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很经典的话:“你的脸上云淡风轻,谁也不知道你的牙咬得有多紧。你走路带着风,谁也不知道你膝盖上仍有曾摔伤的淤青。你笑得没心没肺,没人知道你哭起来只能无声落泪。要让人觉得毫不费力,只能背后极其努力。人,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最近在看蓑依写的《要么庸俗要么孤独》这本书,给我的感触很多。工作以后循规蹈矩的生活,常常容易让人迷失自我,用年轻人的话来说,就是丧。记得白岩松在《白说》里说的一段话:真的不愿意看到这个年龄的年轻人,天天拿着手机看的全是同质化的东西,你不过就是在跟你同等智商,甚至低智商的人在天天交流,请问,高你的人在你手机上吗?确实,现在大家每天刷抖音,刷朋友圈,去社交,看的都是些碎片化、同质化的东西,很少有人在里面真正学习和成长。记得以前有人说过,读书是最廉价的投资。用最低成本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世界,获取作者对于人生和世界的认知。
心理学上有个“头部理论”,大致的意思是你越优秀教师你就会越优秀教师所有的资源都会不自觉地找上你。说起来羡慕,但背后谁都知道,你越优秀,你就得越拼命,最可怕的是你成长的速度,跟不上社会变化的速度,你慢一点,就慢过了一生。之前备考公务员面试,我一直在小打卡,并在心里默默承诺,要一直坚持下去,可是考上以后,就慢慢搁置下来,现在再打开小打卡,发现很多大神还在继续坚持,而我想尝试再开始却难以开口。前行艰难,落后就是一下子的事情。
二十五岁之前,人生有很多刻度,比如高考、大学毕业、或者找到第一份工作等,可是到了二十五岁之后,人生的刻度不再被天然定义,你只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去标刻。如果你不自觉地去制作一些节点,等有一天,你回头看时,生活非但索然无味,乏善可陈,而且令人悔恨不已。人生越往后,越需要自己去制作节点。可是,很少有人做到。但自己做不到,并不意味着别人没有在做。目标有时候不是用来实现的,而是用来给你指路的,当你超过这个“路牌”,请继续往前探索。
我很喜欢这本书里的一句话:人生所有的事都可以是马拉松,你要上路,要奔跑,要赶超,要挥汗如雨,要皮肤发亮,要战无不胜,所向披靡。
要相信,变好,不是意志,是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