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召开,“一带一路”倡议全方位地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同努力,为仍处低迷的全球经济带来新的希望。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就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解读。时至今日,仍不免有一些不准确的解读。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近日在媒体撰文称,“一带一路”是一项宏大的“政治愿景”,而非实际的投资计划,质疑“一带一路”的成果目前仍是个未知数。伍德克代表了一些人的观点,我觉得有必要讲明白。
我认为,要理解“一带一路”,首先应思考三个问题: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果的区域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是否依然能在下个50年成为中国外部因素最重要的正能量?中国经济转型导致GDP增速下降,老龄化又使劳动力成本上升,全球格局变化导致不确定性增大、金融风险增加,中国未来50年经济发展的长期动力是什么?当前全球地缘政治的不确定增加,特朗普上台与欧洲保护主义增强使区域经济可能一蹶不振,这时候靠哪个国家把全球化的旗帜高高举起,带领全球经济走出低迷?
“一带一路”倡议正是中国对这三个重大问题给出的回答。“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实现战略对接、优势互补。
伍德克文中说“一带一路”不是实际的投资计划。然而事实是,中国已经为成立丝路基金出资400亿美元,并在昨日宣布将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我们算了一笔账,亚洲基础设施未来10年共需资金8万亿美元,通过丝路基金和亚投行,每年可以筹集到大约3000亿美元,利用这笔资金撬动中国的民间、社会资本和国际金融资本,就能完成每年8000亿的投资额。
我认为,未来“一带一路”建设将有三个高潮:
一是我国进出口贸易二次复苏的高潮。中国会一举改变过去连续几年贸易额下滑的趋势,突出表现为四个亮点:进出口贸易额会以两位数增长;进口增速将大大高于出口增速;未来民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力,将超过国企;跨境电商将起全球引领作用,服务贸易、服务外包将在中国外贸改革中充当更重要的角色。
二是中国企业全方位走出去的高潮。未来中国对外投资将出现可喜变化,民营企业将在其中找到方向,投资项目从以往的能源、自然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制造业、服务业、农业、IT产业和旅游业。
三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交流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更高水平的飞跃,从经贸转向文教卫生、科研科技、教学、影视等全方位的融合,通过沿线国家之间的基础建设,达成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与民心相通。
“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又一次改革开放。时隔200年,中国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的身份又一次站在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但有些人戴着有色眼镜,抱着冷战思维,对中国每一项进步和成就都看不惯,进而对中国为推动全球治理和经济发展所做的努力与贡献说三道四。其目的无非是抹黑唱衰中国。在我们前进的路上,出现这种人很自然。我建议他们到中国和其他沿线国家看一看,通过实践认知“一带一路”。我们则需加倍努力,以成功的事实来击退他们的偏见。
据笔者在现场粗略统计,习主席昨天的主旨演讲共获得27次掌声。与会者对“一带一路”的支持之热烈很有感染力,相信这都将转化成推进“一带一路”往前走的强大动力。(作者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