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这为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实现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新的一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任务依然艰巨繁重。
国际方面,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将进一步凸显。与此同时,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治理体系重构,又为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从国内来看,仍旧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艰巨任务,在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的同时,要着力化解各类风险,以平稳发展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良好环境,同时,又要在稳的前提下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改革创新、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等方面取得新突破,进而夯实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基础。
“当前我国发展正面临从未有过的困难和挑战,也面临从未有过的重大历史机遇。既要正视困难、迎接挑战,又要抓住机遇、化危为机,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把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专访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谈到,当前经济运行中仍面临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要有充分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同时也要看到,实现稳中有进有很多有利条件。我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结构调整优化的趋势性积极变化将进一步延续,改革向纵深推进将持续激发企业活力,区域城乡格局重塑将为发展开拓新空间。充足的宏观调控工具、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能,也是稳中求进的有利条件。
“总之,我们有条件、有能力在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前提下,不断进取、不断突破。”徐绍史表示。
五大方向“把握”发展全局
《瞭望》:做好2017年的发展改革工作,需要把握好哪些重点?
徐绍史: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必须首先在事关全局的重大判断、重大决策、重大战略上深化认识,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此,要做好“五个把握”。
第一,坚持把握好稳中求进这一总基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根本点在于稳定大局、不断进取。
一方面,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是进的前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稳定的宏观环境。要统筹把握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经济社会可承受的程度,要坚决守住金融风险、社会民生、生态环境等底线,夯实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的根基。另一方面,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创新,确保结构调整特别是动能转换不断进展,要有所进取、有所突破。
第二,坚持把握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2016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开局之年,“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取得初步成效。实体企业盈利能力增强,规上工业企业利润稳步回升,市场预期得到改善,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提质增效。
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会更重、压力会更大、要求也会更高。这就要求迎难而上,主动作为,更好地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更多地采用技术标准规范,使去产能工作更加合理、更加科学。
第三,坚持把握好市场作用与政府调控的关系。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放管服”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处理好市场与政府关系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放管服”协同发力,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得到了较好发挥。但也要看到,“放管服”还在路上,需要持续深化。
一方面,把该放的放开放到位,进一步减少微观事务管理,放宽放活社会投资,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强化后续衔接和监管服务,增强基层承接能力,加强部门间放权协同配合,创新和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对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也要更好地引导和规范,着力消除体制机制障碍,为新动能的培育发展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
第四,坚持把握好近期目标和长期发展的辩证关系。政策措施要既利当前又利长远,既要立足解决好当前的突出问题,也要着眼长远发展,特别是不能给长远发展设置障碍。要扩大有效投资,起到补短板、调结构、增供给“一石三鸟”的作用。要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顺应和引导消费升级趋势,着力增加高质量、高水平的有效供给,大力推动供给创新带动产业加快升级。要稳定和扩大外需,同样也要着眼于外贸转型升级。
《瞭望》:我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如何看待当前外部环境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徐绍史:这正是第五个“把握”,即坚持把握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我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世界经济金融市场的波动,会对我国经济平稳运行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科学研判和准确把握国际经济形势。
2017年世界经济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将进一步凸显。这些因素都会通过投资、贸易、资本流动等多种途径和渠道传导,影响我国经济金融稳定,增大我国稳定外贸、吸引外资、保持汇率和外储基本稳定的难度。但同时,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治理体系重构,又为我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中,越来越多国家希望扩大与我国的投资经贸合作,这有助于经济全球化、投资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也倒逼我国外贸转型升级。
特别是国际产能合作对接空间巨大,在国内富余产能走出去的同时,带动中国装备、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出去。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也为我们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创造了条件。这就要求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全球范围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持续发力供给侧重点任务与关键改革
《瞭望》:2017年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发展改革工作将有哪些主要的着力点?又将如何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质性进展?
徐绍史:围绕着新一年的发展改革工作,我们强调要做好“六个聚焦”。
一是聚焦制度创新,激发市场活力。
二是聚焦振兴实体经济,提升供给水平。
三是聚焦创新驱动,培育壮大新动能。
四是聚焦扩大有效需求,稳定宏观环境。
五是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有效防范化解风险。
六是聚焦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和谐。
“三去一降一补”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发展改革系统将推进以下工作:
一是扎扎实实化解过剩产能。2017年是去产能的攻坚年,要充分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统筹处理好去产能与稳定供应、优化结构、转型升级的关系,更加科学精准、有序有效去产能,更加严格控制新增产能,更加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更加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对2016年任务完成情况,要严格验收,真去真退,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抽查,存在问题的,要严肃查处。
二是稳妥有序降低企业杠杆率。大力优化存量资产,力争遏制住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快速上升的势头。各地将因地制宜加强探索,为面上推广积累经验,也要防范少数企业恶意逃废债。
三是持续抓好降成本措施落实。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减税降费力度,深化简政放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继续开展涉企乱收费专项整治,严肃查处不执行减免政策、扩大范围重复收费、擅自设立项目收费的违规行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2017年一季度,要对降成本政策落实情况开展评估。
四是切实提高补短板的精准性和有效性。2017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集中用于脱贫攻坚、农业、灾后水利薄弱环节、软硬基础设施、创新能力建设等短板重点领域。将抓紧制定各领域补短板实施方案,省级层面加快出台实施方案,全面实施补短板项目建设。
五是会同或配合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去库存。继续加大棚改货币化安置力度,实施好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同时,按照市场化、机制化、常态化方式,有序消化工业企业、政策性粮食和储备棉库存。
《瞭望》:中央明确提出,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围绕着这一目标又有哪些部署?
