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大型企业改革的总体方向是公众化、市场化,就是通过资本市场把现有的大型国企改造成为上市公司,使之成为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成为公众企业。”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近日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上海天强管理顾问公司总经理祝波善认为,现在不管是国务院国资委,还是地方国资委,都过分强调了企业上市,而忽略了国企内部的改革。
“改革应优先于上市”
12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在5版重点报道了对邵宁的专访。邵宁认为,国企变为公众企业能使大型国有企业实现市场化、多元化,使其完全按照市场的要求进行经营和运作。成为公众公司还会使这些企业中的国有资产实现资本化,进而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进退都会变得容易。如果国家需要钱,也可以通过资本市场直接变现国有资产。
邵宁介绍说,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未来几年中国将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促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与此同时,推动具备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业实现整体上市,不具备整体上市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业则要加快股权多元化改革,对有必要保持国有独资的国有大型企业要加快公司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祝波善认为,现在的国企,人事制度、资产和业务管理都存在问题。特别是这几年,央企扩张的多,退出的少。不提高央企的效率,光靠上市解决不了问题。
目前,118家中央企业中,有43家实现了主营业务整体上市。虽然整个央企资产的60%以上在上市公司,但多数央企集团仍是国有独资。
邵宁表示,现在的国企还有很多包袱,做不到一步实现股权多元化。特别是其中的存续企业,需要慢慢地消化掉,具备上市条件的向股份公司里面注,不具备上市条件的进行改制分离,最后成为一个干干净净的上市公司。
对此,祝波善认为,目前43家整体上市的央企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整体上市,很多只是把其业务装到上市公司,但是母公司的壳子还在,还有母体,存续资产的解决也有问题。
“企业上市只是一种公司治理的手段,但是现在提到这么高的高度,是有问题的,掩盖了很多矛盾。央企的改革是第一位的。”祝波善说。
“大小企业不能人为对立”
在评价国企改革时,邵宁认为,一定要历史地看待。
邵宁评价,“在三年改革脱困之前,国有企业还是国家经济的包袱和社会稳定的隐患。而现在,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积极的、稳定的因素。”
邵宁透露,在1994年,中国最大的500家国有企业全年销售收入的总和还不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一家的销售收入。甚至在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成立时,196家央企中的不少企业还在为不良资产处置发愁。而2011年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央企业已有38家上榜。“十一五”的5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上缴税金和税后净利润等主要经营指标均实现了翻番,年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115%。
2003年国资委成立时,央企的数量是196户。目前,央企已减至118家。
邵宁还透露,2002年到2011年,中央企业的资产总额从7.13万亿元增加到28万亿元;营业收入从3.36万亿元增加到20.2万亿元。“十一五”期间,中央企业国有股减持转入社保基金589亿元,成为社保资金的重要来源。
祝波善认为,央企的规模虽然做大了,但是有一个问题,央企的发展是为了谁?现在央企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没有惠及普通老百姓,而是内部消耗掉了。
“另外,这几年,央企通过和地方联姻,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的照顾,大肆扩张,这个方向是错误的。”祝波善说。
邵宁特别强调,中国的国家产业竞争力是由多层次构成的。“不能说在竞争性行业,只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不要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少了哪一方面,中国的国际竞争力都会塌一块。”邵宁认为,现在很多人把国有和民营的发展人为地对立起来,把大企业和小企业的发展人为地对立起来,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祝波善认为,现在公众对央企的质疑,不是认为国企不应该存在,而是要看到,国企和民企的竞争是不平等的。央企依靠自己的地位,获取资源、获取金融支持,都是很优惠的,民企并没有享受这种待遇。
此外,很多央企本身就是处于垄断地位,但是国务院国资委并没有对垄断央企的管制办法,到最后只能挤压民企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