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遗物整理人看见的》读后感

我真是胆大,居然在临睡前翻开了此书,尸臭、蛆虫、血腥扑面而来,我却一夜无梦。早上将衣服扔进洗衣机,再将自己舒服地扔在沙发上,继续看。

洗衣机停了,还舍不得挪窝,直到最后一“话”热了眼眶。那让我眼眶发酸的情节是:一个男孩问遗物整理公司的员工来做什么,员工说是来帮忙收拾去世爷爷的东西。

男孩点点头,说:“叔叔们是来帮爷爷把东西搬到天堂的吧?”

作者把这个温暖的故事放在最后,并将这份超级挑战的工作定义为“把家搬到天堂”,是希望多给人正面印象吧。不过老实说,读这本书更多的不是感动,而是堵心。我想,作为一个“专业”,遗物整理这一行几年前在日本出现,恐怕和老龄社会有关。

先于中国而进入老龄社会的日本,“孤单死”的情况正越来越多。不仅仅是老人,城市化也让很多年轻人、中年人,默默地、孤单地死在公寓里、出租屋里。

在这一点上,中国也在紧紧“追赶”日本的脚步。“遗物整理人”给我们展示的故事,都是人死后的状态:尸体,死亡时的环境,留下的遗物,周围人的反应……这些“死态”信息,虽然不能窥见人全部的“生态”,但仍然能勾画出生命曾经的轮廓。

鲜活的“死态”的画面和模糊的“生态”轮廓,向我们提出的是一个个生命之问:一位母亲在养老院死去,在她的遗物中,有儿子小时候用纸制作的机器人,还写着某年某月某人做,但儿子从来没去养老院看望母亲,即使是在母亲死后,也坚决地表示不想和“那个人”扯上一点关系!

一个25岁青年在豪华公寓中自杀身亡,他的工薪族父亲和家庭主妇母亲站在楼前不敢进去,他们不相信儿子能住在如此气派的地方。但是在收拾遗物时却发现,儿子留下了大笔的债务……

一位55岁的小学教师,死后发现他的房间中成人录像堆积如山,地板上到处都是黄色写真集……老奶奶8年前住进了“大型卡车”,可以轻松通过院门的豪宅,光厨房就有12个榻榻米大,8年后她离开人世,半年后和尸体一起被发现的,是8年的垃圾,8年的猫狗粪便。难怪作者说:“从外表看,这绝对是一座令人羡慕的豪宅,但走进房间便会发现,这里其实就是地狱。”

若死去的人真有灵魂,在天上看到自己生命最后的场面,该说些什么呢?是露出欣慰的笑容,还是留下愧疚的眼泪?

是无奈地苦笑、尴尬地傻笑,还是满脸决绝,甚至恨不得再死上一回?作者从自己的工作中,看到了“孤单死”作为一个社会问题的存在。他使用“孤单死”而不是“孤独死”,是因为“孤单”是一种状态,而“孤独”是一种感受。

孤单死”确实有着社会成因:小家庭、少子化(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一定会伴随着更多的“孤单死”)、城市单门独户的生活方式等等。但是我认为,“孤单死”的人,多数还是生前出现了人际关系方面的障碍,使得他们与社会隔绝起来。

我们都不是自己选择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我们也没法预知自己到底会是怎么个死法。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的生之状态丰盛一些,温暖一些,快乐一些,既要活得充实,也要和人有深厚的联结。

就像作者感悟到的:“看到故人留下的‘遗物’和‘死亡方式’,我再次认识到生命的重要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并且不知不觉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想,即便我离开这个世界时,阴差阳错地没有亲朋好友为我送行,我也希望人们在我的遗物中,看到真,看到善,看到美,看到我对生命的爱,对他们的爱。我希望我的“遗物整理人”,也能这样的工作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遗物整理人看见的》读后感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遗物  遗物词条  看见  看见词条  整理  整理词条  
笔记

 《再苦也要笑笑》读书笔记

最近我读了一本很好看的书,叫做《再苦也要笑笑》。这本书通过一个个简单、真实的故事教会人们如何面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烦恼。这本书里由许多个小故事组成,每一个故事都蕴...(展开)

笔记

 《微习惯》读后感

为什么你总是有三分钟热度?在这里可以找到答案?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为什么制定计划,填列目标,总是屡屡失败?为什么做一件事情不能持之以恒?过一段时间就毫无动力?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