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孙子兵法》第一篇《始计》的主要原则

此文章已于 22:10:53 2018/6/30 发布到 可以量化研究

《孙子兵法》第一篇《始计》的主要原则

《始计》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一篇,分为四章,第一章讲军事重要,战争与和平时都需要仔细省察。第二章讲五事七计知胜负。第三章讲诡诈12法,诡道的原则是:通过诡诈影响敌人决策,为敌人创造弱点,然后攻击这个弱点。第四章讲先计后战。计算胜者可以战,计算不胜则推迟决战,直到有把握时再决战(如图1所示)。

图1《始计》篇主要原则

第一章:军事重要,战争与和平时都需要仔细省察。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说:军事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可以不仔细省察的。

军事活动不仅在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乎国家的存亡,在和平时期也是国家的大事,也会关乎国家的存亡。苏联就是在和平时期因为军事而解体的(如图2所示)。

图2战争与和平时均应重视军事

《战争论》中对战争的定义为: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战争的目的是通过媾和而获得利益。《战争论》中论述了战争金字塔,分为战斗、战术和战略三层,下层目标是达到上层目标的手段。战斗的目标是使敌人无力抵抗,战斗的手段是消灭敌人;战术的目标是获得胜利,战术的手段是使用军队;战略的目标是媾和,战略的手段是战术胜利。因为战斗的手段是消灭敌人,就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和国家的存亡,所以战争是国家的大事,需要认真思考和对待(如图3所示)。

图3《战争论》的战争金字塔

在和平时期,军事活动表现为国防,国防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国家安全,国防需要金钱投入,那么投入多少合适呢?

极限推理逻辑:将条件推到极限,验证得到的结果,然后再得到通用的结论。

这里介绍一个极限推理逻辑,对于验证逻辑思维很有作用,我将列举几个极限推理逻辑在物理学、军事学、经济学和管理学上的应用。

国防预算一般都是按照GDP的占比进行衡量的。

按照逻辑,如果国防的投入是0,就是对国防没有任何投入,那么就会导致没有国防。没有国防的话,一旦战争发生,就会导致无兵可用,战争就会失败,即没有国防就不能保证安全。如果将经济收入的100%投入国防,就会导致国内经济停滞,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影响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既然经济收入的0%和100%投入国防对于国家都是不利的,那么必然在0%和100%之间存在一个最优点,既能使得国防具备抵御外敌的实力,又能使得经济正常运行。

如果国防预算的投入是0%,那么就没有国防,安全等级为0;随着投入的增加,安全性也在增加,当投入是100%时,国防投入最大,安全性最高,所以安全随着国防预算的增加而增加,安全是一条随着预算增加的上升曲线。如果国防预算是GDP的0%,那么资金都可以用来发展国家经济等,经济发展水平最高;随着国防预算的提高,投入经济建设的资金也在减少,经济发展减慢;当国防预算是100%时,经济发展减少到最小,经济停滞。所以经济发展是随着国防预算增加而减少的递减曲线。

所以必定存在一个最优的国防预算n%,可以平衡国家的安全和经济发展,使得国家的综合利益最大化(如图4所示)。

图4军费和发展的均衡

增加国防预算很容易陷入与其他国家的军备竞赛。A国家增加了国防预算,B国家因此感到了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胁,也增加了国防预算;B国家增加了国防预算反过来又使A国家感到威胁,进而又增加国防预算,从而形成了A国和B国之间的军备竞赛,也就是系统思考的正反馈模型。军备竞赛严重威胁国家安全和影响经济发展,应该尽力避免。

从历史的结果来看,军备竞赛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导致战争,最后通过战争来结束军备竞赛,也就是一方战败后放弃竞赛,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军备竞赛就是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另外一种是一方因为军备竞赛而导致经济崩溃,最后放弃竞赛,美苏军备竞赛就是以苏联的经济崩溃而告终。

