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到2020年,教育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缓解,政府依法宏观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有序参与、各方合力推进的格局更加完善,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作为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又一纲领性文件。《意见》有何亮点?它为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指明了什么方向?又将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何种支撑?
着眼长效机制构建
“立柱架梁”进入“内部装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从教育体制入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关于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先后出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改革举措取得明显成效,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和教育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
“与此前多次改革相比,《意见》在坚持改革主体框架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教育现实问题,从体制机制层面提出了施工路线图和时间表,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解决办法,在改革的力度、广度、深度上又有了新的突破”,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方向荣表示。
在充分借鉴和吸收已有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意见》提出,坚持扎根中国与融通中外相结合,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放管服相结合,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从系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方面改革,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的特点。“着眼长效机制的构建,集中推进、全面深入”,方向荣认为,这标志着我国教育综合改革进入由“立柱架梁”进入“内部装修”的新阶段。
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
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近年来,我国大中小学德育工作强化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根基,德育途径、方法也更加多样化,德育机制在创新、德育保障在增强、德育管理在改进。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田慧生表示,目前德育工作仍相对薄弱,还存在不同年龄段德育衔接不畅、实效性不大等问题。
《意见》指出,要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强调要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科学定位德育目标,合理设计德育内容、途径、方法,使德育层层深入、有机衔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方向荣看来,这些改革举措,抓住了教育的根本性、长远性、全局性问题,科学回答了“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等根本问题。
“关键能力是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才成功的重要因素”,田慧生表示,目前,过于注重分数、单纯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模式没有根本改变,忽视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更不符合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需要。
《意见》提出,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即培养认知能力,培养合作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职业能力。引导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积极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
改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改革评价方式
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
10多年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许多发达地区已传播开来,成效显著。注重以学生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改革最显著的特征。
“但是从整体上看,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授、轻思考,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在学校教育中仍占主流”,田慧生坦言。为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意见》强调要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教学手段,改革学生评价方式。同时提出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外负担。
针对基础教育过于强调应试导向,学生实践能力整体偏弱;职业教育长期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的学生社会适应力不强、认同度不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式相对单一,创新创业能力整体不强等问题,《意见》要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合理设计学生作业内容与时间,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坚持学中做、做中学,推动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高校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完善课程体系,完善学分制,实施灵活的学习制度,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
“《意见》的问题意识强烈,对当前教育领域的重点问题和难题逐一进行了回应”,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马树超表示,《意见》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突出工作重点,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还提出了一些针对性较强的解决方案。
《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多种形式办园,有效推进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实施消除大班额计划;切实改变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薄弱面貌;完善入学制度,统筹设计小学入学、小升初、高中招生办法;研究制定高等学校分类设置标准,制定分类管理办法,促进高等学校科学定位、差异化发展,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避免关门办学、单打独斗
构建内外联动、协同推进、合力育人体制机制
健全加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切实提高教师待遇,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制度,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健全教育投入机制,完善财政投入机制,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一般不低于4%,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和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建立健全教育评价制度,建立贯通大中小幼的教育质量监测评估制度,健全第三方评价机制。
有关创新教师管理制度、健全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等一系列关系到师生切身感受的政策内容也一一写进了《意见》之中。
“教育事业涉及人、财、物等各要素,涉及家庭、学校、社会各场域,贯穿公民从幼儿到老年、从职前到职后等方方面面,综合性、关联性非常强。”江西省教育厅政策法规处处长巫志刚表示,《意见》注重构建内外联动、协同推进、合力育人的体制机制,避免了关门办学、单打独斗等现象出现。(记者 陈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