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网络上有一个超火的问题:读书与不读书的差别在哪?
我一页一页翻过去,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答案,但我最喜欢的,是这样一段话:
读过的那些书,你未必都会记得,但那些内容,却会一直存在于你的脑海里,默默地改变着你。
我觉得也是这样。学习,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学习给你带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一点一滴的去积累,看起来并不明显,却能在将来,垒成一组高高的梯,让你见到更美的风景。
那么,国学,在这些知识中,一定是独一无二的。有很多人可能会向往国学,却担忧国学枯燥,所以便渐渐地远离。
我倒觉得,有些时候,尝试着去接触那些平素不敢去触碰的东西,也未必全是坏事。
国学,是悠久的历史,是千年文化的传承,读国学,可以让人从中窥探到许多人生的大智慧。
明代末年的佛门高僧憨山大师便感叹说:“不知《春秋》,不能处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
足以可见,国学经典对于个人的文化修养,是影响巨大的。
这套《国学梯级公开课》及门梯读到了第三册,鉴于书中多元的阅读方法,我已经能适应到文言文的正确方法了。从第一册开始,我采用的便是朗读的方式,以求自己能够更好的理解文中的字义。
两册读下来之后,最明显的一个变化,便是对于阅读文言文时的断句,能够做到基本标准了,语速与理解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最重要的是,通过自身的理解去阅读《国学梯级公开课》中收录的文言文之后,再去看编者对于此文的解读与阐发,不仅可以让阅读上的理解达到更上一层楼,还可以激发更多的思考。
这一整套的流程走下来,不仅消除了读古文言文时的枯燥,还增添了不少的趣味。读来就像是一个又一个的闯关过程,每每通过一关,都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优美的品质多了一分的见解。
这才应该是正确的学习方式,不枯燥,不乏味。追寻国学,这一路,我想应该是越来越好的,越来越吸引的,像是明灯,能指引你去做对的事。以后的路上,我们一起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