军备竞赛还有第三种结果,就是双方通过沟通等方式增加互信,均减少国防预算来停止军备竞赛。

军事很重要,所以在战争时要慎重,以防亡国;在和平时,应该适当国防,防止军备竞赛。

下边我们介绍极限推理逻辑的其他应用,这算是扩展学习。

在物理学中,有著名的伽利略斜面实验,将小车从相同高度的斜面由静止开始自由滚下,测量小车滚动的距离。有三种斜面,第一种斜面上放着毛巾,第二种斜面上放着棉布,第三种斜面放着木板,毛巾的阻力>棉布的阻力>木板的阻力。小车在毛巾上的滚动距离最短,在棉布上的滚动距离大于毛巾上的滚动距离,在木板上的滚动距离最长(如图7所示)。

图7伽利略惯性实验

从实验可以看出,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长,小车速度下降的越慢。那么随着阻力的减小,小车移动的距离越来越远,小车的速度下降越来越慢。当果阻力为0时,小车会一直运行到无穷远,小车的速度保持不变,这就是惯性定律。后来被牛顿总结为牛顿的第一定律:任何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的时候,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在军事学中,兰切斯特法则包含了远距离作战法则和近距离作战法则。第一法则,远距离作战时:战斗力=武器性能×兵力数,即E=mv。第二法则,近距离作战时:战斗力=武器性能×兵力数的平方,即E=mv2。当协同作用为0时,可以得到远距离作战法则,当协同作用无穷大时,可以得到近距离作战法则,兰切斯特法则可以通过将条件推到极限来理解。现实的战斗介于第一法则和第二法则之间。克劳塞维茨在战略五要素的数学要素中介绍了两种作战队形,一种是直线式,这类似于兰切斯特第一法则,另一种是向心圆式,这类似于第二法则。

设税率为F点是税收达到最大值E,则EF线以右的区域被称为税收禁区。“拉弗曲线”认为:税率高并不等于实际税收就高。税率太高,人们就被吓跑了,结果是什么经济活动都不发生,你反而收不上税来(如图8所示)。

图8拉弗曲线

在管理学中,存在着单位产品利润和销售量之间的矛盾。总利润T等于单位产品利润I乘以销售量Q,即T=IQ。降低产品的价格,会增加销售量,当价格等于成本时,单位产品利润I=0,销售量最大化,但是总利润T=IQ=0。提高价格可以提高单位利润,但减少销量,当产品价格为无穷大时,单位产品利润最高,但是销售量为Q=0,总利润T=IQ=0。所以必定存在一个最优价格点,使得单位产品利润和价格均衡,从而使销售总利润最大化。日本经营四圣之一的稻盛和夫说:“定价即经营。做生意的诀窍在于,找到能够得到客户认同、心甘情愿付钱购买的最高价格,然后以这个价格销售产品。定价是攸关一家企业生死存亡的重要决策。”

在管理学中,有世界三大生产理论,分别为流水线生产,精益生产(包括丰田生产方式)和TOC制约理论。这三大理论的主要目标都是产出速度最大化。它们的运作都是基于缓冲管理的负反馈模型。比如丰田生产方式的库存缓冲为多少合适呢?一方面,库存是负债,所以库存越小越好,0为库存最小值。另一方面,库存可以缩短交货周期和应对扰动,库存越大应对扰动的能力越强,系统越稳定,所以库存越大越好。那么就必然在0和无穷大之间存在一个最优库存点来平衡库存成本和系统稳定,使得这个库存既能有效应对扰动,又能将库存成本控制在合理水平。

