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如何稳预期?将推出哪些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如何有机结合?围绕五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年如何推进工作?
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
三重压力下着力稳预期
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如何稳预期?
答: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保持较好发展态势,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8%。国际机构预测今年我国经济增长8%左右。
同时应认识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从需求看,居民消费受局部散发疫情持续扰动,投资稳定增长面临一些要素制约。从供给看,产业链供应链仍有一些堵点卡点,企业综合成本上涨压力依然存在,下游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从预期看,全球疫情走势存在很大变数,经济运行存在不确定性,市场预期和企业信心出现一定波动。
这些压力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全球疫情蔓延与世界经济复苏不均衡、发达经济体流动性泛滥、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叠加影响,有国内疫情散发多发、局部地区洪涝灾害冲击扰动,有长期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凸显和经济增长动能减弱限制,也有具有收缩效应政策碰头的制约。稳预期重要性更加凸显。
首先,稳预期要稳经济、稳产业。必须采取有效政策措施,振兴投资、振兴工业,切实稳住宏观经济大盘。一方面,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扎实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市政、交通、物流等补短板项目建设。另一方面,推动工业经济运行振作起来。更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大对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精准支持,夯实经济发展根基。
第二,稳预期要抓重点、解难题。一是着力做好保供稳价。针对各类供给冲击,特别注意抓好粮油肉蛋菜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产供销衔接,做好煤电油气运调节,确保市场稳定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二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补齐基础设施网络空白,布局新型基础设施。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推动医疗健康、养老托育、文旅体育等生活性服务业提质扩容。三是着力推进惠企纾困。落实落细已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加快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第三,稳预期要补短板、保安全。粮食安全方面,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能源安全方面,加强煤炭、电力、天然气等供应保障,积极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以及海上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继续发挥煤炭、煤电调峰和兜底保供作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集中力量解决汽车等芯片短缺问题,加强国内大宗商品市场监管,加快构建现代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
第四,稳预期要扬长处、增信心。充分把握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发挥好比较优势。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全球保持领先,拥有完整产业体系、完善配套能力、丰富人力资源、便利的软硬件基础设施网络,有14亿多人和世界规模最大、成长最快的中等收入群体构成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有集中力量办大事难事急事的制度优势,有丰富调控经验和较大政策空间。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
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如何把握和落实?
答: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就是要着力稳定经济大盘,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具体工作中要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把握好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的时度效,实现稳和进良性互动、动态平衡。
在宏观政策方面,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用好投资政策和消费政策工具,实施好即将出台的扩大内需战略纲要。
在改革开放政策方面,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打造大企业与中小微企业共生共荣的发展生态。落实好今年即将进一步缩减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继续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在结构政策方面,围绕畅通国内大循环,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在区域政策方面,加大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工作力度。实施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第二,加大政策实施力度。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力度。适当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精准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两新一重”等项目建设。加大惠企纾困力度。
第三,政策发力适当靠前。靠前加强基础设施;靠前下达资金;靠前安排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第四,狠抓政策落地见效。进一步完善宏观政策传导机制,打通“最后一公里”,使政策效果更快更好传导到基层、到企业、到项目、到就业。
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有机结合
问:面对复杂环境,如何提高宏观调控前瞻性和针对性,统筹处理好跨周期调节和逆周期调节?
答:跨周期调节的“跨”体现在政策跨年度安排上,逆周期调节的“逆”体现在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反作用上。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控政策有机结合,要立足今年、着眼明年,处理好当前和长远、总量和结构、速度和效益的关系,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重点把握好“三个结合”。
第一,把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与防止经济大起大落结合起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是要缓解三重压力,逆对经济周期,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防止经济大起大落,主要考虑去年一季度经济下降6.8%、跌了一个“坑”,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18.3%、上了一个“坡”,明年要过一个“坎”,填谷削峰,攻坚克难。把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熨平经济波动、避免大起大落,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提高宏观调控有效性。
第二,把今明两年政策措施结合起来。今年四季度发行的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主要在今年底明年初使用,与明年发行的专项债形成“1+1>2”叠加效应;振作工业经济运行、减税降费、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等政策将在今年底至明年发挥作用,充分体现跨周期调节要求。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今年要对明年经济工作提前做好准备,推动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早出台、早落地、早见效;明年要持续落实好今年提前出台的政策举措,努力稳定一季度、上半年乃至全年经济运行。
第三,把财政货币政策与其他政策结合起来。切实加强政策统筹协调,强化政策预研储备,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联动,推动财政、货币、就业政策和产业、投资、消费、社会、环保、区域等政策形成系统集成效应。做好政策出台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评估,及时出台有利于稳定经济运行的政策、有利于激活力增动力的改革举措,慎重出台有收缩效应的政策。
正确认识把握五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五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2年将从哪些侧重点出发做好工作?
答:五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要正确认识、宣传阐释和推进解决。从发展改革工作的角度,重点抓以下工作。
在共同富裕方面,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着力抓好就业增收、公共服务、地方示范等工作。促进稳业增收,将收入增长建立在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基础上;完善公共服务,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加快推动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政策举措落实落地。
在规范资本发展方面,针对一些大宗商品及民生必需品价格暴涨,贯彻执行好价格法等法律法规,防止价格大起大落;协同做好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反暴利防范短期游资炒作、反资本脱实向虚、反头部平台企业侵权等工作。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在保障初级产品供给方面,重点是做好粮食、能源及重要原材料等安全稳定工作。着力增强关键品类物资储备和调节能力,优化产能协同保障和区域布局,与实物储备形成衔接有序、梯次支撑的保障合力。
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面,加强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加强投资项目债务风险防范,持续推进防范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风险,加强企业债券违约风险防范,提前做好应对复杂局面的工作预案。切实防范经济运行下行风险,避免风险因素“水落石出”,在发展中解决风险问题。
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碳达峰碳中和意见和方案,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