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樊登读书法:如何读懂一本书,掌握这6点就够...

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经历,买书回来一口气看完,当盖上书后,感觉好像没有看过这本书一样,一点印象也没有,时间再长一点都忘记自己曾经看过这样一本书了,更不用说吸收书中的知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当我们下定决心,闭门专心看一本书、学一门知识的时候却没有得到我们预期的效果呢?

《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本书的作者是樊登,即拥有超过两千万用户的“樊登读书”的创始人。樊登小的时候,他并不喜欢读书。直到2001年,他进入《实话实说》节目组,工作和生活上的很多问题不断向他袭来,让他感到焦虑惶恐,无所适从。

既然没办法改变外在环境,那就只能努力改变自己。于是樊登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开始大量阅读起来。

后来,他以客串嘉宾的身份给企业家讲课,运用自己所积累的主持技巧,使讲台下原本昏昏欲睡的企业家们兴致盎然。

再后来,他创办了“樊登读书”,带领全民一起阅读。

读书改变了樊登生活。为了影响更多的人,樊登将他自己多年的讲书经验汇集在《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书中。这本书向读者介绍了一套科学的读书方法:从怎样选书,如何读书,怎样解构一本书,到如何讲解一本书,把一本本书读透解透,直到把书中的知识变成自己的能力。

本书语言简洁走心,实用性强。无论你的出发点是想要通过读书吸收知识,还是想要成为一个未来的讲书人,都不要错过这本好书。

下面从樊登老师是怎么教我们选书、读书、解书、讲书6大方面来了解一下樊登读书法。

一、如何选择一本书

爱书之人都知道,书海辽阔,要想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读更好的书中去,就得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选书方法。

樊登总结的选书的四个原则:TIPS。

T:Tools

代表工具,这本书会让你学到有用的工具吗?能够学了马上去实践吗?比如沟通的方法,写作的方法。

I:Ideas

代表理念,概念,想法。这本书有新的理念和想法吗?是带有创新性的吗?

P:Practicability

代表实用性,具有实践意义。它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改变吗?

S:Science

代表科学性。这本书有科学的支撑,有详实的数据吗?可证伪吗?

具有科学精神的人,是开放性的,只要能够给出证据进行证伪,就愿意修改自己的观点;而不具有科学精神的人,则固守着一个观点,不管证伪的证据多么充分,都不肯修改自己的观点。

如果一本书能够给你新的理念,给你新的思维角度,给你可操作的工具,而且是被科学和实践证明过了的理论,不是臆断的观点,不是心灵鸡汤的口号,那么选择阅读它基本就是正确的。同时,在选书的时候,我们普通人也要关注趣味性,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来阅读。

除了以上四个大原则以外,作者还写了他买书的5个秘诀。

1、看出版机构。大的出版社、口碑好的出版机构,信誉会更好,可以帮我们做选择时省去不少的时间。

2、看作者背景。作者的背景和口碑,以往的出书情况,也是我们选书的重要因素。如果是非娱乐性的阅读,那么最好选择某个知识领域中的著名作者。

3、看推荐人。很多时候我们买书不是自主的,身边总有一些爱读书的人给我们推荐好书。推荐人对书籍的品位,决定了他们能否推荐合适的书。

4、看书中的推荐清单。好的作者会在自己的书中为读者推荐清单,“好书是从好书当中来的”,就是这个道理。

5、看书后的参考书目。如果想要进行系统阅读,或是在读到一本书后对那个领域感兴趣,不妨从书后的参考书目去选书。一个人的学术著作是不是具备一定的高度,核心就是看它被多少人引用或者参考过。引用或者参考的越多,就证明这本书越重要,也就越值得一读。等你读的多了,就会发现一本好书会给你带来下一本好书,好书就会围绕着你推荐。

以上是一些具体的原则,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一样,我们在读一本书的时候,可以先看看序言和目录,再大概翻翻前几页的内容。通俗的来讲,一本好书应该具备这3个特征:

1、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新的意义;

2、使我们产生强烈的动力;

3、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改变。

意义、行动和改变,如果一本书能够给你带来这3个方面中的任一个,那这本书对你而言就是值得购买的。

二、读不懂怎么办

每个人的阅历和学识不一样,有可能一本好书,可能你看起来就跟看天书一样,不知所云。例如资治通鉴,肯定是经典中的经典。可是,有些人,一拿到这本书,就想睡觉。对于暂时看不懂的书,那该怎么办呢?主要有两种解决方式:

1、读不懂先放放

当我们的理解力还不到的时候,读不懂是很正常的。不要自责,不要强逼自己,也不要跟自己较劲。理解力跟阅历是相关的,总需要一些岁月的沉淀。人要想在读书当中获益,最有效的方法是不断的看到自己的进步,不断的奖励自己,不断的自我总结。