第二章 五事七计知胜负。

从广义动量定理的角度来说,优势力量是胜利的动力,劣势力量是胜利的阻力(敌人的优势就是你的劣势),二者的合外力决定胜利这个成果,合外力决定成果是物理学的基本原理。优势力量越大,胜利的可能性越大;劣势的力量越大,胜利的可能性越小。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所以,要从五个方面分析研究,比较敌对双方的各种条件,以探求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道,是使民众与国君的意愿相一致,这样,民众在战争中就可为国君出生入死而不怕危险。天,是指昼夜、晴雨、寒冷、炎热、四季更替等天候季节变化的规律。地,是指地理位置的远近,地形的险阻与平坦,广阔与狭窄以及哪是死地、生地等。将,是指将帅的智谋才能,赏罚有信,爱抚士卒,勇敢果断,军纪严明。法,是军队组织编制、将吏的统辖管理和职责区分、军用物资的供应和管理等制度规定。凡属这五十方面的情况将帅们没有不知道的;然而,只有深刻了解。确实掌握的才能打胜仗,否则,就不能取胜。所以,要从以下七个方面来分析比较,以探求战争胜负的情势。要看哪一方的国君比较贤明?哪一方的将帅比较有才能?哪一方占据比较有利的天时地利条件?哪一方的法令能切实贯彻执行?哪一方的军队实力强盛?哪一方的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严明?我们根据这些,就可以判明谁胜谁败了。如果能够听从我的计谋,用兵作战一定能够胜利,我就留在这里;如果不能听从我的计谋,用兵作战必定失败,我就告辞而去。

此段论述了五事七计,通过敌我五事七计之间的对比来衡量谁的力量强,力量强的会战胜力量弱的,经过五事七计的比较就能判断谁胜谁败了。五事七计是实力上的比较(如图9所示)。

图9五事七计知胜负

五事是考察的五个方面,七计是五事的具体比较结果,属于五事的具体分类。

道,是使民众与国君的意愿相一致,这相当于力量的方向一致,才能产生更大的成果,如果民众和国君的努力的方向不一致,那么就不可能产生重大成果,这个道不是指道义上的道。在管理学中,战略管理和这里的“道”类似,战略是企业长期努力的方向,如果公司战略混乱,比如今天低成本战略,明天差异化战略,这种左右摇摆的骑墙战略导致公司既不能获得低成本,也不能成功差异化,最终被成本控制更好和差异化更突出的公司打败。在经济学中,“道”的作用类似于专业化,将力量用于一个方向上会增加成果,也比多样化产生的成果要多。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阐释了分工和专业化可以增加产出,他举了扣针工厂的例子:一个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的劳动者,无论如何努力,一天也生产不了20枚扣针,但有了专业化分工之后,经过前后18道工序,每人每天可以生产48000枚扣针。

讲天,主要是在《火攻》篇中,放火要在天时合适的时机,借助风力可以加强火攻的效果。

讲地,指军事地理,主要在《行军》、《地形》和《九地》篇中进行论述,不同的地形应该如何行军、舍营、给养和战斗。

讲将,主要在《九变》篇和《地形》篇,《九变》论述了将有必死、必生、忿速、廉洁和爱民五种危机。《地形》论述了将应该知晓的六败。

讲法,主要在《行军》、《军形》、《兵势》、《作战》和《九地》中。《行军》篇论述了法令素行以教民,即七计中的法令孰行。《军形》篇论述了度、量、数、称和胜之间的关系,数是兵力大小,即七计中的兵众孰强。《兵势》论述了“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即七计中的士卒孰练。《作战》中论述了“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九地》中论述了“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即七计中的赏罚孰明。

五事和《战争论》的战略五要素类似,战略五要素包括精神要素、物质要素、数学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精神要素包括统帅才能、军队武德、民族精神、胆量和坚忍;物质要素包括军队人数、编制组成和兵种比例;数学要素包括直线式和向心圆式两种作战方式;地理要素包括各种地形;统计要素包括一切补给手段。《孙子兵法》的五事中的道类似于精神要素中的民族精神,战略五要素没有天这个要素。地类似于地形要素。将类似于精神要素中的统帅才能。法包含曲制、管道和主用三部分,曲制指部队的组织编制制度,这和物质要素中的编制组成相同。管道指军官的职责范围规定,这个在战略五要素中没有体现。主用指军需物质的供应管理制度,这个对应战略五要素中的统计要素,都是指补给。《孙子兵法》的五事中没有包括作战方式,《战争论》没有天这个要素(如图10所示)。

