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川渝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1月3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嗅觉敏锐的企业正抢抓机遇,积极布局全新的双城经济圈。

  3月17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四川重庆党政联席会议召开第一次会议。两省市克服疫情影响,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务实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好局、起好步。两省市主要领导强调,要尽快把战略要求转化为战略行动,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3月23日,重庆市召开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动员大会,动员全市上下齐心努力,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

  巴蜀一家亲,川渝一盘棋。成渝双方协力推动,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的“双城记”正精彩上演。

  成渝携手相向发展

  成都龙泉山以东,春风习习的沱江岸,淮州新城国际会展中心硕大的钢结构顶部,身系安全绳的施工人员正忙碌着,吊装、焊接一件件钢制构件;一旁的淮州新城国际商务中心项目施工现场,一辆辆施工车辆与机具在红土地上有序穿梭……连日来,淮州新城的建设者全力复工,努力把被疫情耽误的工期抢回来,描绘着成都“东进”的壮丽篇章。

  几千年来,成都始终在龙泉山脉与龙门山脉之间延续发展。近年来,成都向东跨越龙泉山,淮州新城、简州新城、空港新城等产业新城拔地而起,成都城市格局由“两山夹一城”变为“一山连两翼”。成都“东进”,极大拓展了发展空间,也使链接重庆有了新的战略纽带。

  几乎同时,重庆也将发展着力点指向渝西。重庆科学城等重大项目在渝西片区布局,渝西片区已成为重庆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

  长期以来,成渝地区呈现“哑铃式”发展格局,成都和重庆两个“极核”发展迅猛,而经济圈内的其他城市则被远远地甩在后面。

  成都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霞认为,成都和重庆在成渝地区“双核独大”,但和我国其他城市群的“极核”城市相比,实力还相差甚远。成都和重庆应该携手共进,进一步把这两个“极核”做强。

  目前,成都向东、重庆向西的相向发展已然成势。双方频繁互动,已达成多项共识和协议,内容涉及战略协同和规划衔接、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开放通道和平台建设、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协作共兴、市场一体化发展、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合作平台优化提升等多个方面。

  “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川渝两地发展的重大利好,对充分发挥成渝地区科技创新资源优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具有里程碑意义。”重庆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成渝地区要集聚用好科技创新资源,采取共享、共建、共推等方式抓好区域协同创新工作,共同争取国家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等在成渝地区布局,共同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布局。

  3月11日召开的川渝两省市深化交通运输合作视频会上,川渝交通部门表示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川渝两地将推动实现“双核”间1小时直达,“双核”至成渝地区主要城市2小时到达。

  这意味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城市间的时空距离大幅缩小,成都和重庆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将进一步放大。可以预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双核”,将精诚合作、协同发展,并将以点连轴,带动经济圈共同繁荣。

  区域城市协同互补

  在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国际工业港内,车来车往,一派繁忙。复工一个多月来,络绎不绝的货运汽车从这里出发,将汽车零部件运往重庆,供应东风小康、长安等企业。园区内,五四、义丰亨等27家企业已与庆铃、长安等重庆大型企业建立了协作配套关系。未来,融渝企业年产值有望超过95亿元。

  整车生产在重庆,许多供应链企业分布在川渝多地——重庆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中心城市之一,正带动圈内城市协同发展,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

  “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既要抓两头、又要带中间,在做大做强重庆、成都两个‘极核’城市的同时,还需要若干个‘城市点’来支撑,以点串线、以线带面,推动实现区域协调发展。”重庆市永川区发改委负责人说,永川将充分发挥内畅外联的交通优势、人才充沛的职教优势、蓬勃发展的产业优势,既做强自己又服务周边,努力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部崛起。

  发挥比较优势,推进成渝地区统筹发展,这是中央对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提出的要求。川渝毗邻的一些城市,正协同深化重大改革,拆除经济区与行政区不一致的“门槛”,形成“一盘棋”发展格局,将各自比较优势最大限度转化为发展优势。

  在成渝之间画一条直线,中间位置就是重庆市潼南区和四川省遂宁市。两城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地理中心”,占尽“C位”优势,可城市体量较小,缺乏协同机制,发展相对不足。

