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常识经济学4》讲述的是传统经济学的非传统应用。贯穿本书的3条核心价值观为:(1).由社会总的净收益(收益-成本)最大化角度决策事物。(2).遵循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当行为的后果只有自己承担时,结果是最优的;当行为的后果由他人承担时,结果往往是最差的;当行为的后果部分由他人承担时,行为往往偏多;当行为部分受益他人时,此行为往往偏少。(3).遵循公共河流法则:成本溢出即部分后果由他人承担时,行为应受到惩罚,反之收益溢出应得到奖励。
以下记录让我印象深刻的例子。
(1).对艾滋病问题,从感染患病成本(涉及传播)及性行为愉悦收益出发,以感染率(被感染数量/性接触数量)作为目标函数,以目标函数值最小化为目标。结论是适当鼓励性保守者可使社会总福利增加,因而需采取措施,有效识别并鼓励此类人群,需要注明的是,这并不是站在个人利益最大化,而是社会利益最大化的角度。
(2).对生育问题,在假定天才产生几率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多生育能产生更多天才,促进技术进步,且天才间奇思妙想1+1>2。开创性的技术使全社会受益,使现有资源养活更多的人,生活质量提高。同时,作者分析得出,目前人口并不多,生育可带来溢出效益。笔者认为,在社会各方资源能够配套满足的情况下,且人口优势未被不当政策削弱的情况下,适度增加生育是可行的。
(3).对储蓄问题,在假定资本家保持生产效率,只减少消费而增加储蓄的情况下,其创造大于消费,社会福利流向其他人,因此有利于社会。需要警惕的是,储蓄不消费导致他人收入减少继而降低社会福利的说法是做错的,因为如果用这些储蓄进行消费,会导致他人可得物资减少。如果考虑供需关系所导致的价格变动,此情况更甚。作者阐明自私和吝啬不是一回事,自私是占有更多的资源,而吝啬占用的资源更少。进入讨论淘金问题,阐述致富有两种方式:(1).自己创造财富(2).占有别人财富。叙述淘金与造污类似,都是将无害物质转为有害的东西,甚至淘金比造污危害更大,因为污染物是有用产品的副产品,而淘金一无是处。
(4).幼年时自信心和交流技巧的养成,与成年后收入高低相关。继而讨论与相对财富相比,绝对财富对幸福感获得更为重要,如人们更在意自己假期的长度而不是比邻居的长;变得更富有的快乐会超过看到所有人也变得富有而带来的痛苦。
(5).对童工问题,作者列举了19世纪中叶的英国和美国雇佣童工(37%的10~14岁男孩,60hrs/week)的例子,而当今第三世界童工现象已减弱,认为我们不应主张:既目睹第三世界国家深陷贫困之中,又否决他们做出合理的应对机制。禁止强迫劳动和制定环保标准可以阻人耳舌,却不利于减轻人们的贫困。
(6).对偷猎问题,政府将大象送给当地村民,使大象“有自己的主人“,从而防止非法偷猎者,而村民合理猎杀,使大象得以休养生息。将”贿赂“做法对机票超员与可乐随天气售卖做对比,可乐的浮动价格较不合理,因为消费者会解读为炎热时收取更多的钱。
(7).对陪审团制度,作者认为,应使陪审团成员充分了解信息(包含错误信息),因为这与陪审员有决定证据是否相关能力的假设一致,从而减少误判。同时作者认为无差别对待嫌疑人而不顾犯罪倾向性是与统计数据不符的。这里的倾向性基于贝叶斯法则,作者也提出让陪审员了解律师信誉的必要性。对于赌徒的倾向性,作者认为,赌徒更倾向于概率小但收益大而不是概率大但收益小;对威慑惩罚,赌徒更看重被罚的概率而非惩罚程度。
关于前置信息至关重要的例子:x进行艾滋病筛选测试,显示被感染了,而测试报告有5%的概率是错误的,因此可得x有5%的可能性是健康的吗?错,x有84%可能性是健康的。以10万人为例,按照假设,有1%的人感染了艾滋病,也就是1000人,测试报告的正确率是95%,即950人会得到被感染的消息,另外健康的99000人中也会有5%的人得到被感染的坏消息(假的),也就是4950人左右,这样得到坏消息的总人数就是5900人,在这5900人中只有950人真的被感染,占比16%,另外4950实际未被感染,占84%。
(8).对于排队效率问题,作者提出改变规则,后到者去前面排队,可使平均等待时间下降,从而总体获益。此机制与目前电话客服排队机制相似。如给微软客服致电,客服会在一开始告诉目前来电平均频率,并告知新打进来的电话都会排到前面的规定,且每隔一分钟就提示顾客在目前排队中所处位置。对于挂断再打的顾客,客服会确保这一顾客打不进来(防止插队)。
(9).对种族歧视问题,举例某高速公路,黑人被拦下搜查毒品的概率是白人的3.5倍,但携毒率相同,其实说明黑人携带毒品倾向性确实高于白人。如果警察存在歧视,黑人的定罪率应更低才是。
(10).对贸易逆差问题,作者认为逆差结论错误,且“真相”正好相反,当人们可以利用新的机会购买到他们想要的商品时,通常会让他们变得更加快乐。
从方法论来看,分析政策可行性,应从成本收益角度出发,考虑溢出效应,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激励和惩罚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