图10《孙子兵法》的五事与《战争论》战略五要素

《孙子兵法》的五事和《战争论》的五要素不能说谁的划分更好,因为对于同一事物可以有多个不同分析角度。

在管理学上,也有类似于五事的分析方法,比如迈克·波特的五力模型,用来分析自己,对手和环境的影响。

竞争战略之父迈克·波特提出了五力模型,他认为行业中存在着决定竞争规模和程度的五种力量,这五种力量综合起来影响着产业的吸引力以及现有企业的竞争战略决策。五种力量分别为同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如图11所示)。

图11五力模型

五种力量共同影响自己在行业中的发展,比如同行业竞争者的竞争力很小,那么你在这个领域受到的挑战就少,可以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当一个企业打算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时,也可以通过五力模型来分析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把握获得成功,类似国家使用五事七计的方法衡量自己是否能获胜。

SWOT工具也可以用来衡量自己是否可以成功。SWOT分析的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SWOT分析实际上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SWOT工具没有像五事、战略五要素或者五力模型那样给出具体要分析的因素,但也能达指导企业决策的作用。也就是成功这个目标只有一个,但是成功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第三章 诡道12法。诡诈的原则是:通过诡诈影响敌人决策,为敌人创造弱点,然后攻击这个弱点。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有利的计策已被采纳,还要设法造成有利的态势,作为取胜的辅助条件。所谓“势”,就是根据情况是否有利而采取相应的措施。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的行为。所以,能打装作不能打;要打装作不想打;要向近处装作要向远处;要向远处装作要向近处;对于贪利的敌人,要用小利引诱它;对于处于混乱状态的敌人,要乘机攻取它;对于力量充实的敌人,要加倍防备它;对于强大的敌人,要暂时避开它;对于易怒的敌人,要用挑逗的办法去激怒它;对于卑视我方的敌人,要使其更加骄傲;对于休整得充分的敌人,要设法疲劳它;对于内部团结的敌人,要设法离间它。要在敌人无准备的状态下实施攻击,要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情况下采取行动。这是军事家取胜的奥妙,是根据随时变化的情况,随机应变,不能事先规定的。

诡道12法只是许许多多诡诈方法中的12种,36计中的声东击西、无中生有、苦肉计、空城计等等都是诡诈的方法,不要只拘泥于诡道12法,重要的是要记住诡诈的原则:通过诡诈影响敌人决策,为敌人创造弱点,然后攻击这个弱点。只记住具体方法而不知道原则,就会在遇到问题时硬套方法,但是理解原则后,才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方法。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这两句话的意思是通过上边五事七计计算的优势,并且这个优势被执行者接受,那么就要设法营造有利态势,用来帮助我们在国外的作战。为什么要“计利以听”呢?上边通过敌我五事七计的比较,就能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弱点,也会知道敌人的优势和弱点。我们要做的是用自己的优势打击敌人的弱点,并且隐藏自己的弱点,防止被敌人打击,这样才能产生最大的成果。所以“计利以听”就是在比较计算出自己的优势和敌人的弱点之后,接下来就是要执行自己的优势打击敌人的弱点,而不是没有计划,胡乱进攻,那样的话,五事七计的比较就没有意义了。五事七计的比较就是获得实力的对比,从物理学的角度说就是力量的大小。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势”是根据情况而采取的措施,是由兵力的分配和部署而造成的。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在力量大小相同的情况下,使用力量的方式不同,产生的成果不同,而这个“势”就是使用力量的方式方法,也就是力的方向。

“兵者,诡道也。”这句话是《孙子兵法》中比较重要的,意思是用兵作战应该诡诈,第七篇也说“兵以诈立”,兵不厌诈也是兵法的精髓之一。那么用兵为什么要诡诈呢?我们知道集中自己的优势打击敌人的弱点可以产生最大的成果,从敌人的角度来说也是相同的,那么保证自己的弱点不被敌人的优势打击也成了相对应的原则。敌我双方都在寻找对方的弱点,以便集中兵力进行打击,那么如何判定敌人的弱点呢?情报,决策的基础是情报。情报影响敌人和我方的决策,那么我通过诡诈来释放假情报来促使敌人做出错误决策,进而使敌人暴露弱点,以方便我方进行打击。敌人可以通过《行军》篇中的相敌32法的直接观察方式和《用间》篇中五种间谍的间接方法获得情报,那么我方通过诡诈示形来影响敌人的相敌,通过反间和死间来影响敌人的间谍系统,进而影响敌人决策。