  3月10日,遂潼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两城签署“1+17”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涉及具体合作事项38条。双方正加速拆除门槛,推动“地理中心”转变为“发展轴心”,推动“中部塌陷”迈向“中部崛起”。

  潼南区委书记曾菁华说,两地要在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理念指导下,抓住重点功能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促进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深度融合发展,共同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率先发展示范区和成渝腹地开放窗口。

  “遂宁将依托与潼南已经形成的便捷交通运输体系,强化与成渝的产业协作配套,加强与潼南等成渝发展主轴节点城市的交流合作,把‘过路效应’转化为‘磁场效应’,真正实现‘中间突围’。”遂宁市委书记邵革军说。

  “成渝都市圈的发展已经从培育增长极的时期过渡到了解决城市群内部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的阶段。”戴德梁行重庆公司策略发展顾问部主管马丽华认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两大都市崛起,同时一体化推进将不断增强荣昌、永川、江津、璧山、潼南等一批区域性中心城市和重要节点城市的支撑作用,从而深化拓展带动周边区域发展。

  开拓内陆开放前沿

  近日,一批来自中国邮政北京国际互换局的邮件被调度至重庆,利用中欧班列(渝新欧)疏运到欧洲。最新消息显示,广州国际互换局的邮件也有可能通过重庆实现欧向转关运输。

  疫情的冲击使得航空、公路、港口等运输方式全面受阻,中欧班列却逆势增长,成为特殊时期国际供应链的重要支撑,稳定了外贸货运通道。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成都蓉欧班列开行267列,同比增长88%。

  即使排除疫情影响,重庆、成都开行的中欧班列也是运输货值最大、辐射范围最广、带动产业最强的中欧班列。截至2019年年末,重庆、成都全年开行中欧班列均超过1500列,合计超过全国中欧班列总量的三分之一,以川渝两地为起点的中欧班列影响力逐年增强。

  中欧班列极大地缩短了成渝地区与欧洲市场的时空距离,促进了成渝地区的西向开放。而目光向南,国家发改委2019年8月印发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明确了重庆、成都至北部湾的三条主通道,还赋予了重庆、成都枢纽地位。

  长江经济带通过重庆港,已实现西向、南向的快速对外连接。地处“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交汇点的成渝地区,一举从相对封闭的内陆深处,跃升到了对外开放的前沿,开启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内陆时代”。

  2019年7月,由重庆荣昌与四川泸州共同打造首个内陆“无水港”——“中国四川港务·荣昌无水港”正式投入运营,荣昌企业进口货物关税可在荣昌本地缴纳,平均物流成本降低了50元/吨。同年底,由荣昌与泸州打造的荣昌城市候机厅投入运营,荣昌市民实现一小时内在荣昌黄金坡客运枢纽站无缝换乘机场大巴,直达泸州云龙机场。由此,荣昌这个不靠江、不靠海的内陆城市实现了“空、铁、公、水”立体多式联运体系。

  不止如此,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透露,荣昌正与毗邻的四川泸州、内江携手抢抓开放机遇,将荣昌货运机场、泸州长江港口和内江铁路枢纽无缝连接起来,发展空地联运和航空物流,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国际物流“金三角”。

  川渝携手,两地对外开放的通道还将进一步扩大。2月28日,两江新区和天府新区共同打造内陆开放门户第一次联席会议,通过视频连线“云会议”方式召开。两大国家级新区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发挥两地重要节点功能,依托在航空枢纽、中欧班列等方面的互补优势,全面加强航空互联、陆江联运等合作,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抓手,加强联动试验、共享改革经验,联合打造西部对外开放合作新标杆。

  数据显示,重庆2019年外贸进出口总值5792.8亿元,同比增长11%,高出同期全国增速7.6个百分点。同年,四川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6765.9亿元,同比增长13.8%,高于同期全国增速10.2个百分点。

  封闭盆地的开放活力已被激活。巨大的加速度,将使川渝两地外贸进出口总值在西部乃至全国的占比不断攀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势将成为内陆开放新高地。

  目前,川渝双方已达成食品监管一体化、公共就业服务网站相互连接、跨区域医联体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联动等一系列合作项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动力十足、蹄疾步稳。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双城  双城词条  增长极  增长极词条  川渝  川渝词条  经济圈  经济圈词条  高质量  高质量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