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也快10年了,在早期根本没大么多人做产品,网上也没有各种良莠不齐文章的年代,俞军十二条可以说是每一位产品人的启迪指路经典,甚至在现在回过头来看,也会时常有新的感悟,真是常读常新。
这也是为什么我抱着如此大期待翻开这本书的原因,但是这本书读完之后还挺“一言难尽”的。
1、里面充斥着大量和“产品方法论”无关的内容。
这一点在前几章随处可见,很多地方为了讲清楚一些相对简单的道理or定义,特地引经据典,花费比较大的篇幅,然而这些对于后面要讲的论点并无直接帮助,甚至也难以有让人启发的地方。让人读起来有种,这本书到底是叫“产品方法论”还是“产品第一课”的感觉。
2、一些案例的思考格局实在太小了。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书中有个讲“滴滴打车的排队功能”的case,里面说到“加价功能”的目的是为了抑制用户需求,看到这的时候我真的是一脸黑人问号,加价明明是为了一方面通过提高单次打车的价格吸引更多的司机,从而提升运力来满足现在供不应求的打车需求;另一方面也是通过价格的提高,来体现当前打车的实际出行成本,让用户判断自己是否愿意付出这个成本继续打车,还是选择其他成本的出行方式。
当然整本书我觉得最有亮点的,还是选拔和培养的部分吧,这一章节还是有给到我很大的启发的。
但为什么最后我还是感觉遗憾呢,可能还是因为书名是《产品方法论》吧,没有看到书名对应预期的内容,所以深感遗憾。
不过在看完整本书,又看回作者写着“俞军等著”的时候,我又好像有点明白了,懂的人应该懂我的意思。作者:efay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