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食穷民》是日本著名记者斋藤茂男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的纪实文学,记录了30年前的日本,但像极了当下的中国,人们的平均生活水平在这些年有了肉眼可见的明显提高,国家的实力也跻身世界前列,但作为社会组成部分的个人压力和不安感越来越重,物质化追求的冲击,人工智能等技术带来的革命性影响也并不逊于彼时日本社会受到的冲击。
饱食和穷民,看似一对矛盾的组合,如果放置于30年前甚至于更早的中国,的确是一对不可能同时用来描述同一个家庭或者同一个人,但是放在作者描写的30年前的日本和今天的中国,的确是可以在同一个家庭或个人身上展示出的特点。
现代社会中大多数在城市生活,有稳定工作的人都应该不会为吃饭发愁,但是伴随着相对高水平的物质生活的同时,是难以抑制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感来自于物质化社会中,社会对高质量生活的标准可以用物质水平去精确衡量,一方面要去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永无止境;另一方面,也要担心自己不进则退,从现有的生活水平跌落,难以适应。
作者在第一篇纪实文学中描写的主人公都遇到个人信贷的危机,简单的来说就是借了自己还不起的债务,借债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为了追求更好的工作业绩,通过借债去填补业绩的漏洞;有为了追求物质生活,通过借债去提前消费,最终通过借债构造的工作和生活都是镜花水月一场空。
借贷这种金融关系,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可以满足个人和家庭跨时间的财富分配和财务安排,对比现代社会之前的与血缘、族群关系相结合的跨时间财富分配和财务安排来说,理论上效率更高。前者的逐利性和后者的互助性相比,更容易在物质化的社会中鼓励人们去做非理智的财务安排。金融业的高速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效率,但对于家庭和个人来说,却未必是最佳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