古人讲,好读书,不求甚解。实在读不懂,就先找一些相近的、浅显的书来读,逐级提高。例如看资治通鉴的话,可以先看看《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如果大概能理解,你就先往下看。看完后体会一下,你可能会恍然大悟。

2、多读书

理解力不仅和跟阅历有关,也和阅读量有关。当我们积累了足够多的阅读量,很多东西自然就融会贯通,理解力就跟着提升。在多读的基础上,拓展自己的边界,不断挑战自己的舒适圈。读多了,自然就懂了。那么,究竟该多读哪些方面的书籍呢?作者在书中给我们指明了7个方向。

(1)经济学知识。在现代社会里,必须具有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因为社会的很多运行机制都和经济学相关。掌握基本的经济学思维方式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他方面知识的。作者推荐的好书是《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2)心理学知识。心理学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是了解人类行为动机的不二法门。作者推荐的是《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3)国学常识。国学是我们建立文化自信的基础,深刻影响我们的社会生活。作者推荐的书籍有《论语》、《道德经》、《庄子》、《孟子》等。

(4)管理学知识。管理学是处理人际关系,提高组织效能的科学,和我们的工作密切相关。作者推荐《非暴力沟通》、《关键对话》、《掌控谈话》等。

(5)逻辑学知识。良好的逻辑能力,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书上的知识,还能提高我们的口才、写作能力,作者推荐的书籍是《思辨与立场》。

(6)哲学知识。哲学是扩展人们视野,提升认知层次的学问。有了一定的哲学基础,可以让人的眼界更开阔,认知层次更高,作者推荐的是《生活的哲学》。

(7)人生经验。有些书籍,如果没有人生经验,很难与作者产生共鸣。因此,多读读名人传记,看看那些牛逼的人是怎么度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的。作者推荐的是《人生海海》、《这不是你的错》等书。

当一个人不断的积累这些底层知识,涉猎多方面,有了一套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够淡定地对待每一本书,去发现每一本书的价值。在读书的过程中就能更好、更快、更全面地去读懂一本书

三、如何快速理解一本书

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自己好不容易看完一本书,没几天就忘了。平时和别人说起自己看的书,对方一问故事讲了什么?你的大脑瞬间一遍空白!这就说明我们对书没有深入的了解。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去快速理解一本书呢?

1、找到这本书的使命

每一本书都有它的使命,要解决一个人生大问题。作者通过写作的方式跟读者沟通,要向读者讲明白自己要达成的使命是什么。他就需要方法。也就是每一个章节,排篇布局,这是这本书的树干。当我们能够快速的找到这本书的框架,找到提纲挈领的部分,就掌握了它的使命,也就明白了它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读完一本书,你要找到这个使命。

2、梳理论证过程和逻辑

找到骨架之后,还要看树干上的枝杈,也就是论证过程。作者是如何一步步论证自己的观点,做了哪些调查研究,他的逻辑是什么。找到作者的论证逻辑,对一本书的理解就八九不离十了。

3、可信赖的数据

有了树干和枝杈,还要有叶子。叶子就是数据、案例。在论证解决方案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论据,如:统计数字、对比实验、调查结果大量的案例。这些都是书中很有价值的内容,要仔细研究。

本书的结构可以简单总结为:前面是定义问题,然后解释清楚背景,中间一大块是解决方案的讨论过程,最后一定是价值的升华。

当我们把这三个方面都理解了,这本书也就把握了。当我们把一本书的内容分类理解了,读完一本书,把握住书的框架结构,就能从整理上理解这本书

四、怎么样才算是把书读懂了?

读书,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能真正把一本书读懂,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比读很多本书都强。半部论语治天下,读书不在多,在于精。那么,怎么才算把书读懂了呢?主要看以下3个方面:

1、能不能把握本书的真正含义,理解了这本书?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提供了那些解决方案;或者是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变化过程是什么?

2、能不能转换成自己的话,把含义讲出来,表达清楚?所谓“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读书所获得的体验和收获都是不一样的。

3、能不能真正应用到实践中,指导了自己的实践?尽信书不如无书。读到书中的知识,要联系自己的生活或者已知的知识知识只有做了联系才能长在自己的脑子里。

不少人读书的时候,喜欢一边阅读一边划线,也就是做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也是有一定的标准和技巧的,这里,作者在书里给出了下面几条标准:

1、记下被清晰界定的概念。一般来说,书中在提出一个问题时,会先把概念界定下来,这是阅读整本书首先要把握的基础知识

2、作者提出的某个问题和观点,让你有冲击感的时候。这部分的内容往往就是价值较高的内容。

3、书中的解释让你感到意外的时候。这部分的内容往往能够刷新、提高你的认知。

4、书中有趣或让你感到心灵冲击的内容。这一条就见仁见智了,每个人的阅读目的和阅读体验不一样。

五、如何讲书?