在管理学上,决策可以看做是管理学的本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尔伯特·西蒙说:“管理就是决策”。他也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中惟一的一名管理学家。决策的基础就是情报,决策的制定包括四个主要阶段:1)收集情报;2)列出可行方案;3)择优选择方案;4)对选择的方案和实施进行评价。诡诈主要是对敌人收集情报环节进行影响,进而影响敌人决策。也可以通过影响敌人的其他三个环节了影响敌人的决策。

火烧赤壁影响敌人“择优选择方案”的环节。庞统的献连环计解决曹军不习水性的弱点,成为曹操的首选方案。

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一举消灭刘备,同时吞并孙权占据的江东地区,刘备和孙权决定联合抗曹。曹操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会水战,便任命投降的荆州将军蔡瑁和张允训练北方士兵学习水上作战,初见成效。为孙权统兵的都督周瑜担心曹军在蔡瑁、张允的训练下,学会水上作战,于是巧妙地使用离间计,曹操中计上了当,误信蔡瑁和张允是潜伏在曹军的奸细,将二人杀了。周瑜与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商量,觉得曹操人马众多,军容整齐,如果正面交战,孙刘联军无法取胜,于是他们决定采取火攻,并安排了一系列的计策。

曹操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会水战,而且对南方水土不服,经常生病。这时,闻名天下的军事家庞统也来拜见曹操,曹操高兴异常,立刻向庞统请教北方人不适应水战的问题。庞统说:“这有什么难的?只要把大小船只搭配,把三十只或者五十只船,头尾相连,用铁索锁住,上面铺上木板,就可以了。”曹操连忙依法行事。果然,曹操的战船用铁索相连后,冲波激浪,一点也不颠簸。兵士们在船上使枪弄刀,像陆地上一样,一点也不觉得晕眩。

一天,周瑜召集手下大将商量进攻曹操,老将黄盖认为对方太强大了,不如干脆投降。周瑜大怒,命令手下打了黄盖五十军棍。黄盖被责打后,派人送信给曹操,表示要投奔曹操。此时,埋伏在周瑜军营里的曹军奸细也传回周瑜责打黄盖的信息,曹操相信了黄盖真的要来投降,非常高兴。

十一月二十日,突然刮起了东南风。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善观气象,早就和周瑜作好了准备。这时,曹操收到黄盖派人送来的信,约好来投降。曹操带了将领站在船头等候。果然看见黄盖领着十多只小船,顺风驶来,曹操非常得意。十几只小船趁着风势,很快就到了曹操的战船前。黄盖手一招,小船顿时燃起大火,原来船上全是柴草油脂等易燃之物。着火的小船借着东南风,直撞入曹操的战船营里,曹操的战船立刻着火,因相互被铁链锁住,无法脱逃,顿时成了一片火海。曹操急忙弃船上岸,谁知岸上屯放粮食的军营也被周瑜事先埋伏的士兵烧了。孙刘联军乘势猛攻,曹军大败,曹操狼狈突围,逃回北方。经过赤壁一战,孙权得以巩固在江南的统治,刘备则乘机占领荆州大部分地区,因而形成曹、孙、刘三方鼎立的局面。

