1980年,新加坡成立国家计算机委员会,制定了国家计算机化计划,1986年,又制定了国家IT计划。到目前为止,各个国家对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都完成超过了80%,尤其是新加坡已经基本完成了学校级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4]国外这些国家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紧进行全民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工作,在经费上优先支持针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和考核工作,美国有些州的教师要求每五年内要有30~50个小时的教育技术培训。各国同时加紧建设教育数字化的资源,搭建相应的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以及学校的教育数字化资源网络平台,供学生、老师随时随地学习使用。在亚洲的新加坡、韩国,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个多媒体教育平板电脑,学生可以同时插入课本卡、作业卡及字典卡,通过这台电脑翻看课本并完成和提交作业;[5]日本也规划最迟2020年完成每个学生配备一台平板电脑的目标。
我国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实施的远程教育工程,标志着我国教育数字化工作的全面铺开。紧接着2002年、2003年和2005年相关政策中分别就我国职业教育提出,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开发教育资源库和多媒体教育软件,并将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纳入“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指标体系”。2009年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中强调建设中国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和建设中等职业教育网络学习平台。2010年是我国全面推进数字校园建设的重要一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更加全面和具体地提出建设教育信息化的内容,包括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中小学校园网建设(包括农村)、数字化资源基地建设、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建设,以及国家级和省级教育基础信息库的建成等等。2012年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到,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使我国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推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据统计,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家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投入达到了2000多亿元。建成了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以及各省市区的教育网,全国100%高校已经覆盖网络,已有近半数的省市不同程度地建设了地方教育网,全国有16%的小学,46%的初中,77%的高中建立了校园网络。完成68所大学和中央电大的现代远程教育试点。远程培训教师的数量连续几年超过百万人次。完善了中国高教文献保障体系,中国大学数字博物馆的资源共享服务体系等各级教育资源,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并免费提供覆盖义务教育阶段的资源。国家高等教育质量工作已经建设2500多门本科精品课程,1000多门高职高专的精品课程,200多门网络教育的精品课程。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必修课的开课率明显提高,达到了初中90%,小学40%。[6]
教育数字化的优点包括:首先,是知识共享,比如说世界各国的各大名校名师的课堂授课视频公布在互联网上,学生只要付费就可以享受世界级名师名家的授课了,这是无数渴望获取高层次知识却没有外在条件的学子们的福音;其次,是学习知识的途径方便,只要有计算机和互联网就可以轻松完成;第三,是可以根据兴趣,有目的的完成自主学习,提高了学习的效果;第四,是有利于全民素质教育水平的提升,减少了课堂上教师千篇一律的教学,每个学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特质方向发展,所以学生们长成之后就不会高分低能了;第五,是教育资源相同,促进了教育公平。所以,数字化教育对于教育的受众来讲是莫大的福音,正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又一标志,它也将是教育领域的革命性的跨越。
通过以上分析,虽然各个国家的教育数字化进展速度不同,但是不论横向对比还是纵向观察,教育数字化已经在我们身边真实而快速地发展。不论是小学还是大学,不论是正规的学校还是普通居民社区的学习室都在诉说着教育数字化的变化。再过几年,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那么我们的传统教育又将何去何从是该探讨的时候了。
作为培养高端人才的高校,也势必会受到教育数字化的冲击。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首先,学校开设的一些令学生无兴趣、无特色的课程将无人选修;其次,那些讲课水平较差、一般的教师将没有学生选择;第三,可以共享资源平台中的虚拟实验(试验)设备、环境和材料,从而节省办学成本,对应的学费势必要降低;第四,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共享平台中的学习资源,知识考核标准的统一及成绩认定问题;第五,最严峻的问题--生源问题,既然学生都是在公共平台中学习知识,那么报考任意一所学校都一样了,选择名校的人数势必增多,一般院校的招生自然受影响,因此,人多的名校怎么管理的问题,人少的一般院校怎么生存的问题都将是严峻的问题;第六,教师、教学辅助人员、学校各类管理人员都有可能出现富余,这些人员的分流问题;第七,高校自己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以及平台搭建问题,由于现有教师的信息化技术水平的限制,势必会影响学校建设自己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库和平台的问题,等等。
当然这些状况会不会发生要看国家对整体高等教育改革的措施,以及高校自身的适应调整举措,调整得好会顺利过渡,调整得慢了或调整得不好,学校的存亡或将会受到威胁。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准备:
首先,从思想上应该全员高度重视这一挑战性问题;其次,教师应提前接受数字化教育相关技能和知识的培训工作;第三,提前培育和狠挖自己本校特色性学科、专业、课程以及相应的带头教师;第四,尽快向科研型院校转变并形成自己的科研特色:第五,提前缩减行政管理或辅助人员编制。
如上所述,对于高校来说,数字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数字化教育,需要提前做好调整的心理和措施准备,准备既要适应时代潮流还要将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走出窘境或者说困境,也才能迎来新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