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可大与可久

  “可大”“可久”是中华文明的鲜明品格。不仅要自己好,还希望别人好,这是可大;不仅我们这一代要好,而且希望子子孙孙、千秋万代都好,这是可久。前者是在空间轴上的扩展,后者是在时间轴上的绵延。“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一纵一横,相互协力,让我们明白一切都是相互关联的;“四方上下曰宇,往来古今曰宙”,宇宙浩渺,天道循环,构成中华文明发展的大气象、深格局。中华先贤秉持这一健全的宇宙观,通过各种教化方式,转化为中华儿女日用而不知的行为自觉,这正是中华民族日益恢复该有的世界地位的内在动力,也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至今的文化基因。

  一方面以己度人、推己及人,一方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自己和他人有尊严地打成一片,这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的梁启超说过:“儒家哲学范围广博,概括起来说,可以《论语》‘修己安人’一语括之。”《论语》有载: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修己以安百姓”,这是连尧舜这样的圣王都不无缺憾的。修己以安人,通过修身成己来安顿亲人、友人、自己影响所及的人。恰如投进湖面的石子,荡开的层层涟漪,由近及远,而能够达到的最远距离,往往就由我们修身的功力决定。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是“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君子之风,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当,是“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气魄。“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儒者立志,须令天下无一物不得其所,方为圆成,不能仅仅满足于自己或少数君子安身立命。孔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有如此气象乃是“为生民立命”。正因为如此,佛教东传之前,佛门泰斗就认为,东土有大成气象。

  事实上,中国人最善于在大局下思考问题,最善于协调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任何人都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就如没有所谓的“一滴海水”之说——如果这滴海水脱离了大海,转瞬之间就会被火辣的太阳烤成水汽。《文子》有云:“有鸟将来,张罗而待之。得鸟者,罗之一目;今为一目之罗,则无时得鸟。”每一张罗网都有成百上千的网眼,而最终能够抓住小鸟的只是其中的一个网眼;但是,如果只有这一个网眼而没有其他网眼的配合,这个“一目之罗”是无论如何也抓不到小鸟的。“罗之一目”与“一目之罗”,虽都是“一目”,但却有根本区别。前者是局部置于整体之中,后者是局部脱离于整体之外。“得鸟”与“失鸟”的结果表明:局部在整体中才会发挥作用,否则就失去作用。除“得鸟”的“一目”之外,其他“罗”中之“目”,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天地之大德曰生”。人在天地间,就应该成为顶天立地的人,成为参赞天地之化育的人,成为“曲成万物而不遗”的人。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的中国共产党人,拥有战略眼光,保持战略定力,是一项必备品质。毛泽东说过,“没有全局在胸,是不会真的投下一着好棋子的”,正所谓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井冈山时期,有一次毛泽东站在黄洋界上问战士,从这里你能看多远?战士们你一言我一语说能看到江西,还可以看到湖南,毛泽东接着大家的话说:“我们革命就要站得高看得远,站在井冈山不仅能看到江西、湖南,还要看到全中国、全世界。”正因为有如此格局,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才形成了燎原之势;也正因为有如此格局,才让中国成为全球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面对动荡不定的大世界,面对百年不遇的大变局,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各国之间的联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人类战胜困难的手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我们要抓住历史机遇,作出正确选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人类更加光明的未来。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在世界发展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新理念新思想新主张,占据了人类道义制高点,凸显了中国特有的大国风范、大国担当,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要中国好,还要世界好,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可大”方面的体现;不仅要当代好,还要子孙好,这是可持续发展在“可久”方面的体现。如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把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成为主流的生产生活方式,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之所以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因为工业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但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创伤。我们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重走西方工业化走过的弯路,而要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促进世界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也是关乎人类永续发展的历史伟业。

  家文化是中华文化圈独有的文化现象,它既是中华文化可大的支点,也是中华文明可久的基点。罗素有一个耐人寻味的观察,孝道并不是中国人独有,但中国文化已达到了极高的程度,而这个旧习惯依然保存。中华文明绵延至今,文化生命力和民族凝聚力之所以能生生不息,与对孝道和家庭的重视休戚相关。正因为这种对家庭的责任,家成为由私及公的必经桥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有了与亲人之间最真诚的爱戴,往外推己及人也才会格外有力。由家而国,这样一种自然而然的推扩,让仁爱精神成为文化精髓,让家国情怀成为民族品格。出则安邦定国,归则立业兴家。这就是我们的传统,我们的根脉。

  可大可久之业,才是合乎道义的历史伟业。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真发展即可大,不是一家独奏而是各国合唱,这是中国对世界秩序一直以来的期待;好发展即可久,不是一时一地的而是瞻前顾后、一以贯之的。《易经》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则可久,厚德载物则可大。《中庸》有云:“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和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则可久,和则可大。做好新时代的奋斗者,日积月累、日就月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水到渠成,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将深根固柢;当好新时代的包容者,不让土壤、不拒细流,泰山巍巍、河海汪汪,人类命运共同体将合力而成,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初心终将实现。■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可大与可久  可大与可久词条  
改革史话

 历史经验中居安思危的大智慧

 在大危机下转危为安,化压力为动力,通常离不开坚强的信心和决心、坚定的行动能力和居安思危的预见能力。而应对能力不会凭空产生,繁荣发展也不会凭空到来,需要坚强的党...(展开)

改革史话

 齐鲁先贤富民思想管窥

 齐、鲁作为先秦文化的重要源头,涌现出吕尚、管仲、晏婴、孔子、墨子、孟子、荀子等先圣先贤,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作出了卓著贡献,仅就“富民”思想而言,齐鲁...(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