在火烧赤壁的故事中,庞统献连环计是影响敌人“择优选择方案”的环节,庞统使曹操相信将大船连接起来是最好的办法,能解决北方人不习惯水战的弱点。周瑜使用离间计使曹操杀了善于水战的大将,这是孙子兵法中的“亲而离之”。周瑜打黄盖的苦肉计是诡诈的一种方法,通过曹操的间谍将情报传给曹操,使曹操错误的以为黄盖会投降,从而做出了接受黄盖投降的错误决策。这里的离间计、连环计和苦肉计是一系列相关联的诡诈,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火攻失败。如果离间计没有成功,蔡瑁和张允就会把北方人训练的适应水战,那么连环计对于曹操来说就没有什么吸引力,而如果连环计没有成功,那么即使苦肉计成功,也不能达到大量烧毁曹操船只的作用。高深的诡诈都是由一系列诡诈组成的,敌人因此所犯的错误决策越多,错误越大,我方得到的利益越大。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这四句就是向敌人释放假情报,从而使敌人做出错误决策,而如果这种诡诈敌人的决策没有产生影响,那么这个诡诈就是失败的。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这八句是根据敌人的情况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增加自己的实力,并减少敌人的实力,进而赢得战争。“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这句话中,要在敌人没有防备和意想不到的情况下进行攻击,因此这时敌人的抵抗力量最小,而我方有所准备,这样我敌之间的力量对比优势增大,我方可以获得更大的成果。

《战争论》认为诡诈就是使敌人做出错误决策,但是《战争论》推崇力量而轻视谋略,所以《战争论》认为准确的眼力比诡诈更有用,兵力越弱,越容易使用诡诈

《战争论》写道:“诡诈是以隐蔽自己的企图作为前提的。使用诡诈的人要使被欺骗的人自己在理智上犯错误,这些错误在最后造成一种结果,使他看不到事物的真相。

要争取出敌不意时已经含有这个意思,因为任何一次出敌不意都是以诡诈(即使是很小程度的诡诈)为基础的。

但是要通过部署战斗等这样的活动使敌人受骗,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兵力,而且活动的规模越大,花费就越多。人们通常都不愿为此付出这种代价。因此,所谓佯动在战略上收到预期效果的情况是很少的。事实上,在较长时间内把大量兵力单纯用来装模作样是危险的,因为这样做很可能不发生作用,而在决定性地点上这部分兵力却无法使用了。

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虽然诡诈在不妨害必要的感情力量(然而往往是有妨害的)的情况下没有什么害处,但是对统帅来说,正确而准确的眼力比诡诈更为必要,更为有用。

但是,战略支配的兵力越少,就越需要使用诡诈。因此,当兵力很弱,任何谨慎和智慧都无济于事,一切办法似乎都无能为力的时候,诡诈就成为最后手段了。人们越是在绝望的处境中,就越想孤注一掷,而诡诈也就越能助长他们的胆量。在丢掉一切其他打算,不再考虑一切后果的情况下,胆量和诡诈可以相互促进,并使希望的微光集中于一点,成为一道也许还可能引起火焰的光芒。”

世界十大兵书之一的《战略论:间接路线》非常推崇《孙子兵法》,其作者李德·哈特直接将几十条《孙子兵法》写到了《战略论:间接路线》的扉页上,他非常推崇孙子的诡诈,认为和自己的间接路线不谋而合。直接的军事对抗会导致双方伤亡惨重,一战和二战是最好的例子,而间接路线可以以较小的伤亡获得胜利。间接战略包括两条原则,分别为创造颠覆和扩张。创造颠覆就是给敌人制造弱点,扩张就是集中兵力打击这个弱点,从而获得胜利,这和孙子的诡道是相同的。《战略论:间接路线》写道:“要想成功,有两个主要问题必须加以解决——“颠覆”和“扩张”。一在实际打击之前,一在实际打击之后;而实际打击本身,却是一个比较简单的行动。除非你先创造出一个颠覆的机会,否则对于敌人的打击不会具有效力;接着除非你能在他尚未恢复之前,即扩张第二个机会,否则你这个打击的效力,也绝不会具有决定性。”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因为战争充满这各种变化,各种计谋不可能事先就规定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这也是说明了要记住诡诈的原则而灵活使用诡诈,而不是死记硬背诡道12法。《战争论》认为战争有各种偶然性,只能做盖然的计算,不能做到准确的计划。《战争论》写道:“战争的客观性质很明显地使战争成为盖然性的计算。现在只要再加上偶然性这个要素,战争就成为赌博了,而战争中是确实不会缺少偶然性的。在人类的活动中,再没有像战争这样经常而又普遍地同偶然性接触的活动了。而且,随偶然性而来的机遇以及随机遇而来的幸运,在战争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五事七计中,对比的是我方和敌方的实力,即使当自身实力不如对方时,也不一定就会失败,可以通过诡诈谋略来获得胜利。如果说五事七计得到的对比是力量的大小,那么诡诈就是使用力量的方式。从广义动量定理的角度来说,力量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和时间四要素都可以影响成果,所以成果是四个要素合成的,一个要素处于弱势,需要通过其他要素来弥补。