如果要更好地吸收一本书的精华,作者指出:讲书就是最好的沉浸式学习的方法。大概意思就是把一本书的内容讲给他人听。当然,讲书并非简单的朗读,它实际上是一种内容再创造的过程。

在讲书之前,我们需要整体把握和记忆一本书的内容,作者在这里推荐画“思维导图”的方法。

读完一本书以后,利用一张A4纸和一支黑色水性笔,在纸上把书中的框架和主要内容画成一张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地掌握书中内容的脉络,将书中的内容进行串联、融会贯通,达到更好的记忆效果。而不是写讲稿,照着读。因为照稿子读和照导图一边思考一边讲,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后者会让听众感觉到你是“活”的,有现场的带入感,会有心里的互动。当然这对讲书人的要求会更高,但也更能提升一个讲书人的水平。

教是最好的学,当你能够深入浅出地讲出来的时候,你就掌握了这本书的核心知识。因为要讲出来,你也会倒逼自己深入到书中去。

这种输出方式与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里面讲的不一样,樊登主张讲给别人听,奥野宣之主张做笔记,写读后感。每个人不一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方法,合适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但是这两种方法最后的目的都是一样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输出,就是要带着目的性主动地读书,要把输入的知识转换成自己的,为己所用。

讲书要遵循两个大原则:

一是讲书的内容要以书为据,尽量不要延伸太多主观的东西;

二是用自己再创作的内容来讲,不是单纯地将书的内容浓缩。

在讲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构建坡道的方法,让你讲出来的内容更有逻辑、更具吸引力。比如,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去引出文中的内容;或者,利用生活场景拉进与听众的距离,再引出书中的主要内容。或者,可以用书中最打动人的一个点入手,或者把最珍贵最核心的部分放在最前面讲,抓住别人的注意力。

进入正文以后,对于文中的论点通过案例、数据和故事等进行充分论证,可以使你讲的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还要懂得取舍,把最有价值的素材放在前面,对同类的内容进行归纳合并,可以使整个内容更加凝练。

最后用一两句总结性的话结尾,最好还能有点诗意,这篇讲述稿就可以大致完成了。

从本质上来说,讲书是一种分享和输出。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书中的知识进行进一步地记忆和巩固,还可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丰富我们的知识库,锻炼我们的思考能力,提升我们的认知水平,最终内化为我们的综合能力。

当然,讲书是要一步一步练习和提高的,无法一蹴而就。

六、讲书需要哪些能力?

当我们读懂一本书,自己懂还不够,还要能够讲给别人听,让别人也能听懂。当我们做到把自己读过的书讲给别人听,让别人能听懂并且觉得好的时候,我们就真正掌握了一本书。那么,该怎么训练自己的讲书经历呢?樊登以他个人的经历,总结出了讲书需要具备5种能力。

1. 逻辑思维能力: 能够把握书籍的逻辑性、递进关系;

2. 大局观:不要被细节带偏了,注意其主要观点;

3. 语言能力:简洁、幽默、说服力,让人有行动的动力;

4. 同理心:了解听众的需求和感受;

5. 爱:对书和听众充满爱,有慈悲和给予的精神。

实际上,那些让你苦思冥想的问题——关于爱情、升职加薪、创业,大部分人都经历过。而且这些问题中的大部分都已经被人解决,写成了书。可以说,书是绝大部分问题的出口。如果你感到迷茫或焦虑,不妨通过读书去为生活“增量”。

读书,是学会不断拓展认知的边界,希望大家能通过读书,把自己从“单向度的人”变成“多向度的人”。慢慢丰富自己的知识,这样才能不断解读各种类型的书,并且把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同时,也奉献他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掌握  掌握词条  本书  本书词条  读书  读书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  
笔记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书笔记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名叫海伦·凯勒的美国女作家。她于1880年6月27日降生在美国南部亚拉巴马州的塔斯甘比亚镇,她刚满周岁时便会走路了,她在生病之前住的房子面积不大...(展开)

笔记

 《教父》读书笔记

《教父》是由美国作家马里奥·普佐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69年出版,是美国出版史上的头号畅销书。上周(5月13号)去天津时,多年挚友赵小芳将赠与我这本书,到今...(展开)

笔记

 《沈石溪狼王梦》读后感

假期里,我读了一本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狼王梦》,它的情节跌宕起伏,故事扣人心弦,是一本感情很强烈的书。书中主要讲述了母狼紫岚为了把她的几个孩子培养成狼王,付出了很...(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