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区域一体化催生长三角发展新动能

  万物复苏,虫鸣鸟语,鲜花吐蕊,江南的春天如约而至,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中国经济发展版图中最具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区域之一——长江三角洲,站上了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下、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台阶。集聚创新活力,开放共享资源,区域一体化发展为长三角地区催生出了新的发展动能。

  创新活力迸发 长三角启动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玻璃可以有多薄?答案是0.12毫米。国内自主研发生产的超薄玻璃日前在安徽蚌埠下线,记者看到,这款超薄玻璃不仅透光率高,而且韧性好,可被弯曲成环状也不会折断。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彭寿告诉记者,这种超薄玻璃技术已实现国际领先,可完全取代进口,也为曲面显示、可穿戴设备等前沿科技领域打下良好基础。

  在刚过去的2018年,上海张江“药谷”多个创新药取得突破:君实生物用于黑色素瘤治疗的国内首个肿瘤免疫治疗药物PD-1抑制剂获批上市;和记黄埔的抗肿瘤国家一类新药呋喹替尼获批上市;再鼎医药用于卵巢癌患者维持治疗的创新肿瘤靶向药物上市……

  1名工人、7条机械手,经过6道冲压工序、10秒时间,一根用于太阳能电站的太阳能跟踪支架系统的轨道支撑架就此产生。这是苏州宝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冲压智能车间,可以为企业降低20%左右的生产成本。

  在浙江,全国最大的轮胎制造企业中策橡胶集团引入阿里云人工智能ET工业大脑,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在短时间内处理分析每一块橡胶的出身,匹配最优的合成方案,极大地稳定了混炼胶性能,平均合格率提升了3%至5%。

  长三角是“中国制造”和外向型经济的代表性区域之一。面对全球经济放缓、国内经济主动调结构等诸多困难,长三角地区一边放眼全球前沿产业,寻找新的发展动力,一边用信息化、智能化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用“壮士断腕”“腾笼换鸟”实现“凤凰涅槃”。

  经过多年培育,浙江正日益成为数字经济创新创业的沃土,杭州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逾50%;江苏正加快形成集智能设计、智能产品、智能装备和智能技术及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上海认准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正在建设全球卓越制造基地;安徽科技制造业全面发力,区域创新能力连续6年居全国第一方阵。

  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1/4以上,机器人产能占1/2,信息服务业占比1/3,集成电路的产业规模达到半壁江山,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占全国1/3……长三角三省一市2018经济年报“成绩单”里,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的蓬勃增长,已经成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引擎”。

  互联互通促进高水平区域分工合作

  2018年12月25日开通的杭州至黄山的杭黄高铁,打通了浙西至皖南山水相隔的天堑,串起了杭州西湖、淳安千岛湖、安徽黄山等诸多名山秀水,也悄然推动着浙西皖南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

  交通便利化带来的人流、物流畅通,进一步加速了资源、资本在长三角区域间的流动。沪昆高速公路在公路网编号为G60,始于上海松江区,途经浙江,止于云南昆明。2018年6月,苏浙皖8个城市齐聚上海签署了共建共享G60科创走廊战略合作协议。G60科创走廊串起了上海松江,浙江嘉兴、杭州、金华、湖州,江苏苏州,安徽宣城、芜湖、合肥9城,从交通要道变身创新高地,成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安徽省社科院城乡经济研究所所长孔令刚认为,高铁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中国传统的城镇空间等级体系,如果说5年前安徽的合肥、宣城、芜湖等还属于泛长三角的边缘城市,如今依托G60科创走廊,这些城市拥有了成长为汇聚创新资源的中心城市的发展机遇。

  总投资409亿元、民间资本控股51%的杭绍台铁路,总投资383亿元、民间资本控股51%的杭温铁路两个国家级铁路PPP示范项目落地,分别引入复星集团等8家民营企业联合体、百盛联合集团。长三角民间资本抱团进入铁路基础设施投资领域先行先试,为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走出新路,也让长三角经济更具“粘合力”。

  浙商、苏商、皖商或是沪商,已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企业在上海松江建设正泰启迪智能港,在浙江嘉兴布局华东智慧能源与电气产业基地,在安徽合肥设立智能电力制造设备基地,由此实现了产业链、价值链的最优配置。”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成剑说。

  产业转型与重构,促进了区域内分工的不断深化,也促成了港口等重要物流基地的深度合作。长三角拥有港航业的两大“世界冠军”,一是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一;一是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世界第一。2月19日,这两个世界大港在上海“握手”,签署《小洋山港区综合开发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股权合作共同推进小洋山港区综合开发。

  更大规模的产业园合作模式已探索多年。被称为苏南发展模式“杀手锏”的苏州中新工业园,在经历开发建设20多年后,已经从发展初期的学习借鉴、要素集聚为主,进入了辐射带动的新阶段。在以市场化形式与安徽滁州跨省域建立了苏滁现代产业园后,2018年底,这一“走出去”模式再次被复制到浙江嘉善,开始了区域合作实现更高水平规划、更高起点发展的新探索。

  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院长、长三角一体化决策咨询专家周振华认为,市场之手已经走在政府的前头,正积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从过去垂直化的产业分工、贸易分工,转向水平化的要素分工、价值链分工,资源分布结构也从过去外围向上海集聚的“虹吸”式等级结构转向区域网络式结构,各节点关系趋于平等,合作大于竞争。

  金融协同 提升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能级

  上海国际集团牵头发起的总规模1000亿元的长三角协同优势产业基金不久前在上海正式落地,这一基金将通过对“硬科技”等方向的重点投资,加速长三角产业链深度融合。共同发起方包括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的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在跨行政区域、跨不同行业、跨所有制企业间实现了资本合作。

  浙江自贸区与上海期货交易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探索油品全产业链的合作,批准舟山三家仓库作为上海期货交易所的交割仓库。

  为更好地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沿线的9个城(区)日前与上海证券交易所达成战略合作,上交所将设立上证G60科创走廊综合指数和上证G60战略新兴产业成分指数。

  金融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的核心,长三角正借鉴全球经验,发挥政府搭台合力、探索多元化融资方式、充分用好资本市场、实现金融功能错位发展。“长三角区域金融合作成效显著,初步形成功能互补,优势叠加的区域金融发展新格局。”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副主任李军表示。

  同时,针对企业成本高企问题、上市公司债务风险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长三角各地积极出台了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的系列组合拳。

  上海证券交易所在长三角设立了5家服务基地,稳步化解了一些重大跨区域的金融个案风险。

  浙江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与农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共同设立“浙江省新兴动力基金”,合作投资目标规模100亿元,主要投向上市公司、特别是民营上市公司,用于缓解企业债务压力,化解近期金融市场风险。

  一系列减负降本、金融扶持实体经济的组合拳出台,民营企业的感受最明显。“现在每天都会接到银行负责人的电话让我推荐优质的民营企业,国家对民营企业支持有力度,让企业在寒冬中感到温暖。”上海出口商品企业协会会长冯郑州表示,之前喊了多年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的确得到了缓解。

  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阮青表示,区域合作是大势所趋,金融协同是关键要素,要提升金融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能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长三角  长三角词条  动能  动能词条  催生  催生词条  一体化  一体化词条  区域  区域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