第四章,先计后战。计算胜者可以战,计算不胜则推迟决战,直到得算多时再决战。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凡是未战以前预计能够取胜的,是因为得胜的条件多;未战以前预计不能打胜仗的,是因为得胜的条件少。得胜条件多的就能取胜,条件少的就不能取胜,何况根本没有得算条件。我们从这些方面来看,战争的胜败就很明白了。

庙算指在庙堂上使用算筹来计算胜利的大小。算筹是一种小棍,也称为筹或者策。司马迁说,张良是刘邦的“画策臣”,他就是用这种小棍为刘邦计算。有一次,张良没带正式的算筹,就用筷子给刘邦摆。庙算是一种量化胜利概率的方法。

如果有10只算筹,我方得到6只及以上算筹,就是多算筹,有利条件多,我方获胜,算筹越多,胜利的可能性越大。如果我方和敌方各得到五只算筹,那么双方实力相当,胜负可能性各半。如果我方得到4、3、2或者1只算筹,那么我方的有利条件少,我方失败。如果我方1个算筹也没得到,就是无算筹,没有任何有利条件,肯定会失败(如图12所示)。

图12计算定胜负

假设用10只算筹对应五事七计和诡诈来计算我方和敌方胜利的可能。10只算筹的分配为:道1只,天1只,地1只,将1只,法4只,诡诈2只,这种分配只是一个例子。如果我方比对方强就得到1只算筹,如果双方实力相同就平分算筹(如图13所示)。

图13庙算例子

在五事七计的对比中,我方在道上做的很好,得到了国民的支持,那么我方得到1只算筹。在天和地上,敌方都比我方占据优势,所以敌方得到2只算筹。在将上,我方在强于敌方,我方得到1只算筹。在法令孰行上,敌方优于我方,敌方得到1只算筹。在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和诡诈上,我方均优于敌方,我方得到5只算筹。最后统计得知,我方得到7只算筹,敌方得到3只算筹,7大于3,我方在庙堂的计算中,我方会获得胜利。庙算有点像战争的推演。在庙堂上进行战争计算,得到6只算筹会获胜,得到4只算筹不会获胜,得到0只算筹肯定会失败。多算胜,就是得到的算筹多,有利条件大于敌人,所以获胜。在五事七计中,得到的静态力量的对比。即使在五事七计中的力量对比中处于劣势,还可以通过诡诈来获得胜利,即对力量的动态使用。有力量优势,但是力量没有用好会导致失败。力量处于劣势,将力量用好也可以获得胜利。

摘自《可以量化的军事学》

图14《可以量化的军事学》全书结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词条  原则  原则词条  主要  主要词条  
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

《拆掉思维里的墙》主要内容简介及读后感拆掉思维里的墙主要内容简介:不知道从几时起,我们的安全感开始来自于身外之物——房子、车子、票子,拥有这些的男人或女人,拥有...(展开)

笔记

 《把工作做到极致》读书笔记

“成也细节,败也细节”。这是我看完《把工作做到极致》后的第一心得。也体现出了此书中的精髓之所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习惯于把眼睛盯在大事上,往往忽略小事,而事实...(展开)

笔记

 《绝代双骄》读后感

第一,我好像很久之前就看过这小说,直到小鱼儿和江玉郎钻粪坑,遇到肖眯眯才突然想起哈哈哈哈,这一段实在是印象深刻印象深刻。第二,原本是为了电视剧来看得小说,看完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