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深化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推进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
“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各层级政府间、部门间的利益调整,实施难度大。但这项改革又是整个财政体制改革深化的前提和基础。”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英华说,目前改革已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共同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上取得突破,未来应抓紧制定分领域的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方案。
根据有关部署,2019年,我国将抓紧制定应急救援、自然资源等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在保持中央与地方财力格局总体稳定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
在加强预算管理制度方面,《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加大预算公开改革力度,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下一步应提升预算的全面性、规范性和透明度,拓展预算公开的范围和内容。“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确保‘每一分钱’花得其所、用得安全,尽早发挥财政资金作用,推动政策落地见效。”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
专家认为,应进一步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办法和业务流程,逐步将绩效管理覆盖所有财政资金。同时,强化绩效管理责任,建立健全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激励约束机制,低效无效支出一律削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我国金融业的市场结构、经营理念、服务水平等仍然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需要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以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深化金融改革首先要聚焦服务实体经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改革优化金融体系结构,发展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应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
聚焦服务实体经济更需要改进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还须深化改革,构建大中小金融机构协调发展、公平竞争的环境,同时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加对小微企业、“三农”的金融供给。
深化金融改革也需要以开放促改革,金融业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是我国的自主选择,这既是金融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对于下一步的金融业开放,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日前表示,要坚持金融服务业开放、金融市场开放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相互配合、协调推进;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完善金融业开放的制度规则,实现制度性、系统性开放。同时,还要改善营商环境,提高审批过程的透明度和审批效率;完善金融监管,必须持牌经营、接受监管。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管涛表示,下一步,扩大开放将进入金融开放的深水区,在扩大开放的同时要提高防控涉外金融风险的能力,牢牢把握金融开放的主动权和主导权,成熟一项、推出一项,扩大开放和防范风险要同时研究、同时部署。(记者 曾金华 陈果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