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乡村是消费增长“新一极”

  近年来,农村消费环境不断改善,移动支付和农村电商蓬勃发展。这使得农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连续多年超过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改变。乡村成为消费增长“新一极”,要以扩大乡镇消费为抓手带动农村消费,让农民消费、能消费、会消费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强调更大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双11”网络购物节以来,电商企业对乡镇和农村下沉市场的竞争日益白热化,小镇青年和农村青年的消费能力获得了市场认可。笔者认为,乡村成为消费增长的“新一极”,要以扩大乡镇消费为抓手带动农村消费,让农民消费、能消费、会消费

  乡村市场成为行业热点并不奇怪。我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突破1.6万元,收入增速连续10年高于城镇居民。同时,农村消费环境不断改善,移动支付和农村电商蓬勃发展。这使得农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连续多年超过城镇居民。更重要的是,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发生改变,以往占绝对地位的基本生存消费比例正慢慢下降,非商品支出比重在慢慢上升。

  不过,农村消费市场结构依然不合理,多重因素影响了农民消费热情的释放。

  从主观条件看,存在“无钱”消费问题。尽管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市民,但增长速度逐年下降,收入绝对值依然与市民差距很大,这是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的最大障碍。对传统种粮农民来说,预期收入受粮食价格、自然风险等不可控因素影响较大;对传统务工农民来说,一般是在务工城市维持最低程度消费,再把积累的钱带回村里投入大额支出。

  退一步说,即使更有钱了,但舍不舍得花,愿意往什么地方花,则是另一回事。在城乡二元格局下,农民住房、教育、医疗、社保等保障程度相对城市较弱,往往需要自身不小的投入。即使农民手头上有些积蓄,他们大多会捂紧口袋,不敢随意花钱,中老年农民尤其如此。在中西部农村,大部分人消费依旧是以满足日常生活消费为主,享受型消费仍处于初级阶段。

  从客观条件看,存在无处消费问题。尽管农村电商发展较快,但传统农村消费市场硬件建设依然存在“卡脖子”环节。据统计,全国33%的乡镇没有商品市场、53%的村没有综合商店、70%的村没有餐馆,需要补齐。农村市场经营品种少,商品档次低,业态单一,农民有需求时不得不到城市消费

  短板就是机会。可以预期,今后农村消费市场大有可为。农民收入在增长,人均年收入在“十四五”期间将会突破2万元,消费有望持续扩容。农民消费在升级,从“不讲究”转向“不将就”,生活改善型消费日益增多。农村市场在培育,市场主体针对农民消费习惯和消费热点的产品不断推出。对此,更要顺应规律,打好农村消费提质扩容组合拳。

  收入是决定农民消费能力的第一要素,要让农民消费。要畅通农民农产品销售和外出务工渠道,稳住农民最重要的两部分收入来源。要发展普惠金融,提高金融为农服务能力和水平,充分满足大户、农场主等新型主体的消费升级需要。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从而提高农民整体面对经济环境变化、商品价格波动的抵抗力。

  互联网是农村消费市场的最大变量,要让农民消费。把手机作为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新阵地,用好移动互联网这个新工具,增加农民消费的便捷性和可选性。目前,全国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已超过97%,要让电商企业在农村市场扎下根,更好服务农村消费者。鼓励农民提高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引导其增加在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的消费

  商业网点是农村消费可达性的核心硬件,要让农民消费。当务之急,是要以乡镇为重点逐步辐射开来,提升农村商贸水平,加大商业网点设施建设。从农民多样性需求出发,培育多渠道、高效率农村市场体系,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农民消费需要,让更多商品和服务以更低成本、更快速度、更好质量到达农民身边。(乔金亮)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乡村是消费增长“新一极”  乡村  乡村词条  增长  增长词条  消费  消费词条  
政策解读

 一份“舌尖为证”的白皮书

 在1996年发表《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20多年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4日发表《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20多年过去,中国人依靠自身力量端牢了自己的饭碗,实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