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厮杀,讲究的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意思是亲密的血缘关系能够使将士们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在战场上更加奋力作战,紧密配合。
蜀汉多出“父子兵”,父子俩同时出现在战场上,例如刘备和刘封、关羽和关平、诸葛瞻和诸葛尚。曹魏多出“亲兄弟”,兄弟俩并肩作战,例如夏侯惇和夏侯渊、曹仁和曹洪、钟缙和钟绅。
夏侯惇和夏侯渊是很早就追随着曹操一起打天下了。在《三国演义》中虽然没有描写两人兄弟情深,彼此关怀的场景,但也能从各自的战斗履历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比如说,我们可以发现,在曹操起事之初,手底下没几个能在阵前拼杀的猛将,夏侯惇就承担起了打头阵的角色,每逢恶战,总是冲锋在前。而在这段时间夏侯渊则几乎没有单挑厮杀的记录,可见夏侯惇还是对弟弟的安全非常关照的。夏侯惇在徐州之战中右眼中箭盲了一目,夏侯渊逐步开始在阵前厮杀打斗,承担起了兄长的责任。
那么,夏侯惇和夏侯渊兄弟俩谁的能力要更强一些呢?咱们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武艺高低
夏侯惇属于悍勇型的猛将,不管敌方有多么强横,他都敢于主动出击,冲上去拼杀,很富有“亮剑精神”。
通过几场战斗可以给夏侯惇的武力值做个定位。荥阳之战,曹操追击董卓兵马,被吕布阻住,夏侯惇“挺枪跃马,直取吕布”,主动向吕布发起冲击,但“战不数合”,夏侯惇又扛不住了,“敌不住吕布,飞马回阵”,以此推断,夏侯惇和与吕布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的张飞差距很大,也不如硬扛吕布二十合的许褚,进入不了超级猛将的行列。
濮阳之战,曹操与吕布两阵对圆,乐进出马与臧霸“双枪并举”厮杀三十合不分胜负,夏侯惇出马助战,张辽迎住。虽然书中没有说具体战况和回合数,但从后文“恼得吕布性起,挺戟骤马,冲出阵来”的情况看,夏侯惇决不可能落下风,否则不会激怒了吕布。
徐州之战,夏侯惇“四五十合”打跑了吕布麾下的重将高顺,以吕布的用人方式,高顺能掌握“陷阵营”,武艺不会比张辽、臧霸差,夏侯惇能够击败高顺,还屡次对抗关羽,说明夏侯惇的武力值属于较强的一流猛将,与庞德、曹彰、徐晃同一层次。
夏侯渊的武艺也是相当不错的,咱们也能通过几场厮杀来判断一下他的武力值:
穰山之战,曹操命夏侯渊去截断刘备的粮草,夏侯渊率兵而去,斩杀了为刘备运粮的龚都,张飞领兵来到,“奋力杀退夏侯渊”,这场战斗说明夏侯渊也进入不了超级猛将的行列;
渭桥之战,许褚裸衣斗马超,混战中受了箭伤,次日马超又精神抖擞往来冲突,夏侯渊一怒之下出马迎战,“马超接往厮杀”,在打斗中,马超发现曹操出现,“就撇了夏侯渊,直取曹操”,被马超轻松摆脱,直取主公,夏侯渊还是比较弱势;
定军山之战中,夏侯渊与六十多岁的老将黄忠厮杀“二十合”,后军鸣金,夏侯渊退走,表现并不比张郃更好。
以此来看,夏侯渊的武力值属于中等一流猛将,与张郃、魏延相近,肯定低于夏侯惇。
二、领兵才能
严格地来讲,夏侯惇的领兵水平很一般,他几次独领一军作战都表现不佳。攻打徐州时,被高顺击败。博望坡之战,又轻敌冒进,损兵折将。
但夏侯惇屡挫屡战,决不屈服,他这种永不言败的精神,激励着大魏的将士们,无论遭遇到怎样的逆境,怎样的挫败,都能够爬起来继续战斗。虽然他武艺不是最高的,军事才能也很一般,但仍然受到广大将士们的爱戴和崇敬,所以夏侯惇是大魏的军魂和铁的脊梁,永远的大帅。
夏侯渊性情比较狂妄暴烈,他有一定的领兵才能,善打硬仗,是个将才。但他缺乏战略意识,一味地好勇斗狠,不适合做战区级的指挥官。定军山一战,他的粗率和鲁莽不但自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还使曹魏大军陷入全面被动的境地。
三、政治头脑
在汉末三分这个乱世中,脑袋瓜子里没有点政治水平是绝对不行的。夏侯惇能够始终处于军方第一人的重要位置上,靠的可不仅仅是亲戚关系啊。
在这世上混,你得清楚自己的定位,能力不适合地位,或者站错了队就容易出问题。许多自诩为精明的人物到后来都倒了霉,不是他们不聪明,而是他们总以为自己比别人聪明。
所以说,有时候宁拙毋巧,守愚胜智。夏侯惇忠诚厚道,不贪财,不藏私,待人恭敬,亲爱士卒,肯于为别人搭桥铺路,很受大家的敬重。无论资历,威望和功绩,都始终是军方的第一人。
夏侯渊是个将才,但他不适合作为独当一面的主帅(汉中战区真正适合担任主帅的是张郃),曹操提拔和信重,夏侯渊的表现却辜负了期望,战略眼光的短视是他最后遭到厄运的真正原因。他的头脑和地位远远不及夏侯惇。