徐绍史:我们将抓紧研究制定2017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把推进已出台改革方案的抓落实、见实效摆到更加重要位置,完善配套政策,确保改有所进、改有所成。为此要用好“两张清单”和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国家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全国12358价格监管平台。对于新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和核准权限,要切实将后续工作落实到位,强化规划、标准的指导约束作用。
同时,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纵深推进价格改革。聚焦2017年基本放开竞争性领域和环节改革价格,打好价格改革攻坚战,加快制定分行业价格管理办法和成本监审办法。
除此之外,还要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分析研判和风险预警,备好用好政策工具箱,积极防范和稳妥处置各类风险。
以有效需求与功能平台支撑经济平稳发展
《瞭望》:稳中求进,稳是大局,新的一年将如何确保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徐绍史:一方面,推动消费加快升级。持续推进“十大扩消费行动”,全面实施绿色消费、通用航空、交通物流融合发展等政策文件,确保任务落到实处。积极培育新消费增长点,加快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幸福产业发展,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升级,加快事业单位改革,着力扩大服务消费。不断改善消费环境,强化现代流通体系、冷链物流、停车场、充电桩等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价格监管和反垄断执法力度,全面推行市场价格检查“双随机、一公开”。
另一方面,努力扩大有效投资。继续调整优化中央预算内投资,真正起到补短板的作用,要集中用于重大战略、重大工程和重点建设任务,更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加快启动实施“十三五”重大工程建设,完善分类推进工作机制,对于重大水利、铁路等大型项目,建立快速审批通道;对于打捆项目,细化项目清单,明确责任主体。创新投融资方式,继续推动传统基础设施领域PPP,筛选和推荐一批有较好现金流、有稳定回报预期的项目。着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向民间资本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
《瞭望》: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培育新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方面,新的一年将采取哪些措施?
徐绍史:这是推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完善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政策组合,促进“三大战略”和“四大板块”发展,加快推进区域优化重塑,促进区域协调协同发展。
一是扎实推进“三大战略”。发挥好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作用,集中精力抓统筹、抓机制、抓重点、抓落地。“一带一路”建设,要加强对部门和地方的统筹协调,建立健全重大项目跟踪机制,聚焦重点地区、重要支点国家、重大标志性项目,推动务实合作。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突出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一战略核心,持续推进交通、生态、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强化创新、改革、试点三个关键支撑,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实施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保护工程,推动航道畅通、枢纽互通、江海联通、关检直通,强化省际间、区域间协商合作,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二是创新完善差别化区域政策。支持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和生态安全屏障功能,推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市场取向的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中部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制度创新、转型发展、陆海统筹,进一步深化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等区域协作。
与此同时,培育规范国家级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临空经济示范区、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等重要功能平台建设,引导要素集聚,加快成长为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对资源枯竭、产业衰退地区要加大支持力度,重点推进新疆、西藏和四省藏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长治久安。
三是优化新型城镇化战略格局。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推动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居住证制度以及人地挂钩、人钱挂钩政策意见。抓好城镇体系“上下两头”,编制城市群规划,布局一批国家中心城市,培育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镇,推动一批具备条件的县和特大镇有序设市。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及时总结经验,并向全国复制推广。
紧紧抓住新旧动能转换关键点
《瞭望》:总体上看,目前新旧动能转换处在胶着状态,新一年在推进新旧动能加快接续转换方面将有哪些重要举措?
徐绍史:要破解新旧动能转换的胶着状态,有赖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新动能更快发展、新产业更快成长、传统产业更快改造提升。
一是加快培育壮大新发展动能。把体制机制改革作为新动能培育的引擎。推动8个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取得决定性进展,营造有利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新动能培育的抓手。推进首批28家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围绕双创平台市场化运行、大企业内部创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瓶颈制约,推动出台一批硬措施。把新兴产业作为新动能培育的重点。提升创新发展的基础能力,加大对信息、民用空间、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建成一批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构建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体系。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前沿战略性领域,实施一批系统性工程,加强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推动军民融合重大示范项目建设。
二是持续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推进制造业升级改造重大工程,加快高端装备研制和产业化,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鼓励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深入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推动交通、能源等基础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交通建设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全面实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
三是促进服务经济创新发展。出台服务经济创新发展大纲,深入实施新一轮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加快培育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开展服务业补短板专项行动,提升服务质量,推进标准化发展,强化知识产权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扩大服务业企业融资渠道。
四是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高标准农田、现代种业、规模化养殖场、粮油仓储设施、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抓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与此同时,积极稳妥推进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和收储制度改革,鼓励农民工、大学生、企业主等群体返乡下乡创业。L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